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amin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是一门教育艺术,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但多数情况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而不是启发式地给学生提供产生问题的情境;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问题,而不给学生提供自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机会。
  关键词:问题 营造 民主 氛围 发现 明确 评价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每位教师逐步意识到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但多数情况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而不是启发式地给学生提供产生问题的情境;或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问题,而不给学生提供自行解决问題的办法和机会。为此,我就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谈几点策略。
  一、营造课堂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一)民主氛围要体现“教学相长”
   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始终与学生保持平等的主体,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有独到的见解,师生间要保持零距离接触,而不应当凌驾课堂和学生之上。唯有这样,学生就会勇敢的提出老师意想不到的、有价值的问题。
  (二)民主氛围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
   由于学生自身生理、心理特点,在课堂上不向老师提问的原因很多,诸如:怕提出的问题影响教学;更多的是怕提出的问题太幼稚,让人笑话;还有是确实不能发现问题,无从谈起;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即使发现了问题,要表达自己的见解还需要很大的勇气。遇到以上情况,教师不能着急,不能埋怨,更不要讥讽,要保护每位学生的自尊心.
   二、 教育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精心组织提出问题
  (一)时刻教育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1.鼓励学生, 做知识的吸食者
   知识是智慧的钥匙,是成功的阶梯,是创新的源泉。知识越多,接触信息的面越广,“问题”自然就越多。所以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做一个杂家,做一个知识的多面手。因为知识间是互相渗透的,使相通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只有让知识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增加对现实生活问题的敏感性,才能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提醒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物学是自然学科,它的原理、规律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象。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很多自然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去记录,去发问。每周我都抽出一节课,在课前问问同学在上周有没有什么新发现,然后同学们共同分享问题,诸如:“树叶为什么颜色不同?”,“为什么冬天路边的草都死去,而路边的树木还活着?”等.
   3.启迪学生,勤思考才能进步
   ① 发挥联想和想象的翅膀,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联想和想象是对现实生活中暂不存在的事物的的一种超前的预测或推理,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实现能力上的飞跃。
   ②调动思维的扩展性,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如果运用逆向思维去发现问题,所发现和提出的常常是新颖的、独特的问题,常是有价值的问题。
   4.激励学生,质疑才会有创新
   创新思维的滋生往往从怀疑开始,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可见这对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困惑”的产生,常常是一瞬间,要学会留住“困惑”,就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问题。
  (二)缜密组织语言,提出自己的问题
   1.提出的问题语言表达明确
   要将疑问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需要长期的磨练,比如有的同学对植物叶肉细胞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感到好奇,就问:“植物的叶肉细胞为什么有叶绿体呢?”问得就不够具体,可以答“这是由基因决定的”,或“叶绿体具有光合作用”等等,问题就明确了,可见从产生疑问到提出问题,有时还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的。
   2.提出问题要分类表达
   学生针对某一知识点提出的问题会千差万别,如在对植物吸水和失水的知识点上同学们提出了如下问题: “植物细胞为什么吸水和失水?”,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对植物体有什么意义?”等等。这些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因此,将问题分类后,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语言将问题表述出来,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水平。
   3. 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
   有价值的问题即可以作为研究的课题的问题,当然这对于处于高中阶段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但不能因为是困难,就因噎废食,只有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才能说明学生在思维上有了质的进步,也只有这样的学生才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突破,有创新。
   三、 多角度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
   对初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评价:首先审视是不是一个合理的、科学的问题;其次是看问题的表述是否明确、具体;第三是看问题的探究价值高不高。但不论哪种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及时的评价,多表扬、多引导,使学生感觉到成就感。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现代数学教学理念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头脑中构建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这是发
期刊
一、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二、设计背景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构建互动型教学。”《金孔雀轻轻跳》音乐选自人音版第三册音乐课本,一首二拍子的节奏规律浓浓傣族舞蹈风格的歌曲。我启发学生用身体动作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所以选择以孔雀为题材的教学设计。本课是以孔雀手势和踮脚走两个基本元素展开的一堂自主、开放、活泼的舞蹈课。   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关键要抓住他们的心
期刊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
期刊
目前进行的物理教学改革可以从多方面入手,除了技术手段之外,其中情感应用是很重要的方面.情感伴随着人的一生,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强大动力,而情感应用则是达到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情感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动力,教师要实现素质教育,首先要熱爱教育工作.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建立真挚的师生之情,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因而产生教师职业自豪感,进而激发教学工
期刊
摘要:我们熟悉到体育课程的价值在于增进身体健康、进步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学生的主体性在体育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而进行改革,由于措施不当或钻研不够,“改革”成了表面文章,只改了形式而没吃透实质,最后演变成了“放羊式”的课堂教学。所以正确摆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这  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Abstract: It is well known tha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习惯及创新能力的生成。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不断改进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  一、活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中,有些训练内容设计范围比较狭窄、内容单一,这正是教材编者的意图所在。教材只是例子、引子的体现。我利用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创设情景  李吉林老师说过:
期刊
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有些老师想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可结果对学生
期刊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  2、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3、了解青少年时期情绪易于波动、不稳定的特点,明白情绪需要个人主动调控的道理。  4、知道情绪调控的一些有效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认识情绪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情绪对个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数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而儿童的情绪、情感正处于急剧发展时期,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激起共鸣,但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具有不稳定性。对于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新生来讲,让他们乖乖地坐上40分钟,听一些较理性、较抽象的讲解那真是太难了。在
期刊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学校以教学为主,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学校工作就能基本规范,教育教学质量就能得到提高,学校办学特色就能逐步显现。但抓常规工作容易,把常规工作抓好却不容易,如何把教学常规工作落实到位,如何抓好学校管理工作呢?  一、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跟进。  学校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行的、易操作、较科学、健全的的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要切实结合学校自身实际,考虑地域差异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