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语法理论的高中语法教学探究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语法教学作用认识的不同,造成了过分重视语法和淡化语法教学的两种极端。怎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既不忽视语法教学,又不夸大语法教学的意义,还能使学生掌握并运用语法知识,值得高中教师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教师应该重视语法课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语法教学效率,让语法助学生学习英语一臂之力。
  1. 动态语法理论的内涵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Diane Larsen-Freeman教授于2009年提出了動态语法(Grammaring)这一全新理念。她认为语法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她提出从形式(form)、意义(meaning)和使用(use)三个维度来看待语法的三维一体模式:形式关乎准确性,意义涉及实用性,使用强调得体性,三个维度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系统,使得语法发挥其交际能力。
  2. 动态语法理论对语法教学的启示
  2.1 动态语法理论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语言知识目标中关于语法的目标描述如下:(1)七级语法知识目标:掌握描述时间、地点和方位的常用表达方式;理解并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常用表达方式;使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描述物体,简单地表达观点、态度等;掌握语篇中基本的衔接和连贯手段,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地组织信息。(2)八级语法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进一步理解、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使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等;学习、掌握基本语篇知识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地组织信息。
  以上表述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语法技能这一说法,事实上这些目标中都要求学生用准确的语法形式在具体语境中得体地表达出它所包含的意义。这与Larsen-Freeman教授的动态语法理论殊途同归。
  2.2 增加语料库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语法课往往沉闷压抑,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而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所列举的例子经常是脱离语境孤立存在的,使语法学习变成了公式的记忆。根据Larsen-Freeman教授的动态语法理论,语法是形式、意义和使用的三维一体模式,不能将语法的使用脱离于形式和意义之外。因此,创设语法教学的真实语料库显得尤为必要。语料库指“为研究语言,用计算机处理和存储的书面和口头语言材料”。语料库可以为语言教学提供真实的、英语母语者正在使用的语言。这正是传统语法教材所欠缺的。
  教师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名著作品选段,或热播英文影视作品的视频片段等方式,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材料中,感知形式、意义、使用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讲解虚拟语气这一语法项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If I had $ 1,000.000.00》和《California Girls》这两首歌曲。通过歌曲可以让学生了解if和wish引导的虚拟语气的形式、意义和使用的情景。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分别以“If I were a...”和“I wish...”开头造句,然后跟同伴分享。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的就不仅仅只是虚拟语气的公式,他们会把if和wish引导虚拟语气的形式、意义和使用三个维度结合在一起,实现语法的语用功能。又例如:在讲解动词的时态时,可以让学习阅读《The Last Emperor of China》这篇材料,让学生在语篇的情景下,准确把握各种时态。还可以考虑让学生以“A most influential teacher in my junior school”为题目自己写一篇作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实现语言的目标,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运用语法交际的能力。
  3. 结束语
  动态语法理论的三维度说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语法内容,它必然会给语法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革新。教师的讲解可以增加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别、理解甚至运用语法项目。因此在我们的语法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增加可理解性输出。语法学习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必须被调动起来,主体地位也不容忽视。只有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语法技能的提高。
  [1] Cook, G. & Seidlhofer, B.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2] 吴发应.启发式教学应用于高中语法教学的研究[J]. 英语广角, 2015(8): 137-138.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