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之初,性本善。”古老的《三字经》对人性的美好阐述至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过程中,笔者对汉字文化体现的人性之善感受颇深。每一个汉字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信息。
识字教学实践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红”字,读两遍!
生:红!红!
师:“红”字左边是“纟”,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兰”加上“工”就是“红”。
师:说得对!“纟”是我们今天刚刚认识的一个新朋友。请大家动动小脑筋,想一想,还有什么好方法也能帮助我们牢牢记住“红”?
生:“纟”会做工,我们就奖给它小红花。
师:说得真好!你是用编故事的方法记“红”的。老师也要奖给你小红花。
生:老师,我也来编一个故事。妈妈很辛苦,背上背着宝宝,手里拿着工具在做工,累得满脸通红。
师:大家仔细看。这儿的“兰”像不像他说的:妈妈很辛苦,背上背着宝宝,手里拿着工具?
生(齐):像!真像!
师:你真聪明!告诉大家,你怎么会想到妈妈的?
生:因为今天是3月8日妇女节。
生:妈妈平时很辛苦!
师:同学们今天学字这么认真,想出许多巧妙的方法记住了“红”。这是你们送给妈妈最好的节日礼物!
一个“红”字,没想到一年级的小朋友能想出这么多巧妙的方法来记忆。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竟能创造出如此美好的想象。“妈妈很辛苦,背上背着宝宝,手里拿着工具在做工,累得满脸通红。”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不得不承认这是语文课堂带给我的意外惊喜,这也是汉语言文字独具的神奇魅力。
谁说我们如今的语文教学缺乏情商教育?一个“红”字的教学,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亲情思维。这无疑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特质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课本、课堂中识字走向在生活中识字。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识字逐渐领悟识字的方法。感受到创造性学习的快乐。
识字教学实践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红”字,读两遍!
生:红!红!
师:“红”字左边是“纟”,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兰”加上“工”就是“红”。
师:说得对!“纟”是我们今天刚刚认识的一个新朋友。请大家动动小脑筋,想一想,还有什么好方法也能帮助我们牢牢记住“红”?
生:“纟”会做工,我们就奖给它小红花。
师:说得真好!你是用编故事的方法记“红”的。老师也要奖给你小红花。
生:老师,我也来编一个故事。妈妈很辛苦,背上背着宝宝,手里拿着工具在做工,累得满脸通红。
师:大家仔细看。这儿的“兰”像不像他说的:妈妈很辛苦,背上背着宝宝,手里拿着工具?
生(齐):像!真像!
师:你真聪明!告诉大家,你怎么会想到妈妈的?
生:因为今天是3月8日妇女节。
生:妈妈平时很辛苦!
师:同学们今天学字这么认真,想出许多巧妙的方法记住了“红”。这是你们送给妈妈最好的节日礼物!
一个“红”字,没想到一年级的小朋友能想出这么多巧妙的方法来记忆。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竟能创造出如此美好的想象。“妈妈很辛苦,背上背着宝宝,手里拿着工具在做工,累得满脸通红。”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不得不承认这是语文课堂带给我的意外惊喜,这也是汉语言文字独具的神奇魅力。
谁说我们如今的语文教学缺乏情商教育?一个“红”字的教学,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亲情思维。这无疑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特质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课本、课堂中识字走向在生活中识字。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识字逐渐领悟识字的方法。感受到创造性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