点燃课外阅读的“导火索”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0525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如何定位这类课型,如何区别于课内阅读教学,这是这类课型的核心。如何提高这类课的课堂质量和效率,我就用一节《西游记》的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为例来谈谈。
  第一,课堂定位要准确,目标落实要到位。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和平时的课内阅读课教学有本质区别,课内阅读课的目标是从朗读与默读、词句理解、表达方式、内容把握、情感体验、标点符号、积累运用等方面提出来的,各方面的年段目标具体明确。而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旨在能开阔学生文学眼界、激发学生文学兴趣、丰富学生文学积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熏陶学生文化传统。我以指导阅读《西游记》为例来谈。
  教学目标:①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了解《西游记》的丰富内涵,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祖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情感;②在具体的故事片段中,让学生进行思考、体会,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学生阅读名著的信心;③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节课目标设定清晰而紧扣“课外阅读指导”的核心,是一节指导学生如何读名著的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读名著的阅读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主读书”的目的。
  第二,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应抓两个关键词—兴趣和方法。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必须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否则就是“花架子”“无效劳动”。
  读古典文学作品最大的障碍就是有字词不理解。教师引导总结方法:问(亲友、师长)、查(网络、工具书)、猜(偏旁、上下文、联系旧知和生活)、跳(适当不求甚解)。
  这四个字包含了所有学生课外阅读中常用的方法。所谓课堂开放,并不是老师问了几个开放的问题,学生说了几句延伸思维的话就是开放了,我觉得应该是老师在学生具有灵性的学习基石之上“点石成金”,并将学生生成的开放资源经过提炼重新以学习的结构和学习方法再“反哺”给学生,也就是让学生由课前的混沌到课后的清醒,只有做到了这点,才能说是有效开放。
  第三,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要有主线意识,要有“大问题”。
  如果一个老师走进课堂,自己都是混沌的,一心只想着那份教案,脑海中没有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那学生无疑也是糊涂的。我们仍然以《西游记》阅读指导为例。一部厚厚的《西游记》如何在40分钟内去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如果老师课前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那么学生一定不会有所收获。
  读原著的好处有很多很多,原著是经典,它是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不同的人在这一座宝藏中会有不同的收获。
  “同学们,你们又会在这一座宝藏中收获什么呢?不要急着告诉老师,我想你现在读、将来再读,都会有你的角度,你的眼光,你的收获!”
  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应该是幸福的,因为老师找到了一个恰当的点,这个点就是学生走出课堂之后,脑海中留下的六个字:“品原著,更精彩。”如果我们再问学生怎么精彩,我相信,学生至少应该会知道,品原著可以积累我们的语言,可以丰富人物形象,可以感受传统的文化等,甚至后面再追问如何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学生也都可以从自己的课堂学习中找到答案,这就是所谓的有效学习,这就是缘于老师的脑海中有一条清晰的主线。
  第四,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还应该依托课内,延伸课外。
  毕竟,我们的学生还处于小学阶段,如果没有了课本这个根本,那么学生的课外阅读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仍然以《西游记》阅读指导为例,本节课很好地依托了苏教版课文《三打白骨精》。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人人皆知,但是从知道到了解,再到认识,这是一个不短的过程。
  老师问:“我们学了六下第八课的《三打白骨精》,你们还记得从课文中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孙悟空?”
