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和实践分析陆书哲

来源 :现代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正步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阶段,城镇化作为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需要金融体系给予坚实的资金支持。政策性金融是国家弥补商业性金融不足、增加投资供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工具,而开发性金融作为国家开发银行近些年成功实践所总结的理论,已成为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改革方向。文章梳理了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城镇化过程中的资金需求说明了开发性金融的相适性,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开发性金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城镇化
  一、 引言
  当前,我国已步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阶段,不仅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缓,同时还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轉变、深化供给侧改革和系统性风险等问题。城镇化是我国当前和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着力点,也是我国去库存、调结构,扩大内需并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因此需要金融体系给予坚实的资金支持。然而,一方面目前我国仍处于转轨经济阶段,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金融体系自身也亟需发展;另一方面,即便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也难以解决金融领域外部性等市场失灵问题,这会导致具有正向外部性的项目融资不足。在城镇化进程中,道路交通网络、水电燃气设施等诸多基础性建设项目均属于具有正外部性的长期工程,因此需要创造性地发展新的金融理论和金融工具,使金融体系在当前阶段的城镇化进程中发挥更强更好的作用,进而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提出要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开发性金融这一理念在我国最早由国家开发银行提出并加以倡导,近些年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的方向引起了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国家开发银行近些年的实践来看,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创新,开发性金融通过总结政策性金融的经验教训,借鉴商业性金融的治理结构,以市场化的运营方式结合国家信用,在服务国家战略、支持重点行业、培育市场主体、建设金融制度等方面成果斐然。在此背景下,对开发性金融这一理论创新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实践经验建立完善的理论框架,并深入探索开发性金融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实践支持方式,对于保障城镇化融资供给、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对目前开发性金融的研究情况进行简要的梳理和评论;第三部分对开发性金融进行理论追溯,回顾了开发性金融的实践发展历程;第四部分讨论了开发性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适用性;第五部分针对开发性金融的具体实践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
  二、 文献综述
  开发性金融这一概念最早由我国国家开发银行所提出,但在早期,学界并未形成概念范畴和理论内涵等方面的共识。陈元(2003,2004)结合国家开发银行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其核心内容包括:(1)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柱,实现政府目标;(2)坚持建设制度和建设市场,“政府选择项目入口、开发性金融孵化、实现市场出口”;(3)采用国家及政府组织增信的原理及方法,以融资优势结合政府组织协调优势;(4)实行政府机构债券和金融资产管理方式相结合。而白钦先、王伟(2010)则认为开发性金融只是具有某种特征的特定金融业务领域,在性质上更类似于农村金融、中小企业金融、住房金融等,不能同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相并列。此外,还有部分文献对开发性金融理论的经济本质提出了质疑:高晖、陈春等(2007)认为该理论只是为国家开发银行进行不公平竞争、以政策性金融优势获取商业性金融利益进行辩护,王伟等(2015)则认为开发性金融业务触角过长过宽过泛,并且进退把握不当。
  虽然在一些层面仍存争议,但开发性金融在近年来逐渐被理论界承认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陈元(2010)给出了开发性金融较为明确的定义:开发性金融是指国家或国家联合体通过建立具有国家信用的金融机构,为特定需求者提供中长期融资,同时以建设市场和健全制度的方式,推动市场主体的发展和自身业务的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目标的一种金融形式。林勇、张宗益(2007)指出开发性金融理论在微观层面是不完全市场金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宏观层面上则与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相通。瞿强、王磊(2014)认为我国处于转型经济阶段,现有的包括产权、土地、地方政府考核等制度决定了政府在公共支出领域可以通过市场化模式开展开发性金融,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财政部科研所课题组(2005)认为开发性金融与公共财政所提供的产品应有所区别,前者应侧重较接近于私人产品一端的、宜于比照商业化模式来管理和运行的、公共性较弱的准公共产品。
  三、 开发性金融的发展历程
