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学生意外死亡事件处理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第一线,在处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辅导员视角出发,详细分析了某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从中总结了一些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 高校 突发事件 辅导员 应对
作者简介:刘丽莉,贵州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2-205-02
近年来,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大学生突发事件发生频率的日渐增加,给高校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预防并成功处置大学生突发事件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辅导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中指出:“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是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之一。本文基于辅导员的视角,特结合一起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真实处理过程来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事件基本概况
2012年3月,某高校学院学生郭某因母亲手术请假回家后未按时返校,学校与其家属、同学、公安机关等通过多种渠道寻找未果,4月初,某刑侦大队在学校附近水库发现郭某尸体,经法医鉴定为生前溺水身亡。
二、事件处置过程
郭某事件发生后,学校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要求,坚持“宜早不宜迟;宜散不宜聚;宜顺不宜激”的原则,进行尸体打捞(处置)、尸体停放(处置)、尸体火化、签订协议的四项步骤科学处理,事态把控良好,无不良影响。
(一)启动应急预案
1.紧急赶到现场,靠前指挥。郭某的辅导员在获知发现尸体时,预判事情十分严重,于是迅速作出反应,向学院领导及学生处、保卫处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报告情况后,按要求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刻赶往现场。
2.收集种种信息,形成思路。辅导员在赶往现场的过程中向公安机关和与郭某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尽可能全方位地对事件进行分析。在充分了解情况后,辅导员一方面及时联系学生家属;一方面保持动态沟通,并持续向学院及学生处、保卫处等学校职能部门汇报情况。
3.召开现场会议,从容决策。相关人员抵达现场后,学生工作的行政领导主持现场会议,学院主要领导、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学工干部、保卫干部和辅导员参加会议,学院汇报事件的经过及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保卫部门补充后,最终形成会议决策。
4.各司其职应对,运筹帷幄。迅速成立郭某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学院立即通知殯仪服务中心转运尸体;心理咨询中心与学院共同对该班相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做好安抚工作;学院通知该生家长到校,告知家长时注意方式,防止次生事件发生;学院收集该生相关信息及事件发生的经过并形成书面材料报校学生处、校保卫处;校学生处报校领导、党校办,校保卫处报教育厅相关处室;学院安排专人协助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该生保险及相关事宜;学院认真做好家长的接待安抚工作,随时与学生处、保卫处工作沟通,学校相关部门协同学院做好善后工作;关注媒体,外宣由学校宣传部统一安排和接待;法律顾问做好有关法律咨询。
(二)接待家属
郭某尸体发现后,家长的情绪非常激动,辅导员在这个过程中,要抓住自身的角色定位开展危机公关工作,对于问题的解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着重把握的环节是:
1.有礼接待、注重情绪。理解家长,尽可能多地倾听家长的想法,尽可能多的给予人道主义关怀。
2.有节沟通、把握方法。在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上,能协助家长解决的问题尽量帮助解决。在涉及抚恤金等问题上,家属与学校意见出现不一致时,坚决杜绝随意对家长作出承诺,而应该进一步发挥沟通桥梁的作用,一方面将学校各部门的初步意见传达给家长,另一方面将家长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校的相关部门。
3.营造氛围、选择时机。在后续协商出现严重分歧时,抓重点人物、抓关键环节。要避开感情化的争端,抓住家属中的明事理者做沟通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避免让协商陷入僵局。
(三)意外防控
1.合理安排,防非理性。一是尽量配合家属,根据现场情况的进展做好相关协调工作,在等待公安机关鉴定结果的过程中安排好直系亲属的吃住行,并安排一名专职辅导员和保卫干部都以老师的身份陪同亲属在同一地点居住;二是进一步向公安机关了解事情的情况、安抚相关人员的情绪。
2.注重媒体,统一口径。在处理影响面较大的突发事件过程中,辅导员应配合学校宣传部门妥善做好信息传递的工作,同时应及时关注网络舆论信息,通过加强网络言论的责任教育等方式对学生在网上的议论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
3.关注相关,杜绝次生。突发事件对周围的学生均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因此,辅导员需要迅速排查负面影响的范围,根据影响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排查后,发现心理压力比较大的是郭某同寝室的学生及几位同乡,辅导员便及时联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视学生的需求优先安排心理咨询。并及时召集这部分学生一一谈心,引导他们理性地看待这起突发事件,化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对于影响较小的是陈某同班的一些学生,这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伤感、忧郁的情绪,因此,辅导员安排了班会,客观讲述了这起事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
三、事件经验启示
1.以情以理,化解危机。在这起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学校较多的是采用以情以理劝说的方式,这种良好的前期沟通有助于为学校的处理赢得了主动。学校按照“共同面而非对立面、化解矛盾而非激化矛盾、用情调解而非对簿公堂”的原则,经过协商,家长最终同意了学校的处理意见,签订了协议。
2.加强教育,加强管理。这起事件的处理对于进一步完善学生突发事件预防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为了尽可能的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辅导员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应重点加强生命观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自我管理教育等,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遵纪守法的观念。
3.防不胜防,积极应对。目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日渐增加。而突发事件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辅导员工作的趋势将常态化向非常态化发展。因此,辅导员要具备饱满的热情和高度责任心积极应对,有效预防和处置高校突发事件是辅导员工作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2006.
[2]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3钦华.突发事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4(3).
