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家庭资源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l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描述]
  6月的一天,我正批改着学生前一天的家庭作业——苏教版第六册语文配套练习册中的第六单元自测题,突然,学生的练习册中滑落出一本异样的练习簿,没有姓名,但起始两页却密密麻麻写满了老练的铅笔字,仔细一看,原来是学生家长写给我的一封信。尊敬的卞老师:
  您好!
  今天,我看了魏学诚语文家庭作业的第四题。产生了两个不解之处,想向您请教。
  一、《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我认为,这句话的前面应该再加上“不管什么时间”这个前提,使这句话变成——“不管什么时间,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这样句子才完整。因为文中有2处特别突出了时间,一处是——“夜幕初垂。一轮明月从湖面上慢慢升起。”说明天色刚晚,时间尚早:第二处是——汤姆的爸爸指指手表说:“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这句话更说明了时间的准确性和重要性。联想实际。西方国家的交通事故少,就是人家遵守规定,遵守交通法规,深夜12点也能不闻红灯。而我国……所以。我认为在这句话前加上“不管什么时间”这个前提,这句话才更完整,才更有教育意义。
  二、《狼和鹿》这篇课文,说明了食物链的问题,教育大家应该遵守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法则。谁改变了它。谁就要付出代价。这就让我想起了解放初期的麻雀事件……所以,我认为魏学诚在练习册中回答为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说,遵守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法则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以上两点,是我看了魏学诚作业后的不解之处,我问学诚:“老师上课是怎样讲的?”学诚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是否不需要学生掌握?或学诚上课没有听清楚。我想: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学生,让他们从课文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才是教育之本。
  也许家长的思维和小学生的想法有距离,但是代沟是否越浅越好。请您用孩子们的语言,用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教育他们。帮助他们画出更美好的成长蓝图!感谢您对孩子的关心、教育。
  此致敬礼
  学生家长
  2007.6.5
  附练习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狼和鹿》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
  3 写一句保护环境的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学生魏学诚的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2 《狼和鹿》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我们要保护环境。
  3 写一句保护环境的宣传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案例分析]
  读完这封信,我是又惊又喜。惊讶的是,这位学生家长,居然仅根据孩子在作业中的回答,就做出如此细致的思考。这封信,有学生家长对文本的解读,有学生家长对教育意图的不解,有学生家长对教育效果的不满,有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期待……10年的教师做下来,我还从来没遇到过这样认真负责的家长。高兴的是,在我们农村学校,在学生进行语文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终于听到了来自家长的声音,教师的行为受到了来自除教育系统外的评价。
  当然,这封信带给我更多的是启发与思考。
  
  ●家长对文本的解读值得尊重。
  
  我们常说,阅读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而这封信,却启发我们,家长也是一个潜在的对话者,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一点也不亚于我们教师,甚至超过教师。只是这个对话者一直被我们忽略,使得这个有力的资源被令人遗憾地放在一边,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利用。
  就信中所提到的2篇课文,家长的理解都很到位。比如第一篇,家长不但领会了文章的主旨,还结合语境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根据生活实际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更为可贵的是,家长在言谈中所体现出来的是很多教师已经丧失的,对教材所持有的质疑、批判精神。他说:“我认为在这句话前加上‘不管什么时间’这个前提,这句话才更完整,更有教育意义。”这样的执着,让人肃然起敬。
  所以,我想说:“家长对文本的解读值得尊重。”
  
  ●家长对语文教育的需要值得重视。
  
  家长在来信中,反复提到了“教育意义”,信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学生,让他们从课文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才是教育之本。”其实,家长所提到的“教育意义”、“教育之本”正是家长对语文教育的一种理解和需要。
  家长们身处社会,心系孩子,对教育,他们有着他们独特的理解和需要,而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可能长年受应试教育负面的影响,而简单地认为,家长的需要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这封信却在认真地告诉我们——家长固然看重考试的分数,也同样看重孩子是否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做人。家长对语文教育的需要值得我们重视。
  
  ●家长对教师的期待需要反思。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学设计的粗糙,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学艺术的欠缺,教学手段的简单,我们往往很难完美地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很难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跨越作者意图、编者意图、教师意图与学生实际理解水平的“代沟”而获得完全满意的人文熏陶。
  就拿《狼和鹿》这一课来说,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我是如何组织教学的:
  第一个环节——初读课文,由学生概括地说出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对整个事件进行质疑,即:人们捕杀狼是为了保护鹿,可结果为何反而是鹿大量病死?
  第二个环节——带着问题与文本进行对话,从文中找出:捕杀前后,森林和鹿群的变化。
  第三个环节——扣住重点语句、字词感悟其中巨大的变化,即森林由生机勃勃到死气沉沉的变化,鹿群由活泼健康到饥饿的变化。
  第四个环节——透过这些巨大的变化,反思人类行为的愚蠢,从而懂得:人类对自然界最好的保护就是尊重自然的规律。不做人为的破坏。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并没有不当之处,可为何会引起家长的担忧——觉得自己的孩子掌握得不够好呢?我想自己的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第一,在领悟的基础上,还应重视学生的表达和运用,即能够在与人的交谈中说清其中的道理。
  第二,应当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即从本课的事例中,延伸出更多相关的事例进行拓展阅读。
  第三,同组或相似、相关的课文教学应适当加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在实施语文课程中努力追求的。因此,也请家长放心,我们这些语文教师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绝不会忽略语文课程对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践性特点;也绝不会忽略语文课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特点,忽略其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对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作用。我们会努力改进我们的教学设计,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完善我们的教学艺术,改良我们的教学手段。
  
