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辅导员视角的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对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n10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学生意外死亡事件处理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第一线,在处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辅导员视角出发,详细分析了某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从中总结了一些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 高校 突发事件 辅导员 应对
  作者简介:刘丽莉,贵州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2-205-02
  近年来,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大学生突发事件发生频率的日渐增加,给高校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预防并成功处置大学生突发事件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辅导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中指出:“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是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之一。本文基于辅导员的视角,特结合一起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真实处理过程来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事件基本概况
  2012年3月,某高校学院学生郭某因母亲手术请假回家后未按时返校,学校与其家属、同学、公安机关等通过多种渠道寻找未果,4月初,某刑侦大队在学校附近水库发现郭某尸体,经法医鉴定为生前溺水身亡。
  二、事件处置过程
  郭某事件发生后,学校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要求,坚持“宜早不宜迟;宜散不宜聚;宜顺不宜激”的原则,进行尸体打捞(处置)、尸体停放(处置)、尸体火化、签订协议的四项步骤科学处理,事态把控良好,无不良影响。
  (一)启动应急预案
  1.紧急赶到现场,靠前指挥。郭某的辅导员在获知发现尸体时,预判事情十分严重,于是迅速作出反应,向学院领导及学生处、保卫处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报告情况后,按要求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刻赶往现场。
  2.收集种种信息,形成思路。辅导员在赶往现场的过程中向公安机关和与郭某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尽可能全方位地对事件进行分析。在充分了解情况后,辅导员一方面及时联系学生家属;一方面保持动态沟通,并持续向学院及学生处、保卫处等学校职能部门汇报情况。
  3.召开现场会议,从容决策。相关人员抵达现场后,学生工作的行政领导主持现场会议,学院主要领导、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学工干部、保卫干部和辅导员参加会议,学院汇报事件的经过及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保卫部门补充后,最终形成会议决策。
  4.各司其职应对,运筹帷幄。迅速成立郭某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学院立即通知殯仪服务中心转运尸体;心理咨询中心与学院共同对该班相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做好安抚工作;学院通知该生家长到校,告知家长时注意方式,防止次生事件发生;学院收集该生相关信息及事件发生的经过并形成书面材料报校学生处、校保卫处;校学生处报校领导、党校办,校保卫处报教育厅相关处室;学院安排专人协助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该生保险及相关事宜;学院认真做好家长的接待安抚工作,随时与学生处、保卫处工作沟通,学校相关部门协同学院做好善后工作;关注媒体,外宣由学校宣传部统一安排和接待;法律顾问做好有关法律咨询。
  (二)接待家属
  郭某尸体发现后,家长的情绪非常激动,辅导员在这个过程中,要抓住自身的角色定位开展危机公关工作,对于问题的解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着重把握的环节是:
  1.有礼接待、注重情绪。理解家长,尽可能多地倾听家长的想法,尽可能多的给予人道主义关怀。
  2.有节沟通、把握方法。在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上,能协助家长解决的问题尽量帮助解决。在涉及抚恤金等问题上,家属与学校意见出现不一致时,坚决杜绝随意对家长作出承诺,而应该进一步发挥沟通桥梁的作用,一方面将学校各部门的初步意见传达给家长,另一方面将家长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校的相关部门。
  3.营造氛围、选择时机。在后续协商出现严重分歧时,抓重点人物、抓关键环节。要避开感情化的争端,抓住家属中的明事理者做沟通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避免让协商陷入僵局。
  (三)意外防控
  1.合理安排,防非理性。一是尽量配合家属,根据现场情况的进展做好相关协调工作,在等待公安机关鉴定结果的过程中安排好直系亲属的吃住行,并安排一名专职辅导员和保卫干部都以老师的身份陪同亲属在同一地点居住;二是进一步向公安机关了解事情的情况、安抚相关人员的情绪。
  2.注重媒体,统一口径。在处理影响面较大的突发事件过程中,辅导员应配合学校宣传部门妥善做好信息传递的工作,同时应及时关注网络舆论信息,通过加强网络言论的责任教育等方式对学生在网上的议论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
  3.关注相关,杜绝次生。突发事件对周围的学生均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因此,辅导员需要迅速排查负面影响的范围,根据影响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排查后,发现心理压力比较大的是郭某同寝室的学生及几位同乡,辅导员便及时联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视学生的需求优先安排心理咨询。并及时召集这部分学生一一谈心,引导他们理性地看待这起突发事件,化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对于影响较小的是陈某同班的一些学生,这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伤感、忧郁的情绪,因此,辅导员安排了班会,客观讲述了这起事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
  三、事件经验启示
  1.以情以理,化解危机。在这起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学校较多的是采用以情以理劝说的方式,这种良好的前期沟通有助于为学校的处理赢得了主动。学校按照“共同面而非对立面、化解矛盾而非激化矛盾、用情调解而非对簿公堂”的原则,经过协商,家长最终同意了学校的处理意见,签订了协议。
  2.加强教育,加强管理。这起事件的处理对于进一步完善学生突发事件预防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为了尽可能的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辅导员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应重点加强生命观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自我管理教育等,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遵纪守法的观念。
  3.防不胜防,积极应对。目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日渐增加。而突发事件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辅导员工作的趋势将常态化向非常态化发展。因此,辅导员要具备饱满的热情和高度责任心积极应对,有效预防和处置高校突发事件是辅导员工作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2006.