[4]宫志峰.关于预防和处置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思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5]张凯,张一飞.浅析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6]朱孔军.大学生管理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关键词 高校 突发事件 辅导员 应对
作者简介:刘丽莉,贵州大学学生工作部(处)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2-205-02
近年来,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大学生突发事件发生频率的日渐增加,给高校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预防并成功处置大学生突发事件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辅导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中指出:“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是辅导员主要工作职责之一。本文基于辅导员的视角,特结合一起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真实处理过程来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事件基本概况
2012年3月,某高校学院学生郭某因母亲手术请假回家后未按时返校,学校与其家属、同学、公安机关等通过多种渠道寻找未果,4月初,某刑侦大队在学校附近水库发现郭某尸体,经法医鉴定为生前溺水身亡。
二、事件处置过程
郭某事件发生后,学校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要求,坚持“宜早不宜迟;宜散不宜聚;宜顺不宜激”的原则,进行尸体打捞(处置)、尸体停放(处置)、尸体火化、签订协议的四项步骤科学处理,事态把控良好,无不良影响。
(一)启动应急预案
1.紧急赶到现场,靠前指挥。郭某的辅导员在获知发现尸体时,预判事情十分严重,于是迅速作出反应,向学院领导及学生处、保卫处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报告情况后,按要求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刻赶往现场。
2.收集种种信息,形成思路。辅导员在赶往现场的过程中向公安机关和与郭某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尽可能全方位地对事件进行分析。在充分了解情况后,辅导员一方面及时联系学生家属;一方面保持动态沟通,并持续向学院及学生处、保卫处等学校职能部门汇报情况。
3.召开现场会议,从容决策。相关人员抵达现场后,学生工作的行政领导主持现场会议,学院主要领导、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学工干部、保卫干部和辅导员参加会议,学院汇报事件的经过及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保卫部门补充后,最终形成会议决策。
4.各司其职应对,运筹帷幄。迅速成立郭某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学院立即通知殯仪服务中心转运尸体;心理咨询中心与学院共同对该班相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做好安抚工作;学院通知该生家长到校,告知家长时注意方式,防止次生事件发生;学院收集该生相关信息及事件发生的经过并形成书面材料报校学生处、校保卫处;校学生处报校领导、党校办,校保卫处报教育厅相关处室;学院安排专人协助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该生保险及相关事宜;学院认真做好家长的接待安抚工作,随时与学生处、保卫处工作沟通,学校相关部门协同学院做好善后工作;关注媒体,外宣由学校宣传部统一安排和接待;法律顾问做好有关法律咨询。
(二)接待家属
郭某尸体发现后,家长的情绪非常激动,辅导员在这个过程中,要抓住自身的角色定位开展危机公关工作,对于问题的解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着重把握的环节是:
1.有礼接待、注重情绪。理解家长,尽可能多地倾听家长的想法,尽可能多的给予人道主义关怀。
2.有节沟通、把握方法。在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上,能协助家长解决的问题尽量帮助解决。在涉及抚恤金等问题上,家属与学校意见出现不一致时,坚决杜绝随意对家长作出承诺,而应该进一步发挥沟通桥梁的作用,一方面将学校各部门的初步意见传达给家长,另一方面将家长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学校的相关部门。
3.营造氛围、选择时机。在后续协商出现严重分歧时,抓重点人物、抓关键环节。要避开感情化的争端,抓住家属中的明事理者做沟通工作,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避免让协商陷入僵局。
(三)意外防控
1.合理安排,防非理性。一是尽量配合家属,根据现场情况的进展做好相关协调工作,在等待公安机关鉴定结果的过程中安排好直系亲属的吃住行,并安排一名专职辅导员和保卫干部都以老师的身份陪同亲属在同一地点居住;二是进一步向公安机关了解事情的情况、安抚相关人员的情绪。
2.注重媒体,统一口径。在处理影响面较大的突发事件过程中,辅导员应配合学校宣传部门妥善做好信息传递的工作,同时应及时关注网络舆论信息,通过加强网络言论的责任教育等方式对学生在网上的议论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
3.关注相关,杜绝次生。突发事件对周围的学生均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因此,辅导员需要迅速排查负面影响的范围,根据影响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排查后,发现心理压力比较大的是郭某同寝室的学生及几位同乡,辅导员便及时联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视学生的需求优先安排心理咨询。并及时召集这部分学生一一谈心,引导他们理性地看待这起突发事件,化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对于影响较小的是陈某同班的一些学生,这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伤感、忧郁的情绪,因此,辅导员安排了班会,客观讲述了这起事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
三、事件经验启示
1.以情以理,化解危机。在这起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学校较多的是采用以情以理劝说的方式,这种良好的前期沟通有助于为学校的处理赢得了主动。学校按照“共同面而非对立面、化解矛盾而非激化矛盾、用情调解而非对簿公堂”的原则,经过协商,家长最终同意了学校的处理意见,签订了协议。
2.加强教育,加强管理。这起事件的处理对于进一步完善学生突发事件预防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为了尽可能的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辅导员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应重点加强生命观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自我管理教育等,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遵纪守法的观念。
3.防不胜防,积极应对。目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日渐增加。而突发事件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辅导员工作的趋势将常态化向非常态化发展。因此,辅导员要具备饱满的热情和高度责任心积极应对,有效预防和处置高校突发事件是辅导员工作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2006.
[2]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3钦华.突发事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4(3).
[4]宫志峰.关于预防和处置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思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5]张凯,张一飞.浅析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6]朱孔军.大学生管理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