  ●家长是学校教育宝贵的教育资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程资源意识正逐步得到加强。比如这两年我参与研究的课题——《品德与社会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就把课程的触角伸向了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但研究中我们也发现,我们往往比较重视物的资源而忽略家庭资源中重要的人力资源,即家长资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物质水平的高低、家庭氛围的优劣,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认为,学校应重视家长资源,做好家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首先,要建立家长档案,使历年任课教师都有一个比较方便、比较通畅了解学生家长的渠道。
  其次,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学校要不定期地把家长请到学校,开展多个教育问题的讨论,互相学习,以便针对孩子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制定出更加全面、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
  再次,要鼓励这样的单独交流,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成为一种工作习惯。
  同时,我也在想,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在城市学校这样的交流或许是常事,但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实验小学,我们确确实实把家长资源给忽略了。所以,我们要在学习借鉴的同时,真正把家长资源重视起来,开展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作者单位 镇江市丹徒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苏州市平江中学校数学组在“以生为本、精讲精练、注重思维、发展潜能”的课改理念下,依据数学学科“工具品格”和“文化品格”的特点,认真开展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融合研究,逐步形成了“思练结合,学教融评”课堂范式.  [关键词] HPM;课堂文化;课堂教学范式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精辟地叙述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
高考不仅让我们能在四年后拿到一张烫金的文凭,它给予我们更多的,是做好一件事情的方法,是让我们受益终身的品质。它们适用于高考,也适用于未来的人生。    竞争与友情    记得无数个伴随着昏黄灯光下满教室沙沙声的辛苦夜晚,那时的我独自面对着难题,心中挫败沮丧,但是在前后左右桌的共同探讨和努力下,一道道的变态题被我们一同闯过。更记得高考前春末夏初的某个夜晚。我们一同爬到一座高楼的顶层。静默地看着漆黑的
我是一个有点懒散的人,因为懒散,即便是读书也会选择慵懒的方式,比如暖阳下斜靠在沙发里;因为懒散,也会避开大部头的理论书籍,小说随笔杂文就是我的钟爱。一次参加了南通市首届“名师之路”沙龙,得到一本冯卫东老师的《幸福的“芭蕾步”》,国庆两天里看得乐不可支:呵呵,原来涉及教育理论的书也可以这么好看。我仅用“好看”形容这本书,足以说明我依然是抱着消遣的态度读完了这本书。然而读完之后,我确实伸了一个懒腰,期
在当代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像李庾南老师那样屡获殊荣的人并不多见,她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十大女杰、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还是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苏步青数学教育奖的得主。客观地说,主要是数学教学方面卓尔不群的成就为她赢得这些殊荣的:但她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班主任,从教50年,担任班主任50年,也许是新中国历史上“班主任龄”最长的一位老师。正如朱永新先生所
《牛津小学英语》采用板块结合的安排方式,每一单元第一部分Read and say(A)是情景对话板块。该板块通过情景对话,着重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以提高会话能力,同时还呈现新的词汇和句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图片、实物、投影、多媒体等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语言交际情境。并采用“先听说、后读写,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部分
随着影像、印刷技术的高速发展,视觉文化时代也随之到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图像信息形式丰富、题材多样,充斥着我们的视觉感知,而对图像的感知是小学生最易认可也是最早的学习形式之一。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利用,享受视觉艺术,而且对于他们审美、思维、绘画能力的养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美术课作为一门视觉艺术的课程,就有必要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来应
[校长档案]  周世东,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校长、党委书记,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多年来,他遵循教育本真实施教育管理改革,追求博大恢弘的学校气质和精深的管理境界,提出了“管理向人的心灵世界敞开”的管理哲学,在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收入《人大复印资料》。    管理向人的心灵世界敞开  周世东    我的管理哲学是:管理向人的心灵世界敞开。“敞开”是一个宽度,“精深”是一种目标。“管
摘要: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总方向,就是让数学教学回归教育的本体——儿童,关注儿童的生活,追求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儿童数学”重新赋予数学、数学教学应有的魅力,它基于儿童生活,在儿童的生活中,引领儿童的生活;它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儿童从自我经验出发,在活动中自主建构,进而理解数学本质,同时达到儿童本质力量的全面解放与舒展!  关键词:儿童数学 数学教育 课程    一、“儿童数学”的内涵诠释    1.儿
我的管理哲学,说起来就是一句话:让每个生命都能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是一个过程,是指生命个体在教育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影响下,其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动机,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从而积极主动地求得全面和谐个性发展的活动过程;自主发展也是一种管理思想,它“以尊重生命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激发生命个体的内在动力为先导,以挖掘生命个体的发展潜能为重点,以促进生命个体形成创新能力
扬州市花园小学建于1998年,学校现有35个教学班,1800名学生,共有教职工90余人,全部为大专、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学历,另外还拥有市、区级名校长、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和教坛新秀15名,特聘教学专家3名。  学校瞄准打造“区内享名、市内有名、省内知名”的品牌学校这一目标,不懈追求“花园为每个孩子的终生幸福奠基”这一办学理念。  为了给老师们搭建展示才华、获取成功的平台,学校先后承办了教育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