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描述]
6月的一天,我正批改着学生前一天的家庭作业——苏教版第六册语文配套练习册中的第六单元自测题,突然,学生的练习册中滑落出一本异样的练习簿,没有姓名,但起始两页却密密麻麻写满了老练的铅笔字,仔细一看,原来是学生家长写给我的一封信。尊敬的卞老师:
您好!
今天,我看了魏学诚语文家庭作业的第四题。产生了两个不解之处,想向您请教。
一、《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我认为,这句话的前面应该再加上“不管什么时间”这个前提,使这句话变成——“不管什么时间,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这样句子才完整。因为文中有2处特别突出了时间,一处是——“夜幕初垂。一轮明月从湖面上慢慢升起。”说明天色刚晚,时间尚早:第二处是——汤姆的爸爸指指手表说:“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这句话更说明了时间的准确性和重要性。联想实际。西方国家的交通事故少,就是人家遵守规定,遵守交通法规,深夜12点也能不闻红灯。而我国……所以。我认为在这句话前加上“不管什么时间”这个前提,这句话才更完整,才更有教育意义。
二、《狼和鹿》这篇课文,说明了食物链的问题,教育大家应该遵守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法则。谁改变了它。谁就要付出代价。这就让我想起了解放初期的麻雀事件……所以,我认为魏学诚在练习册中回答为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说,遵守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法则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以上两点,是我看了魏学诚作业后的不解之处,我问学诚:“老师上课是怎样讲的?”学诚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是否不需要学生掌握?或学诚上课没有听清楚。我想: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学生,让他们从课文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才是教育之本。
也许家长的思维和小学生的想法有距离,但是代沟是否越浅越好。请您用孩子们的语言,用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教育他们。帮助他们画出更美好的成长蓝图!感谢您对孩子的关心、教育。
此致敬礼
学生家长
2007.6.5
附练习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狼和鹿》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
3 写一句保护环境的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学生魏学诚的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2 《狼和鹿》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我们要保护环境。
3 写一句保护环境的宣传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案例分析]
读完这封信,我是又惊又喜。惊讶的是,这位学生家长,居然仅根据孩子在作业中的回答,就做出如此细致的思考。这封信,有学生家长对文本的解读,有学生家长对教育意图的不解,有学生家长对教育效果的不满,有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期待……10年的教师做下来,我还从来没遇到过这样认真负责的家长。高兴的是,在我们农村学校,在学生进行语文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终于听到了来自家长的声音,教师的行为受到了来自除教育系统外的评价。
当然,这封信带给我更多的是启发与思考。
●家长对文本的解读值得尊重。
我们常说,阅读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而这封信,却启发我们,家长也是一个潜在的对话者,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一点也不亚于我们教师,甚至超过教师。只是这个对话者一直被我们忽略,使得这个有力的资源被令人遗憾地放在一边,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利用。
就信中所提到的2篇课文,家长的理解都很到位。比如第一篇,家长不但领会了文章的主旨,还结合语境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根据生活实际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更为可贵的是,家长在言谈中所体现出来的是很多教师已经丧失的,对教材所持有的质疑、批判精神。他说:“我认为在这句话前加上‘不管什么时间’这个前提,这句话才更完整,更有教育意义。”这样的执着,让人肃然起敬。
所以,我想说:“家长对文本的解读值得尊重。”
●家长对语文教育的需要值得重视。
家长在来信中,反复提到了“教育意义”,信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学生,让他们从课文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才是教育之本。”其实,家长所提到的“教育意义”、“教育之本”正是家长对语文教育的一种理解和需要。
家长们身处社会,心系孩子,对教育,他们有着他们独特的理解和需要,而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可能长年受应试教育负面的影响,而简单地认为,家长的需要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这封信却在认真地告诉我们——家长固然看重考试的分数,也同样看重孩子是否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做人。家长对语文教育的需要值得我们重视。
●家长对教师的期待需要反思。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学设计的粗糙,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学艺术的欠缺,教学手段的简单,我们往往很难完美地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很难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跨越作者意图、编者意图、教师意图与学生实际理解水平的“代沟”而获得完全满意的人文熏陶。
就拿《狼和鹿》这一课来说,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我是如何组织教学的:
第一个环节——初读课文,由学生概括地说出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对整个事件进行质疑,即:人们捕杀狼是为了保护鹿,可结果为何反而是鹿大量病死?
