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及其审美特征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主要有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民族声乐所具有的审美特征。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使读者对民族声乐有个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民族声乐 发展 审美特征
  我国是一个包含56个民族的大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尤其是在声乐艺术文化方面,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演唱风格、表演形式,从而成为我国民族声乐产生、发展的源泉。在此基础上,我国民族声乐还吸纳了传统曲艺、戏曲的唱法以及表演手法,例如,借鉴了戏曲中用“气”唱的演唱窍门以及戏曲中比较注重“眼神美”的表演特点,从而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民族声乐虽然产生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但是它却不仅限于体现传统民族文化,它是一种中西结合的产物,即民族声乐的唱词、演唱风格、演唱素材等主要来源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而它的唱法则融合了西方美声唱法,这就使得民族声乐具有科学性、现代性、艺术性的特点。民族声乐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已经具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民族声乐的发展及审美特征做全面、深入的研究。
  一、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本文将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如下:
  (一)中国古代时期的民族声乐阶段
  我国民族声乐严格来说最先产生于先秦时候,当时比较有名的乐器就是编钟,虽然编钟的外观看上去没有什么差异,但是却能演奏出不同的音律,编钟在当时只有富贵人家才会有,普通百姓是无法享受编钟所带来的音乐美;到了唐朝之后,民族声乐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乐器也由原来的编钟变成了琵琶、古筝、琴等弹拨乐器。这个时候的音乐比较追求浪漫色彩,同时加入了舞蹈表演,如闻名世界的《唐代大曲》。另外,很多音乐理论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著名的有《乐书》、《教坊记》等;宋代和元代产生了流传至今的戏曲,尤其是元曲还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曲牌名”;进入明清以后,中国民族声乐得到了综合性的发展,并且产生了流传至今的戏曲——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重点保护的戏曲文化。另外,清朝时期我国少数民族的声乐得到了飞速发展,这时候的演奏乐器多使用二胡。
  (二)中国近代时期的民族声乐阶段
  中国近代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乱、血腥的历史时期,当时的人们不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身体上都备受折磨,对未来美好、和平的生活充满了憧憬。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民族声乐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现实黑暗生活的控诉,主要是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人们的苦难、内心的愤慨、命运的不公等;另一类是充满力量或对未来和平生活充满向往的作品。如《黄河大合唱》,黄河作为孕育中国人民的母亲河,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这部作品表达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顽强的意志,同时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将要摆脱侵略、奔向解放的信号。
  (三)建国以后时期的民族声乐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终于推到了三座大山的压迫,摆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所以精神上非常愉快、轻松。但是,战争使得中国人民的生活非常贫困,建国以后国家领导人开始带领人们进行经济、文化建设,全国上下激情高涨、气氛也是喜气洋洋。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音乐,主要是表现中国大好河山、人们团结一致搞建设的内心喜悦情感,比较著名的作品有《赛马》,旋律欢快而紧凑。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的观念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对于西方音乐中的精华逐渐接受甚至运用到民族音乐创作中,例如借鉴西方音乐的美声唱法,突破了传统过于单一、盲目的唱法,标志着我国民族音乐开始走向科学化发展道路。
  (四)新时期民族声乐阶段
  新时期的民族声乐也是现阶段的民族声乐,这个时候的民族音声乐比较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同时更加关注人们的内心情感,标志着民族声乐向更加细腻的方向发展。另外,这一时期的民族声乐也更加具有时代特征,紧跟时代潮流,无论是在作词、作曲,还是唱法上较以前更具有开放精神。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民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生活。
  二、我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
  (一)民族声乐的音之美
  民族声乐对音色有严格的要求,不同的声音都有着其美之处,音之美要求声音可以洪亮、可以浑厚、可以粗犷、可以甜美、可以柔美等。另外,音之美还要求声音要坚定有力,不能飘忽不定,也就是说吐字要清晰、咬字要准确。我国民族声乐的女声演唱一般使用假音,拓宽了演唱的音域,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情景,恰当的使用假音可以表达出符合音乐情景的内心情感。例如,我国著名的歌唱家宋祖英的代表作《在希望的田野上》、《十五的月亮》等就是巧妙运用假嗓,而将歌曲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民族声乐的男声一般是采用西方美声唱法,这种唱法可以使声音洪亮、坚定而且具有穿透力。
  (二)民族声乐的情感美
  民族声乐所表达的情感都是人们所渴望得到的或者人们内心之处最真的情感,所以欣赏民族音乐就会感到无比的愉快和幸福,这也是所谓的情感美。首先,爱国之情。在抗日战争时期产生了很多热爱祖国、昂扬斗志的民族声乐作品,如《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义勇军进行曲》等。解放以后也出现了很多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如《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好》、《歌唱祖国》等;其次,故乡之情。这种声乐作品一般勾起听者的思想之情,让听者感觉到亲切、温暖,甚至有想回家的冲动。
  (三)民族声乐的视觉美
  视觉美主要是对演唱民族声乐作品人的要求,如果视觉效果不好会造成声音美大打折扣。民族声乐的视觉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态和动作美。与民族声乐相伴的舞蹈必须动作自然,让人看上去非常舒服和享受。另外,身体的各部位要很好的协调,尤其是头部、腰部、臀部以及眼睛。民族声乐中比较注重眼神的传达,也可以说眼神美可以为视觉增添不少美的效果;二是,服饰美。我国少数民族在重要的节日进行表演的时候,一般是穿着比较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而且这些服装给人视觉上很大的美感。
  参考文献:
  [1]高锐.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及其特点的研究[J].群文天地,2012,(07).
  [2]刘晓强.关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的思考[J].现代阅读,2012,(10).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我国地铁存在的振动噪声问题,在对振动产生与传播机理进行阐释的基础上,介绍了车辆减振技术以及普通扣件系统、浮轨式减振扣件系统和弹性短轨枕系统等传统减振措施的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水环境应急研究进展,对文献发表时间分布、多产作者、研究机构和热点主题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水环境应急研究
在课题组针对生物数据源的特点建立的元仓库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元仓库与源数据库的元数据信息同步的策略,该方案解决了当源数据库结构发生变化引起其元数据改变时,元仓库中元
学校体育运动专业的招生工作量很大,需要对大量的考生进行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的考试.利用"计算机招生评分系统",可以为各学校的体育运动专业招生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它在实际
新课标明确提出:“注重艺术实践的本质,摈弃科学实践的做法,是音乐课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的原则。”所以说音乐课进行审美教育,固然离不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双基教育,但不能以此来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于是有些专家就提出了要“淡化音乐知识技能”教学这个观点。“淡化音乐知识技能”决不是“弱化”——不是削弱音乐教学主体,而是为了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让音乐课程的本质价值——审美价值得以实现,同时也不
本文意在通过对1984年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研讨会看30年前、随着电子音乐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深入应用.新一代音乐家寄希望在音乐语言、结构的发展上找到共同点.重塑音乐艺术本
去年凭借一张全创作唱片《ODE TO THE DOOM最后的赞歌》洗礼了众多乐迷耳朵的尚雯婕,今年除了参加歌唱比赛《我是歌手》,更在近期联手比利时世界音乐大师Jean-Francois Maljean推出了自己2013年度全新创作唱片的第一中文主打《小星星the star》。这首跳脱出以往尚雯婕弥留在很多乐迷心目中那个“电音女王”印象的新作,无疑让很多喜欢她、钟情她的人都感到眼前一亮。无论是当中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