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术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sheng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炼丹术” 流传了将近两千年,华夏大地上涌现出了不少的炼丹家,成为中国古代科学史上不可抹去的篇章。
  神秘的炼丹术虽游走在迷信与科学的夹缝中,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我们祖先在此间的反复探索与实践总结,为化学初期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并促进了火药的发明。
  封建王朝盛行“炼仙丹”
  封建统治者相信得道就能成仙,成仙意味着肉体借助某些仙药得到永生。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纪的战国时期,就有关于方士和求“不死之药”的记载。
  炼丹术在秦汉时期盛行,秦始皇派人四处寻找仙药,早期炼丹药剂主要是一些植物草药。后来,人们对在制陶、冶金和酿造等过程中物质的变化现象感到非常神奇,如:把泥土捏塑成形就能烧制成陶器,把矿石放在熔炉里就能炼出金属,把谷物浸在水里经加温就酿成了酒。从中人们认识到物质的形状是可变的,所以开始浮想联翩。
  后来发现黄金埋入土许多年后再将它挖掘出来,金器依然金光闪亮。这一现象使人们产生奇思妙想:如把这种本领移到人身体上来,那不就长寿了吗?汉武帝时代,方士们已开始用丹砂和其他药剂炼制长生不老的“仙药”了。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方士演变成符水治病的道士,他们把先秦的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作始祖,从此道教与儒、佛并行于世,为炼丹术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炼丹术代代传承,发展至唐代进入鼎盛。
  炼丹的本意是指望借金石的精气,使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方士们为了炼制仙丹妙药,把各类物质彼此配合烧炼,如:五金、八石(各种矿物药)、三黄(硫磺、雄黄、雌黄)等,而汞和硝石都是炼丹的常用药物。
  晋代的葛洪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炼丹家,他继承了早期的炼丹理论和实践并加以发展,主要著作有《抱朴子内篇》。在该书的“金丹”篇中,他论述了如何利用无机物炼制所谓长生药,涉及到的药物有水银、铅丹、曾青、丹砂、矾石、戎盐、云母、硫磺等;“仙药”篇阐述植物性药物“五芝”(菌类植物)的作用;“黄白”篇主要讲的是炼制供药用的人造黄金和白银的方法。
  1970年10月,在西安南郊唐邠王府遗址出土了唐代丹炉、丹鼎、水海、石榴罐、甘埚子、抽汞器、华池、研磨器、绢筛、马尾罗等炼丹用的设备和工具达十多种,可见炼丹过程还是很复杂的。
  早在八、九世纪,在火法炼丹过程中,人们已发现若用硝石与三黄共炼,在密封的容器中,就会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导致炉体燃烧爆炸。然而,其原因在当时却成了不解之谜。《朱家神品丹法·卷五》中记述了唐初医药家兼炼丹家孙思邈的“伏硫磺法”,那时孙思邈已掌握了硝、硫、炭混合点火会发生剧烈反应的特点。对此,他采取措施将炼丹炉埋入地下,并控制反应速度,预防爆炸。
  “炼丹术”的历史贡献
  这些用五花八门的所谓“药物”炼制的“灵丹妙药”,却让中国历史上包括晋哀帝、唐太宗、明仁宗等共十六位帝王中毒而殁;清代雍正在位十三年即早卒,其死因说法不一,在清宫档案中,有雍正皇帝命令亲信大臣寻访道士,并且在圆明园秀清村炼丹的原始记录,后人由此怀疑他因长期服用丹药而亡。
  然而,古代的炼丹家一般都懂医道,一些大炼丹家本身就是著名的医学家,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他们把炼丹药物引入医疗实践,从而也丰富了我国传统药物学的内容,研制出的不少方剂被传承下来,如:毒龙丹、金龟下海丹等,至今仍被保存在中华医药宝典之中。
  通过炼丹活动,我国祖先对一些金属和矿物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炼丹术中获得了不少化学知识。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随着炼丹活动的发展,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认识的逐步提高,人们终于掌握了利用“硝石、硫磺、木炭”配制火药的简单配方,这在唐代中期的《铅汞甲辰至宝集成·卷二》中有记载。
  炼丹术经过探索与逐步改进,唐代用药按比例已经定量化,至宋代炼丹装置已很完备了:丹鼎是火法炼丹的反应室,水海为降温用,石榴罐是一种简单的蒸馏器,下置甘埚子,华池是盛浓醋酸的溶解槽……尤其值得一说的是蒸馏器,它的下部是加热的炉,上部是盛药物的密闭容器,旁通一管使水银蒸气流入冷凝罐。这种蒸馏器是我国古代炼丹家的一项发明。
