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从哪里来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q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有朋友问我,写作这么多年,有沒有感到素材枯竭无话可说的时候。
  在写作之初,往往是在心里有话要说的时候,才会坐到电脑前面把想说的话记录下来。但是时间久了,确实会出现空白期,这时我会安心阅读。我读书一向很杂,兴之所至而已,不以啃下多少名著为追求目标。将近三十岁时我才读懂《百年孤独》,也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可耻。我所理解的读书,是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精神共振的过程,而共振需要双方拥有共同的振幅。所以,有些书读起来会格外入心入肺,仿佛与知交对谈,倾诉的欲望也随之而来。
  日常生活中也常会出现有趣的素材。比如有一天,我到一家临街的复印店去,在等候店员接待完上一个顾客的间隙,我看见街对面的公交车站有一个老人正在等车。他看上去有八十多岁了,戴着草帽,斜挎着一只黄色帆布背包。他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突然之间,我觉得他似曾相识——我想起了我去世多年的曾外祖父,想起了他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下的那一畦水萝卜,想起了水萝卜甜丝丝的味道,想起了曾外祖父看着我吃水萝卜时笑得胡子一抖一抖的样子……公交车驶过之后,老人不见了,我才发现他站过的地方,本应完整的广告牌竟然有一个脸盆大的缺口。这当然只是一个偶然出现的情形,但是我仍然觉得,好像这缺口与刚刚离开的老人之间,存在着某种奇特的关联。
  那天回到家里,我写下了一篇题为《老人》的散文,随后又写了另外的四篇,总题为《缺口》。
  写这篇题为《鹰》的小文,是某年秋天在山庄里小住,那两只被囚于矮笼中的鹰隼,那样骄傲的、热爱自由的生命,与它们所处的现实形成的强烈反差,让我感到难言的痛楚。人,是可以对同类与其他物种的遭遇感同身受的,而有意地保持这种对内心及外部世界的敏锐感知,也可以让自我的生命层次更为丰富。那瞬间的感受铭刻在我的心里,这样直到两年之后,我在网络新闻里看到了那只大[狂][鸟]的照片,它锐利而无辜的眼神猝然将我击中——那本应是属于掠食者的眼神,也可以说,是世间所有自尊的生命共有的神情……连同那两只被囚禁的鹰,此生中所有关于鹰的记忆都在那一刻呼啸而至,它们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在空间与时间中占据着不同的纵深:有的是当下的,有的是既往的;有的是近距离的观察,也有的是远距离的惊鸿一瞥。而这样的组合,可以增加文章的立体感。
  但是,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与鹰这种动物接触的机会终究有限,我所积攒的素材,也只能够写下这样一篇短文。有多少素材就写多大的文章,这一点千万不能勉强。否则,文章就会像一座充气城堡,一打眼看上去高大雄奇,却经不起哪怕一只针尖的考量。
  小贴士
  沙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散文》《钟山》《天涯》《大家》等刊。出版有散文集《手语》《春天的自行车》《逆时光》《拈花》,长篇历史人物传记《桃花庵主——唐寅传》,历史随笔集《味道东坡》等。
其他文献
一双火眼金睛,能辨忠奸善恶;一支如意金箍棒,上敲天庭昏君,下打妖魔鬼怪;他占山为王称“齐天大圣”,搅乱蟠桃盛会,偷吃不老金丹,敢与如来斗法,能保唐僧取经……他就是《西游记》中的一号主角——孙悟空。他乐观、率真、勇敢、顽皮、重义、叛逆,他的形象深入人心,作家吴承恩以神思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传奇的人物。  永远不灭的斗争精神,藐视一切的反叛性格在孙悟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是一个锄强扶弱、好打抱不平