  开发性金融的早期阶段是政策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机构最早诞生于欧洲工业化革命时期,并在大萧条时期借由凯恩斯主义兴起开始加速发展。当时,欧美各国政府在农业、进出口、小企业、住房等领域成立了许多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这些机构通过杠杆为特定领域提供资金支持,增强了财政支出的效果,在应对经济衰退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二战之后,凯恩斯经济理论进一步成为主流经济思想,并推动政策性金融进入发展的巅峰期。在这一阶段,传统欧美强国和新独立的原殖民地国家分别实行经济复苏战略和经济赶超计划,各国由政府出资新设了大量政策性金融机构,并迅速涉足经济各个领域,不仅包括现代工业、对外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战略性行业,而且还担负起部分公共产品供给、社会保障等职能。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数据,在1945年~1975年间,全球共成立了123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并在1980年达到139家。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引起了各界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质疑,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开始涌现,政策性金融开始衰退。1989年,东欧剧变和华盛顿共识进一步确立了自由市场经济思想的主导地位,而部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产情况却开始出现恶化,各国政府开始大规模缩减资金支持,减少干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调查显示,2003年全球120个政策性金融机构中,有三分之一存在亏损,另有三分之一不良贷款率超过10%。一些政策性金融机构被迫关闭,剩余的机构也大都开始进行市场化、商业化改革。
其他文献
南京有座“扫叶楼”,在清凉山上,明末清初诗人龚贤的故居,接近闹市。说来奇怪,多年前我曾踏访江南古意,独独对这座楼没有多少印象。想想也是,那时年少,扫满地落叶是一个人中年以后的事。浮躁的心,哪能安静得下来?只有到了中年,太阳的日头过了晌午,才会慢悠悠地拾一把扫帚,不疾不徐,去扫满地的叶片。叶子落自一棵柿树,或一棵梧桐,捡一枚,摊在掌心,阳光和风的痕迹,若隐若现。扫落叶,是一定要扫出飒飒声响的。从树上
午后,独自一人,走向草原深处。草原并不平坦,山丘连着山丘。人在低处,目之所及,群山连绵。往最高的山上走,看见天低低地压在草尖尖上。若没有那些草顶着,天就掉下来了。原来,草原上的天空,是无数的野草撑起来的。微小的事物,在天地之间,呈现出了它们不为人知的巨大的力量。鸟是突然叫起来的。有的从云彩里一冲而下,没在草丛里就不见了;有的又霍然飞进了天空里。鸟声盈耳。不知道究竟有多少鸟,也不知道,多少在天上鸣,
对比着看完英国著名舞剧编导马修·伯恩的芭蕾舞剧男版《天鹅湖》,与俄罗斯芭蕾国家剧院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后,都让我很震撼。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天鹅与天鹅是不一样的,因为两场演出的侧重点完全不同,一个是以天鹅为主角,一个是以王子为主角。  经典版《天鹅湖》给人带来的是艺术之美,美到令人屏住呼吸。一群仙女般的女舞者,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在舞台上弹跳自如,纤细轻盈到好像随时能飞到天上去。让坐在底下观看的我
李允则是宋朝的一名大将,他驻守雄州时,注意到雄州北门外有一大片开阔地,一旦战争爆发、辽国军队就会从北面出发直达雄州城下,使宋朝处于被动局面。李允则便想将雄洲城向北面扩展、在北门外修建一座副城,来加强主城区的防守。可是,由于当时宋朝与辽国已经修好多年,如果大张旗鼓地扩建雄州城,恐怕会引发边境事端。怎么办呢?李允则思考了一番,便想出了一个办法。  雄州北门外有一座东岳祠,李允则便出资百两黄金,为东岳祠
最早,契诃夫最崇拜的作家是屠格涅夫。这好理解,契诃夫刚踏入文坛时,屠格涅夫无论影响力还是创作力都在俄罗斯文坛首屈一指。当年托尔斯泰在《现代人》杂志发表处女作,主编涅克拉索夫就事先征求了屠格涅夫意见。后来,也是屠格涅夫给涅克拉索夫去信,让对方转告托尔斯泰,他欣赏这个远在高加索山区服役的炮兵下士,让托尔斯泰“好好写”。但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始,在契诃夫心中,托尔斯泰便取代了屠格涅夫的位置。1890年
号称“凤雏”的庞统庞士元先生,被水镜先生司马徽目为当世奇才,与诸葛亮并称为“一龙一凤”,司马徽老人认为,只要得到两个人当中的一个,即可以得到天下。庞统确实也有一些真本事,所学的又是经世治国领军之韬略,是当时的显学。只是有一样不好———相貌太差。鲁肃向孙权推荐,“权见其人浓目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加上庞统言语冲撞,把孙权惹恼了,丢下狠话:“吾誓不用之!”不要以为古人比今人矮小。汉代的
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汉宣帝刘病已颁布诏书,给予颍川郡(今河南禹州)太守黄霸“封爵关内侯,赐黄金一百斤”。一个普通的地市级干部,没有攻城略地之功而竟至封侯,黄霸成功的奥妙何在呢?  黄霸年轻时学习法律,出仕以后负责管理郡国的钱粮,这些事务都极其繁杂,但他思维敏捷,精于计算,所经手的事都记录于册,每本账都清清楚楚。这种训练显然对于他后来当官很有裨益,事无巨细,他都能做到了然于胸,没人敢欺骗他。 
摘要:高等教育一直是科技与经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随着私人教育需求量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是否应该进行调整,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如何协同发展。文章选取教育强省江苏省为例,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基于1996年-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呈一定规律,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济增长;神经网络  一、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前以国家财政投入为
摘要:后金融危机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推出工业发展新战略,并推动先进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从商业和消费领域向生产制造领域拓展,促使当前以工业4.0为代表的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兴起。不同于此前的“福特主义”生产模式和“后福特主义”生产模式,工业4.0时代的生产是知识型员工与智能化机器的组合,其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以及生产的产品都具有智能特征,是一种“智能主义”生产模式。该模式内生出一系列的管理创新要求,核心的是
摘要:文章针对分享经济结构中的不同主体可能造成的市场失灵问题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依据这些分析,文章认为分享经济行业中政府管制和平台管制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效应。应当充分发挥平台管制作用,让政府管制为平台管制提供一定的支持和补足。政府的管制策略应包括:原则性管制、“沙盒”管制、动态管制、发挥市场指导作用以及避免保护传统行业而对新型行业造成抑制后果。  关键词:分享经济;市场失灵;平台管制;政府管制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