  在科学史上,古代中国的炼丹术被称为古代实验化学的源泉之一,《中囯科学技术史》作者、英国李约瑟博士评述: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之一,是地地道道从中国传出去的。
  唐代,随着中外贸易交流,阿拉伯商人把我国炼丹术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药物等带回国,试图把铜、铁“点化”成金、银,于是“炼丹术”变成了“炼金术”。阿拉伯在八世纪兴起的炼金术影响非常大,后来又传到欧洲,但炼金术士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得到黄金白银。
  磷元素、硝酸和酒精的发现得益于炼金术,17世纪炼金术士还对锑、铅、氨等金属或矿物进行了提取,探明了硫化砒、硫化汞等天然物质的特性,制成了硫酸、醋酸、氯化汞、硫酸钠等多种人工物质。由于波义耳、卡文迪许、拉瓦锡等人的努力,炼金术摆脱了追求黄金的梦想,开始成为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建立的近代原子理论的基础,使化学发展步入了崭新的阶段。
  火药最早应用于军事
  火药的发明是我国祖先智慧和辛勤劳动的成果,火药最早应用于军事,这是炼丹家献给军事家的一份礼物。随着炼丹活动的发展与完善,至唐代末期,火药配方也更趋科学化,用75%的硝石(硝酸钾)、15%的硫磺、10%的炭粉配比,就可制成威力强大的火药。
  古代战争中有用火箭进行“火攻”的战术。早先的火箭是用草艾裹着麻布、松香之类易燃物,浇上油点火后,由弓弩手发射出去的。后用火药制造的火箭,是将一包球状火药缚在箭头上,点燃引线后用弓箭射向目标的,相较于早先的火箭,这种火药武器既发射快又威力猛。唐朝末年战争频繁,这类简单的火箭已在实战中应用了。
  据《中国科学技术史稿》记载:“公元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进火箭法,后来又有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献所制火毯、火蒺藜,还有冀州团练使石普能为火毯、火箭。火药武器的大量使用,推动了火药的研究和配方的改进。”
  宋代火药武器在唐朝的基础上得到了继续发展。北宋初年,开封开设了“广备城作”(兵工厂),并对火药配料进行改进。火药武器也从起初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逐步过渡到重点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创造出“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很强的武器。
  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宁年间),设置了军器监,总管京州诸师军器制造。军器监雇用工匠达四万余人,分工很细,设火箭、火炮、火蒺藜等十个大作坊,专门制造火药武器。
  公元1126年,金打败北宋占领开封,还将宋徽宗、宋钦宗两帝掳走,史称“靖康之难”。战后,金还把北宋的“兵工厂”设备和工匠转移到北方,自行制造火药、发展火药武器。
  元代成吉思汗的蒙古军西征,当时军队所用大炮和“震天雷”、“大红衣”等新式武器,都是欧洲人从未见过的。而那一声轰响火光冲天死伤无数的火药武器,吓得欧洲军队魂飞魄散,纷纷丢甲溃逃。蒙古军队长驱直入攻克布拉格,占领莫斯科,打败欧洲各国联军,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东欧,一直打到多瑙河流域。
  公元1253年,旭烈兀率蒙古军队出征,并征调汉人工匠千余人随军;1260年,蒙古军队占领了伊拉克后继续西征,但在大马士革以南一战中被马木路克击溃,大批蒙古将士投降,叙利亚军队获得了包括火箭、火炮、毒火罐、震天雷等各种火药武器,还掳获了制造火器的中国工匠,从而掌握了火药武器的制造技术。
其他文献
朋友,在这里首先对微观世界的“心脏”——原子核作一简单介绍。我们对“万有引力” (如苹果落地)和“电磁力”(如正负电荷互相吸引)再熟悉不过了,但研究表明,在原子核中还存在着另外两种力……    世界万物,千姿百态,绚丽多彩。但是如果你细加研究就不难发现,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对称”。  雄伟的天安门、壮丽的天坛,均因其建筑的对称性留给人们以庄严肃穆、和谐优美之感。再看几何图形,等腰三角形明显为轴
我们今天生活的地理环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有自然的因素,但更多是人为的因素——要发展就必须了解过去。一个人如果忘记了过去,就等于没有了记忆。没有记忆的人是不完整的,他的发展方向更无从谈起。 ——侯仁之语录他被称为北京史的巨擘,如果没有他,人们恐怕难以像今天这样明白北京的历史。他被公认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拓者之一,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将他誉为中国最富有激情的地理学家。他是最早
