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双肾动脉狭窄1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mi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儿,女,9岁,因“反复浮肿1个月,伴活动后气喘10天”,于2004年12月7日入院。1个月前患儿出现眼睑、双下肢胫前凹陷性水肿,晨轻暮重,伴咳嗽及活动后气喘。当地查心脏B超发现扩张型心肌病样改变,心功能减退,按“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治疗2周,浮肿及气喘有所好转。10天前再次出现浮肿,伴活动后气喘来我院住院治疗。既往体健,否认长期发热史,无传染病及家族遗传病史。
  入院体检:体温36.8℃,脉搏110次/分,呼吸28次/分,四肢血压:左上肢140/105mmHg,右上肢140/90mmHg,左下肢160/105mmHg,右下肢170/110mmHg。双侧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有力。营养中等,发育正常,全身无皮疹,颈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心界向左扩大,未扪及震颤,心率11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无传导。肝肋下2cm,剑下3cm,质软。腹部脐旁2cm处双侧均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血管杂音,无震颤。入院后查血沉15mm/小时,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结核抗体、肝肾功、补体C3正常。抗“O”400IU/ml,结核菌素试验(-)。眼底检查示双眼底动脉反光增强。心脏B超示左房、左室扩大;腱索水平以下下壁、后壁及部分后侧壁及心尖部各壁运动幅度明显减低;左室收缩功能明显减低,EF值为35%;彩色血流示:二尖瓣反流(少~中量)、主动脉瓣反流(少量)。心电图:①窦性心律;②电轴不偏;③心电图不正常:左室肥厚并劳损;T改变;Q-T延长。双肾B超:双肾动脉起始部狭窄。肾动态显像:①左肾功能基本正常,GFR代偿性增高;②右肾功能严重损害,GFR明显降低。大血管造影:主动脉弓部欠光滑,升主动脉、胸主动脉、头臂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管壁光滑,未见明显狭窄。主动脉瓣环及瓣口位置、形态无异常。腹主动脉中段(肾动脉开口附近)管壁毛糙,局部狭窄,狭窄段宽约7.3mm,长约27.2mm。双侧肾动脉近起始段向心性狭窄,左侧和右侧分别为重度和中度,皆可见狭窄后梭形扩张。测量狭窄段左肾动脉宽约1.7mm,长约14.0mm,后扩张约5.0mm。右肾动脉狭窄段宽约2.0mm,长约8.6mm,后扩张约4.5mm。腹主动脉远段轻度狭窄,腹主动脉其他分支及髂动脉管壁光滑,未见明显狭窄。
  诊断:①多发性大动脉炎(混合型);②继发性高血压;③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3级。诊断明确后给予泼尼松30mg/日,心痛定30mg/日分次口服治疗10天,浮肿、气喘症状消失,血压波动于120~140/80~90mmHg,心功能1级平稳后出院。
  30天后第2次入院行经皮穿刺肾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PTA)。术中选择性右肾动脉造影示右肾动脉狭窄程度75%。在0.18mm的加硬导丝帮助下将4~12mm扩张球囊放置在狭窄处,给13个大气压连续扩张球囊3次,每次持续30秒。再行选择性右肾动脉造影显示肾动脉狭窄解除,右肾显影良好。行左肾动脉选择性造影显示左肾动脉狭窄为65%。在0.18mm的加硬导丝帮助下将4~12mm扩张球囊放置在狭窄处,给12个大气压连续扩张球囊2次,每次持续30秒。再行选择性左肾动脉造影显示肾动脉狭窄解除,左肾显影良好。后行腹主动脉造影,显示双侧肾动脉无狭窄,显影良好。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患儿一般情况良好,血压120/75mmHg,术后第4天强的松减为15mg顿服,观察10天出院,强的松渐减量至4个月后停服。现随诊2年,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不适,血压100/80mmHg。
  
  讨 论
  多发性大动脉炎(PA)又称缩窄性大动脉炎、高安动脉炎。本病例病情隐匿,因浮肿及活动后气喘起病,当地误诊为“扩张性心肌病”。入院后确诊时患儿已进入血管硬化阶段。内科治疗方面给予小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减轻血管炎症及对症治疗,仅能缓解临床症状。PTA主要用于短段主动脉狭窄和肾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不需全身麻醉,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可重复进行,不成功亦不妨碍进一步手术治疗。本例经皮穿刺肾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血压趋于正常,随诊2年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故对于已经硬化狭窄的血管,PT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6-697.
