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幼儿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内涵、意义与构建策略

来源 :教育导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F308440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幼儿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是基于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背景和城乡学前教育质量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问题提出的。文章基于城乡幼儿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与特征,探讨得出城乡幼儿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具有促进幼儿教师深度学习、激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促进城乡幼儿教师互助协同发展、提升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水平,进而推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等现实意义,并且就城乡幼儿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出: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需要公平公正的制度规范和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共同体有效运行提供保障;需要丰富的成员结构和
其他文献
学习品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采用《幼儿学习品质发展(教师评定问卷)》并结合访谈对河南省3所省级示范园的313名大班幼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示范性幼儿园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发展处于良好水平,但各维度之间发展不平衡,主动性最佳,创造性最弱。不同性别的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及各维度不存在明显差异,但男孩的好奇心发展优于女孩。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发展会受到幼儿园课程建构、教师教育支持能力、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实施自然教育课程是当前幼儿园课程开发中的一个重要取向,但在实践中人们对于自然教育课程的理解并不统一。研究从自然主义教育、自然教育、亲自然教育等相关概念的分析入手,认为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内涵包括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与开发的旨在培养幼儿“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行动方案、教育活动或手段的总和。其概念外延主要包括对“自然物与自然现象”“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等方面的探索与相关美的感受。只有准确把握自然教育课程的内涵与外延,才能在教育实践中落实自然教育课程。
儿童哲学(P4C)在幼儿园实践中被广泛接受,了解以“群体探究”模式为核心的哲学课程是如何影响学龄前儿童交流能力的问题,是儿童哲学能否在幼儿园,尤其是中国幼儿园有效进行的核心问题。研究者以某幼儿园哲学教育活动为例,对儿童的交流记录进行量化和质性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儿童的主要交流模式是轶事性交流和独白性交流;在P4C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大班幼儿交流能力的进步表现在儿童的自主水平和交流质量上。因此,P4C教育确实有利于学龄前儿童交流能力的发展,也可以用于中国幼儿园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