2013年6月23日晚19时12分,月球过近地点,距地球356991千米,月亮视直径最大,角距为33.47分,月亮、地球和太阳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紧接着,21分钟后即19时33分,地球又迎来月圆时刻,这便是2013年最大最圆的月亮——“超级月亮”。  “超级月亮”的说法始于1979年,为占星家理查德·诺勒所定义。经多年修正后,该天象名词指的是:新月或满月期间,又恰逢月球与地球间距离较平常更近,换言之
古时,人们夜观星空,占卜算卦,预测未来。不过在长期观测星空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星星的位置关系竟然可以准确地告诉我们时间,而最早的天文学就是为了准确报告时间而诞生的。  现在的天文学家依旧观测星空,不过早已不是为了预报时间,而是为了科学地了解物理规律。我们知道,遥远的星光仅仅是电磁波的一部分,从那遥远天体发出来的除了可见光,还有电磁波的其他部分,比如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这些成分同样包
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美国神经系统科学家利用光线控制神经活跃性,通过激活控制强迫性行为的大脑回路,成功阻止了老鼠的强迫性行为——梳理毛发。研究人员发现,具有强迫性行为的老鼠大脑中,都有一种名为Sapap3的基因,其基因蛋白质代码存在于大脑纹状体神经突触中,该大脑部分与沉溺和重复性行为问题有关。同时,他们发现Sapap3基因具有光敏性,可通过光线进行控制。这项研究结果不仅将有助于科学家研制新型强迫症的
日前,科学家研制出一款可以打开“时间空洞”的新型设备。如果我们将一段需要隐藏的信息置入这个“时间空洞”中,那么就可以实现信息秘密传输,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认为这个“时间空洞”能让物质隐形。这款设备不仅可用于秘密信号的通讯,对信息进行保密,也可以创造一个极短的隐身时间。那么“时间空洞”究竟能持续多久呢,答案是0.00012秒。
仙女座星系是银河系的近邻,科学家通过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发现了仙女座星系中的26个新黑洞,其中7个分布于中央黑洞周围,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宇宙陷阱”。黑洞是一类拥有强大引力的天体,几乎不会发出可见光,只有当物质落入黑洞时,才会形成强大的X射线喷流。在大多数星系中央,都存在着超大质量的黑洞,它们就如同星系的“马达”,通过强大的引力场控制着整个星系,并以一定的速度旋转。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一种“4D打印技术”,这种技术能够使宏观等级的3D打印材料按照预编程序自主组装。一旦这项新技术研制成功,我们就可以大胆设想一下未来的管道系统,管道可以按照预编程序,自主膨胀或收缩,改变容量或者管内液体的流速,实现蠕动式水流。这项4D打印技术绝对是颠覆性的。4D打印过程使用的材料可以改变形状,能够自主响应水、空气、重力、磁性或者温度的变化,因此它不但能够创造出有“智
路易斯维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卡伦·柯林斯率领他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大约700光年的神秘星系,那里拥有一个类似土星大小的行星,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KELT-6b行星。研究人员通过一种专门用于探索系外行星的陆基望远镜,对KELT-6b行星进行日常观测。然而,令人惊讶的是KELT-6b行星的公转周期仅为7.8个地球日,这意味着这颗星球上的一年仅相当于地球上一周的时间。而且,KELT-6b行星是一颗炙
从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片空白,到现在成为一个时代的信息载体,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可以用“飞跃”来形容。而徐元森正是这个飞跃的经历者和见证人……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一间实验室里,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科学家,戴着一副老花眼镜,站在一台精密的大型设备前,指导几位年轻的科研人员在研究一个国家重点新课题。他仔细地分析着刚通过实验得出的数据,很快得出一个结果,并向科研人员部署下一步的实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