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课堂趣味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oa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趣味性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领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述如何实施英语课堂趣味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 趣味 教学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爱说好动,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弱等,这些都是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他们很快失去兴趣,导致教学质量不佳。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兴趣,学习英语更需要培养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作为教师都在研究的热门话题。我认为,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以下是本人就此问题浅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趣味教学的基石
  在七年级英语(上)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时,在某课堂中,有一个学生只一会就看他的故事书。发现这种情况时我心里特不是滋味,很想即刻狠狠训斥该生,可突然想到本单元的教学主要内容是谈论自己最喜欢的科目,我即问该生,“Hello,×××!May I ask you a question?”该生即时回应, “Yes, Mrs. Tan.” 我继续问,“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English or story?”他答:“Of course, story is my favorite subject, but I also like English.”我对此评价是:“Excellent, but I hope English can also be your favorite subject from now on. Do you agree with me?”此时该生意识到了自己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所以他的回应是:“Yes, I do. Thank you, Mrs. Tan.”此后,该生都积极参与英语课堂的各种学习活动,英语科成绩也得到稳步提高。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调节好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重要。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格外重视,因而成效显著。反之,如果不喜欢某一位老师,他们就厌学这位老师上的课,因而教学只能事倍功半。
  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情绪的变化,同时给学生留下心理调节的空间,提供有效地帮助。让我们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等同于他们的缺点听之任之。只要采用恰当的批评方式,既可以达到批评的目的,又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真正觉得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是由衷的爱护和帮助。从而才能铸就和谐师生关系、筑起坚实的趣味教学基石。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趣味教学的润滑剂
  七年级英语(下)Unit 4 Don’t eat in class.单元的话题是谈论校规、家规,这本身是严肃而又呆板的话题。在Section A的教学中,在A班,我直接教重点单词,重点句型,布置学生背诵重点句型。然后选班里成绩较好的学生用英语说一说我校的一些校规,结果有的只说出一g两个单词,有的一个也说不出。而在B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学习重点词汇和重点句型。然后请班里成绩中等的一个学生说我校的一些校规,结果他一口气说出了三条而且说得很流利。赢得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我接着引导其余学生:anything else? 这时大家争抢起手补充说校规,我顺势来个接龙比赛表达。就几分钟的功夫学生就轻松地掌握了常用校规的英语表达。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得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接收知识的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更无从谈起兴趣。即使爱学习的学生,也只好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记忆器。但对多数学生而言,由于无兴趣而逐渐放弃英语,从而导致教学的“两极分化”。而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务必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其次,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再次,课堂教学手段要丰富多彩,灵活多变。最后,教师业务能力需不断提高,语言要地道、流利等。
  三、创设切合实际的教学情景是趣味教学的灵魂
  在七年级(下)Unit6 I’m watching TV Section A(1a-1c)的教学中,本单元的教学是“现在进行时态”,该知识的理论教学比较抽象。因此,课前我准备一些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的简笔画。进入课堂时,直接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到讲台任意抽一张简笔画,然后要求其照着简笔画做动作。我即时提问该学生“Excuse me,What are you doing?” 做动作的学生回答:I’m watch TV./ I’m play the computer games…等。虽然语法有误,但较顺利地进入本单元的导学阶段。
  要實现以上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做充分的准备,包括整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活动或情景,使呆板枯燥内容生活化。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语言总是和情景融为一体,创设有情景的语言,学生才积极参与、学得才有趣。此外,教师应把滔滔不绝的讲变为由学生来解释,把大量的灌输变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的语言实践能力。同时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成功欲”。这样,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情趣大振,热情倍增。总之,切合实际的教学设计才能勾勒出趣味教学的灵魂
  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趣味教学保障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这样方可保证学生学有所获;学而不厌。
  如:在教26个字母时,在A班,直接教读教写共五节课,在B班我把每个字母制成卡片,让学生做字母排队游戏,教唱字母歌,只用3节课。一周后,我布置学生做字母排列习题(共5小题),做得全对A班有25人,B班有46人(各班均52人)。相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做法,得出不同的效果。前者索然无味,收获甚微;后者其乐轻松便捷,收效明显。还是老话说得在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五、开展课外英语教学活动是课堂趣味教学的有益的补充
  英语教学本应重点放在课内,但只靠每周五节英语课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倡议开展课外教学活动。这种活动是课内教学的有益补充,而不是放任自流的娱乐。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班级、不同爱好的学生,进行适当地组织。比如,开展英语演讲比赛,单词默写比赛等。既可以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又能巩固课内知识,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巩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课内外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总之,趣味教学已成为新课标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大趋势。
  参考文献
  1.牟林霞:“浅谈趣味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09期
  2.张琳琳:“浅谈中学英语兴趣教学” 《科技信息》2011年35期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一个当务之急的课题。尤其是农村英语阅读教学,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本文就农村英语阅读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做了细致的分析,并找出合适的对策予以解决,并指出了教师在学生的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 阅读教学能力培养  Abstract: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s an urgent affa
中学语文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在课堂,因此,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就是关键。  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知识点不准,该教的未教到;二是训练点不够,该练的未练会;三是教学不得力,课上得平淡;四是容量小,节奏慢,效率不高。  怎样精心组织语文课堂教学呢?首先确定明确的目标,其次设计可行的方案,再次实施教学的艺术。下面就这几方面谈些肤浅的看法:  一、确
摘要: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每一位教育者都有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愿望。课堂提问对数学教学的价值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并在教学中被积级地加以运用。然而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提问轻反馈”、“盲目提问”、“先点名再提问”、甚至“假借提问而惩罚学生”等现象,使提问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也让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bTB)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牛业的、人畜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主要由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M. bovis)感染所致。牛结核病的流行不仅严
摘要: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环节确实存在若干问题,这些问题是导致实验教学薄弱的主要原因。我们知道,在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强调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实验过程,使理论和实验密不可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实验,物理教学的目标将成为空谈。因此针对物理实验教学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有良好的对策和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以此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为创新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