  [2]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3钦华.突发事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4(3).
  [4]宫志峰.关于预防和处置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思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5]张凯,张一飞.浅析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6]朱孔军.大学生管理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下,既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优势,又要根据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特点和人民调解中存在的新问题,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开拓工作方法,整合系统资源,做好信息研判,强化矛盾调解,规范调解工作程序,深化舆论宣传,全面推进“矛盾纠纷调解网格化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达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的效果,不断拓展人民调解的领域和空间,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服务。  关键词 创新 矛盾调处 助推
摘要贝卡利亚在其著作《论犯罪与刑罚》中首先提出了罪刑法定原则的刑法思想,该原则在我国司法适用中要付诸实现,在刑事立法上得以确立,有赖于司法机关实际的执法活动。本文从罪刑法定原则这一刑法思想发表了相关见解,以期能够对这本经典著作有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贝卡利亚 罪刑法定 司法机关  中图分类号:D9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6-269-02    罪行法定原
摘要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困扰大家生活的一大问题,身边的各种劣质有毒食品层出不穷。本文运用经济学成本-收益模型,客观分析食品安全犯罪的成本及收益,从成本视角总结了食品安全产生的原因,并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成本 收益 防治对策  作者简介:史点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
摘 要 当前,我国对青少年犯的社区矫正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不成熟,导致矫正对象陷入失权的困境。本文结合外国社区矫正经验从充权理论的视角探讨如何提升矫正对象的个人能力和权力,改善其失权的状况,实现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社区矫正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社区矫正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关键词 充权 失权 青少年社区矫正  作者简介:韦京东,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研究方向:经济法、农村土地法律制度。  
摘要 4月6日,被社会广为关注的浙江海盐“闯黄灯”行政诉讼案件有了定论:闯黄灯属违法行为,依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但是该案同时暴露出了人民法院审判面临的问题:立法缺失导致无法可依、执法机关放纵执法、外部监督不当干涉司法以及涉诉信访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立法、强化执法,另一方面更需要人民法官树立正确的法律思维,将社会问题转化为司法问题,在解决法律问题的同时解决社会问题。  
摘要著名的“泸州遗赠案”的判决引发了国内学者的大讨论,不同学者的观点因着眼点不同而各有所异。本文站在公序良俗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具体操作的角度,回顾了泸州遗赠案的基本案情及争论的焦点,继而分析公序良俗原则的具体含义及在我国的法律地位,结合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总结出公序良俗原则司法适用的模糊性、不公正性以及不合理性。最后,在我国民法典制定之际,参照国外立法进程及相关学者研究,针对公序良俗原则的立法完善提
摘要 近年来,药品生产领域的药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从法律层面分析,明晰药品安全法律关系中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完善药品安全法律制度的首要问题。在药品安全法律关系中,生产者承担的更多的是义务与责任,与之相对应的,法律赋予了消费者更多的权利,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国家权力机构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监督,在主体之间形成了包括民事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在内的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此外,药品
摘要2010年1月23日凌晨4时,在富士康深圳分厂,上夜班的19岁员工马向前跳楼身亡。自此以后富士康2010年前后发生了15起坠楼事件,激起了社会巨大的反响。本文通过对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的原因分析,探究了我国工人合法权益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关键词工人 合法权益 富士康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058-02    2010年,富士康
摘 要 随着我国离婚率的不断升高豍,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未成年人越来越多,这些单亲家庭中的未成年人顺利成长必备的天然保护机制被人为破坏,他们或生活在贫困中,或由于缺少父愛或母爱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以致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表现出自我戗害或危害他人的行为,成为不良少年,严重者触犯刑律,身陷囹圄。单亲家庭未成年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从宏观上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未来;就微观而言
对于婚姻的本质作者以合同的观点看待婚姻的本质(即婚姻的本质就是特殊的合同),从以下七个方面分析婚姻的本质是特殊的合同。  一、从合同的概念看婚姻的含义  我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的特征有三:合同是多方(主要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合同本身是当事人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够产生预期法律效果的法律行为,合同是一种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