  “同样的章回,读原著我们可以读出一个更加真实可感、有血有肉的孙悟空,其他人物也是这样,所以说读原著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人物饱满。”
  这是老师教学《西游记》阅读指导课的第二个环节——丰富人物形象。丰富人物形象,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认知过程:如果说在学习《三打白骨精》课文之前,学生仅仅是知道孙悟空的话,那么在学了这篇课文后应该上升到了一个“了解”的层次,了解了孙悟空是一个神通广大的人,然后再通过这一节课内指导课之后,学生又重新达到了一个新的认知高度,知道了孙悟空不光神通广大,还是一个有情有义、忠心耿耿的人。人物形象的丰满和提升,实际上都是依靠了课内阅读这个垫脚石。这样的课内垫脚石还有很多,比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中的林冲、《三顾茅庐》中的刘备三兄弟,这些都是通往课外阅读的垫脚石和支点,那么如何让这些垫脚石成为学生通往阅读殿堂的基石,就要看我们老师如何去引导和利用了。
  以教材文本引导课外阅读,或者从课外阅读走入课内学习,这两者殊途同归,都是要让孩子热爱阅读,体会语言的奇妙,感受阅读的快乐,培养语感,进而提高表达的兴趣和能力。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人从听障儿童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上具有的优势入手,阐述了聋哑学校教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教学,使“非连续性文本”成为听障儿童学习语文的新工具。这样,可以帮助听障儿童更好地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听障儿童;语文教学  普通小学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了一种新文本的阅读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
数学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力水平、知识素养、数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性教育学科,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知识内容的抽象性、体系内容的整体性、问题内涵的严密性以及生活应用的广泛性等特性,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教学形式。素质教育实施目标中,也将做好问题性教学活动作为提升学生能力素养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目标要求。因此,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最让人心动不已的是诗歌,最摇曳多姿的也是诗歌。在诗的国度里徜徉,我们无不流连于诗之美,陶醉于诗之美。初中语文课程中入选的诗词都是精品之作,它们承载着文学美育和审美情趣,若能很好地通过古诗词进行审美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涵泳古诗词,则能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从而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鉴于此,本文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
摘 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承担着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任务。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要善于激励评价,激发学生浓厚的积累兴趣;授予积累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积累习惯;要构建不竭的积累动力,让学生体验
摘 要:教师要善于转换不同的视角来与学生“说话”,文章主要从三个视角展开,俯视学生,遵循教育常态;平视学生,实现教育平等;仰视学生,凸显教育主体。同时,教师要善于驾驭语言来与对象“说话”,主要表现在与学生沟通时、课堂教学时、与家长沟通时。笔者根据工作几年中的实践与见闻,浅谈如何与学生“说话”。  关键词:“说话”;视角;语言  “会说话”,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在恰当的时机,对恰当的人,说出恰当的话。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灵魂人物,首先要树立威信,拥有凝聚力。我是在高一文理分班后接班的,在接任之前我曾经想是不是以严厉的冷面孔出任会更容易奏效。可是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五十多张依然透着稚气却写满期待的脸,我还是选择了一贯的微笑。家人担心地说,小心镇不住学生,我也心怀忐忑,直到一个女孩悄悄对我说:“老师,在这个陌生的班级里,是你的微笑让我感到一丝温暖,让我当课代表吧,我想帮您干点事。”我释然,相信以真
摘 要:小学英语是一门囊括多彩美育成分的学科,不仅具有韵律、文字与规律之美,而且曲、图、音乐与短片都充分体现着外国传统文化的特征。除此之外,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也为小学英语教学“寓教于美”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若能读出英语的韵律美,突出英语的文化美,则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提升整个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寓教于美  语言作为人们日常沟通的桥梁,其教学
缘起  很认同于丹老师 “教育要成全孩子的尊严” 的看法。确实,教育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良好的教育既要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也应成就师生当下的幸福生活。学习和成长,本来是一件很让人愉快、令人向往的事情,也是人与生俱来的需要。试想,如果生命体生来就厌倦学习,这个世界或许就不会生生不息、繁衍进化了,人类创造的文明也就不可能有传承与发展了。  然而,很多初中老师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在当前的初中学生中
甘南乡土文学就是以反映甘南地区各族人民生活为主要内容,而且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甘南乡土文学是居住和生活在甘南这块土地上的作家,对甘南深藏的真情、激情、忧患的表达。  语文学科从呈现形式上说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笔者尝试开发“甘南乡土文学”校本课程,是对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衔接与扩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摘 要: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是很多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本文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为例,针对物理课堂如何即兴出题,举一反三对原有题目不断“改装”拓展进行一个教学总结。也希望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起为创设高效物理课堂而努力。  关键词:即兴出题;出题技巧;物理情境;举一反三  本文从学生学习物理的困惑入手,提出即兴出题的好处,并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