第二个环节——带着问题与文本进行对话,从文中找出:捕杀前后,森林和鹿群的变化。
第三个环节——扣住重点语句、字词感悟其中巨大的变化,即森林由生机勃勃到死气沉沉的变化,鹿群由活泼健康到饥饿的变化。
第四个环节——透过这些巨大的变化,反思人类行为的愚蠢,从而懂得:人类对自然界最好的保护就是尊重自然的规律。不做人为的破坏。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并没有不当之处,可为何会引起家长的担忧——觉得自己的孩子掌握得不够好呢?我想自己的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第一,在领悟的基础上,还应重视学生的表达和运用,即能够在与人的交谈中说清其中的道理。
第二,应当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即从本课的事例中,延伸出更多相关的事例进行拓展阅读。
第三,同组或相似、相关的课文教学应适当加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在实施语文课程中努力追求的。因此,也请家长放心,我们这些语文教师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绝不会忽略语文课程对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践性特点;也绝不会忽略语文课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特点,忽略其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对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作用。我们会努力改进我们的教学设计,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完善我们的教学艺术,改良我们的教学手段。
●家长是学校教育宝贵的教育资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程资源意识正逐步得到加强。比如这两年我参与研究的课题——《品德与社会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就把课程的触角伸向了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但研究中我们也发现,我们往往比较重视物的资源而忽略家庭资源中重要的人力资源,即家长资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物质水平的高低、家庭氛围的优劣,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认为,学校应重视家长资源,做好家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首先,要建立家长档案,使历年任课教师都有一个比较方便、比较通畅了解学生家长的渠道。
其次,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学校要不定期地把家长请到学校,开展多个教育问题的讨论,互相学习,以便针对孩子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制定出更加全面、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
再次,要鼓励这样的单独交流,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成为一种工作习惯。
同时,我也在想,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在城市学校这样的交流或许是常事,但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实验小学,我们确确实实把家长资源给忽略了。所以,我们要在学习借鉴的同时,真正把家长资源重视起来,开展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作者单位 镇江市丹徒区实验小学)
6月的一天,我正批改着学生前一天的家庭作业——苏教版第六册语文配套练习册中的第六单元自测题,突然,学生的练习册中滑落出一本异样的练习簿,没有姓名,但起始两页却密密麻麻写满了老练的铅笔字,仔细一看,原来是学生家长写给我的一封信。尊敬的卞老师:
您好!
今天,我看了魏学诚语文家庭作业的第四题。产生了两个不解之处,想向您请教。
一、《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我认为,这句话的前面应该再加上“不管什么时间”这个前提,使这句话变成——“不管什么时间,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这样句子才完整。因为文中有2处特别突出了时间,一处是——“夜幕初垂。一轮明月从湖面上慢慢升起。”说明天色刚晚,时间尚早:第二处是——汤姆的爸爸指指手表说:“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这句话更说明了时间的准确性和重要性。联想实际。西方国家的交通事故少,就是人家遵守规定,遵守交通法规,深夜12点也能不闻红灯。而我国……所以。我认为在这句话前加上“不管什么时间”这个前提,这句话才更完整,才更有教育意义。
二、《狼和鹿》这篇课文,说明了食物链的问题,教育大家应该遵守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法则。谁改变了它。谁就要付出代价。这就让我想起了解放初期的麻雀事件……所以,我认为魏学诚在练习册中回答为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说,遵守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法则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以上两点,是我看了魏学诚作业后的不解之处,我问学诚:“老师上课是怎样讲的?”学诚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是否不需要学生掌握?或学诚上课没有听清楚。我想: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学生,让他们从课文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才是教育之本。
也许家长的思维和小学生的想法有距离,但是代沟是否越浅越好。请您用孩子们的语言,用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教育他们。帮助他们画出更美好的成长蓝图!感谢您对孩子的关心、教育。
此致敬礼
学生家长
2007.6.5
附练习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狼和鹿》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
3 写一句保护环境的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学生魏学诚的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2 《狼和鹿》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我们要保护环境。
3 写一句保护环境的宣传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案例分析]
