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f we importune for unity we will not develop multivariate and diversified society.Artistic harmony is to promote social harmony but both can hardy do without harmony in the hearts of people. China contemporary sculpture should contribute somewhat to the harmony of society.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有关“和而不同”的理解可以在政治、伦理、社会和艺术等不同的层面展开。中国古人讨论“和”的内涵,常以五味调和、五音相谐为例。晏子说:“和如羹焉。”在中国饮食中,汤羹是一个独特的类型,那么多不同的材料,经过长时间的炖熬,形成异常鲜美的美味,其关键就在于众多不同的食材各自贡献了不同的味道,而不是清水煮白菜、奶油拌沙拉。
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戏如人生,食亦如人生。推及到社会层面,“和而不同”就是说保持个体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才有社会和人际的和谐,强求一律就不能发展多元与多样化的社会,这一点可以直接转化为对当代艺术的基本共识。艺术的和谐是为了推动社会的和谐,而艺术与社会的和谐,都离不开人心的和谐。中国当代雕塑应该为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有所贡献。
“和”还有另一个意思——“恰到好处”,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就是说礼的作用,以恰到好处为珍贵。而这一点,在艺术中尤为重要,即在艺术中保持形式语言结构的平衡与分寸,这是中国古代审美特别强调的“中庸之度”。“和”的前提是承认、赞成、允许彼此间的差异、分歧,然后调整、配置、处理到恰到好处的状态、结构,各得其所,这才有所谓的和谐。而所谓“同”则是相同性质的一致,在艺术中就是重复自己,风格单一,缺乏创造性,就没有真正的“和而不同”。雕塑艺术家不能被人认为是大老粗、做苦力的,而要在形式的完美、艺术的深度和审美的精到等方面更下功夫。
与中国画、油画相比,中国雕塑还没有被近年来的市场虚火烧得寝食不安泡沫叠出,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城市雕塑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确实到了一个必须反思的阶段。我在不同的场合都呼吁过雕塑家要真正沉下心来,研究雕塑的语言,包括形式、材料、空间、结构、环境等,如果每位雕塑家都能像科学家一样,在某一领域潜心研究和探索,中国当代雕塑一定能够涌现极有价值的艺术杰作。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城市雕塑与架上雕塑的界限打破,在学术与艺术的基础上加以融合,创造出更多让社会满意、专家满意、群众满意的雕塑艺术作品,同时也续写数千载中国雕塑艺术史的辉煌。
“和而不同”展是一个颇具创意的策展方式,各个大区,东西南北中,有许多热心中国雕塑事业的艺术家、评论家、活动家、企业家,积极推动了各自的分区展,在此基础上,《雕塑》杂志积极推进了在北京的综合展。120多位艺术家的新作,反映了中国当代雕塑的长足进步。作为中国当代雕塑的一个较为全面的展示,这个展览基本呈现了新世纪中国雕塑的发展现状,中青辈雕塑家的成熟与新生代雕塑家的登台预示着中国雕塑在21世纪所具有的蓬勃活力。我们期待着当代雕塑朝着更为切近中国当代生活的方向拓展,雕塑艺术能够对中国历史的进程做出敏感而又深刻的反思,将变革时期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以物质的形式固化为永恒,从而参与世界性的文化交流及与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