其他文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冠心病不仅仅是简单的脂质沉积疾病,实际上炎性反应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化的形成,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裂纹,引起的完全或不完全性堵塞性血栓的急性病变,此时机体即出现急性反应期。而C反应蛋白(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已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监测,近年来又
期刊
关键词 胸导联 心电图 波幅 规律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152例正常成人ECG来自我院1989年职工体检资料,其中男67例,女85例;年龄20~85岁,平均43岁。选择条件:①无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病史;②心脏体征及X线检查正常;③血压及ECG的QRS时间、图形正常。  采用上海XQ-1A型或日本4303型三道ECG机记录。分别测量V1~V6,每个导联QRS波群幅度最大的R波及S波。电压以毫
期刊
关键词 癔病 儿童 心理健康    癔病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和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患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或意识改变,而缺乏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其症状具有做作、夸大或富有情感色彩等特点,以往成人患病报道较多,儿童癔病的报道相对少。近年来,儿童发病率逐年升高,且群体癔病时有发生,儿童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以一市级心理医院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和癌相关黏蛋白抗原(CA153)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集70例乳腺癌入院患者的血清样本和手术后2周的血清样本,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其血清中CEA和CA153含量。结果:在70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中CEA和CA153的阳性率分别为32.5%和47.5%,术后2周阳性率分别是2.5%和1.5%。结论:C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共收集胸部创伤完整病例120例,男106例,女14例。年龄3~82岁。就诊时间12~24小时76例,2~7天36例,7~30天8例。常见临床症状为胸痛、气短、咯血、呼吸困难,严重者休克,常常伴有其他部位损伤的症状。  X线征象:见表1。    肺部改变:①肺挫伤(50例):多见于受伤的1~2日,常伴有肋骨骨折等。表现为患侧肺透明度降低,肺纹理多及条状阴影,一般7~10天可消
期刊
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在临床疾病中的广泛应用,超声应用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越来越多,主要是超声诊断对肾脏疾病诊断的范围日益扩大和诊断正确率的不断提高。本文就我院近些年经临床确诊的80例急慢性肾病患者(住院及门诊)的肾脏声像图。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分急性肾病病例组和慢性肾病病例组。急性病例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8~22岁,以青少年发病为主,病程20天~3个
期刊
患儿,男,7岁。因骶尾逐渐增大包块7年入院。包块于出生即发现,当时约蚕豆大小,未经处理逐渐生长至鸡蛋大,反复破溃流脓,伴脐尿管瘘,反复尿床。检查见智力正常,骶尾部5cm×5cm×4cm包块,透光试验(-)。MRI提示:盆腔后壁发育不全及盆腔疝。平片示:椎管破坏。穿刺造影见4cm×10cm包块。术前诊断脊膜膨出,术中发现包块为实质囊性,内部为灰黑泥沙膏样物伴臭味,囊壁厚似肠管,囊壁呈乳白色半透明状,
期刊
髌下脂肪垫软骨瘤骨化是关节囊或关节旁的纤维组织或结缔组织的化生性病变。膝关节的好发部位是髌下脂肪垫。本病少见,现将偶遇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43岁,工人。因右膝关节突发肿痛,活动受限22天住院。22天前病人无明显诱因右膝突然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自行休息,口服“消炎药”后,肿痛逐渐减轻至正常行走活动。2天前右膝又突然迅速肿胀、剧痛,活动严重受限。遂依上次经验,继续休息,外敷膏药,肿胀渐消,但
期刊
患者,31岁,G2P1,因剖宫产术后97天阴道不规则流血15天,近12小时流血量明显增多,伴腹痛,于2001年3月12日入院。该患于2000年12月5日因“G2P1妊娠40周,横位”,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膜外剖宫产术,术中经过顺利,术后抗炎、对症治疗7天拆线出院。切口Ⅰ期甲级愈合。术后患者一直未来月经,于15天前开始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同时伴轻微下腹痛及头晕乏力等症状。入院前12小时阴道流血量明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结核纤维支气管镜下临床特点与误诊情况,及早发现和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方法:分析2002年7月1日~2007年6月30日收治气管、支气管结核并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证实的患者74例,从年龄、性别、临床诊断、X线情况、误诊原因及纤维支气管镜下所见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气管、支气管结核中青年女性较为多见,临床症状与X线胸片表现无特异性。结论:对气管、支气管结核早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