读完这封信,我是又惊又喜。惊讶的是,这位学生家长,居然仅根据孩子在作业中的回答,就做出如此细致的思考。这封信,有学生家长对文本的解读,有学生家长对教育意图的不解,有学生家长对教育效果的不满,有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期待……10年的教师做下来,我还从来没遇到过这样认真负责的家长。高兴的是,在我们农村学校,在学生进行语文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终于听到了来自家长的声音,教师的行为受到了来自除教育系统外的评价。
当然,这封信带给我更多的是启发与思考。
●家长对文本的解读值得尊重。
我们常说,阅读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而这封信,却启发我们,家长也是一个潜在的对话者,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一点也不亚于我们教师,甚至超过教师。只是这个对话者一直被我们忽略,使得这个有力的资源被令人遗憾地放在一边,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利用。
就信中所提到的2篇课文,家长的理解都很到位。比如第一篇,家长不但领会了文章的主旨,还结合语境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根据生活实际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更为可贵的是,家长在言谈中所体现出来的是很多教师已经丧失的,对教材所持有的质疑、批判精神。他说:“我认为在这句话前加上‘不管什么时间’这个前提,这句话才更完整,更有教育意义。”这样的执着,让人肃然起敬。
所以,我想说:“家长对文本的解读值得尊重。”
●家长对语文教育的需要值得重视。
家长在来信中,反复提到了“教育意义”,信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学生,让他们从课文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才是教育之本。”其实,家长所提到的“教育意义”、“教育之本”正是家长对语文教育的一种理解和需要。
家长们身处社会,心系孩子,对教育,他们有着他们独特的理解和需要,而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可能长年受应试教育负面的影响,而简单地认为,家长的需要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这封信却在认真地告诉我们——家长固然看重考试的分数,也同样看重孩子是否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做人。家长对语文教育的需要值得我们重视。
●家长对教师的期待需要反思。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学设计的粗糙,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学艺术的欠缺,教学手段的简单,我们往往很难完美地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很难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跨越作者意图、编者意图、教师意图与学生实际理解水平的“代沟”而获得完全满意的人文熏陶。
就拿《狼和鹿》这一课来说,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我是如何组织教学的:
第一个环节——初读课文,由学生概括地说出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对整个事件进行质疑,即:人们捕杀狼是为了保护鹿,可结果为何反而是鹿大量病死?
第二个环节——带着问题与文本进行对话,从文中找出:捕杀前后,森林和鹿群的变化。
第三个环节——扣住重点语句、字词感悟其中巨大的变化,即森林由生机勃勃到死气沉沉的变化,鹿群由活泼健康到饥饿的变化。
第四个环节——透过这些巨大的变化,反思人类行为的愚蠢,从而懂得:人类对自然界最好的保护就是尊重自然的规律。不做人为的破坏。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并没有不当之处,可为何会引起家长的担忧——觉得自己的孩子掌握得不够好呢?我想自己的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第一,在领悟的基础上,还应重视学生的表达和运用,即能够在与人的交谈中说清其中的道理。
第二,应当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即从本课的事例中,延伸出更多相关的事例进行拓展阅读。
第三,同组或相似、相关的课文教学应适当加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在实施语文课程中努力追求的。因此,也请家长放心,我们这些语文教师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绝不会忽略语文课程对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践性特点;也绝不会忽略语文课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特点,忽略其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对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作用。我们会努力改进我们的教学设计,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完善我们的教学艺术,改良我们的教学手段。
●家长是学校教育宝贵的教育资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程资源意识正逐步得到加强。比如这两年我参与研究的课题——《品德与社会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就把课程的触角伸向了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但研究中我们也发现,我们往往比较重视物的资源而忽略家庭资源中重要的人力资源,即家长资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物质水平的高低、家庭氛围的优劣,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认为,学校应重视家长资源,做好家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首先,要建立家长档案,使历年任课教师都有一个比较方便、比较通畅了解学生家长的渠道。
其次,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学校要不定期地把家长请到学校,开展多个教育问题的讨论,互相学习,以便针对孩子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制定出更加全面、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
再次,要鼓励这样的单独交流,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成为一种工作习惯。
同时,我也在想,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在城市学校这样的交流或许是常事,但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实验小学,我们确确实实把家长资源给忽略了。所以,我们要在学习借鉴的同时,真正把家长资源重视起来,开展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作者单位 镇江市丹徒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