“无酒不成席”,此乃中国老话。新春佳节,当然更离不了琼浆玉液。早自西周开始,中华先祖在辞旧迎新之际,就会携美酒、烹羔羊欢聚庆贺,祈祷丰收,由此便开了过年饮酒的先河。汉代,“年”作为法定节日被固定了下来,春节饮酒也形成了风气。“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成为春节期间无处不在的景观。  春节是中国的酒文化最鼎盛最活跃的时候,饮“春酒”就是其中一大习俗。关于“春酒”,《诗经·七月》中有“为此春酒,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喜好不断地发生变化。  我原来喜欢和伙伴们一起蹲在偏僻的墙角玩弄黑泥、青草和蚂蚁。将黑泥揉捏成条状,拉长,说这是面条;将青草撕成碎片,说这是难得的无公害蔬菜;将蚂蚁放在手心,让它慢慢爬着,感觉痒痒的,说这是天然按摩。  后来,我喜欢一个人与电视、电脑做伴。每次放学后,立马奔回家,打开电视,找来遥控器换频道,然后挑选喜欢的节目,旁若无人地观看起来,即使是到了吃饭的时候,眼睛也无法
打开坚冰的闸门,“哇”的一声,春水哭了——为了监禁一冬的委屈,也为着春来自由的释放。春水,义无反顾地向前,以它新生的无比活力向前冲刺,撞击。它把一块块巨大的冰凌举起来,摔下去,再举起,再摔下,直至摔成粉末,融在自己怀抱里。  春水胜利了,但它并不是排斥异己,它偕同将融未融的冰块一道向前流去!我看见,它泛起欢快的浪花,幸福地哭了,仿佛告诉沿路的每一棵树,每一株草,每一个匆匆的行路人:“快来分享斗争与
错题库是对自身错误知识的汇总。在批改学生的作业、试卷时常常会发现一些同学在同一知识点产生同样的错误。其实,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好“错题库”是教师提高教学成绩的一个巧招儿。 “错题库”中收集了学生不容易理解且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教师使用“错题库”可在后期的练习中有目的有意识强化错题的再练习、再分析、再纠错,尽量使学生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建立错题库对于复习考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但是,
照片上的这只鸟长得极具喜感。它的脸,怎么说呢,一只柔软的、揉掉了所有棱角的正梯形,就像是从好莱坞哪一部卡通片里跑出来的一样。两只大而圆的眼睛差不多长在这张脸的正面,此刻正瞪着那个给它拍照的人。黑褐色的喙向脸颊两侧延伸出褐色的花纹,尖端向下,构成括弧形的两撇胡子,而喙上的凌厉弯钩意外暴露了它的身份。同样显露它身份的还有两只粗壮的脚,土黄色的脚爪末梢,是铁青色弯曲的锐利趾甲。  它出现在河南杞县的一片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又一个春秋消逝。看着窗外花开花落,我再次想起了您。  ———题 记  感恩,是一个温馨的词。正如一首诗所说: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让你温暖;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镜头一:无声教诲  时光如白驹过隙,岁月已染白了您的秀发,您脸庞上苍老的痕迹无法遮掩。那次无声的教诲再一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从商店高高兴兴地蹦回来,脸上已笑
如果你有话想说  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一直到现在都喜欢追星,但是家里人很反对。有时候在手机里存了几张偶像的照片,听了偶像的歌,一旦被爸妈发现,他们就会叫我删掉。要是在网上买了明星的海报和写真集被他们发现了,我还会挨一顿臭骂。我喜欢追星,是因为我看到了他们努力的过程。我崇拜他们,也在努力向他们靠近。面对父母的反对,我该怎么办呢?静子姐姐帮帮我!  ——追星的星星  或许我们心有灵犀  我也追过星,我的
初二那年,我痴迷写作。处于多愁善感的青葱岁月的我全然不知道“愁”滋味,每天在作业本上胡乱涂鸦,写一些自认为是朦胧诗的文字。  我喜欢语文,更喜欢写作文。语文老师喜欢我,经常把我写的作文当作范文,念给全班同学听。偏科的我很自卑,只有在语文课上我觉得自己是幸福荣耀的。因为理科老师不喜欢我,我感觉自己就是一只被行走在前面的羊群抛弃的弱小的绵羊,只有在语文课这芳草碧连天的牧场里,我才能享受慷慨的阳光、芳草
一床绿色的被单展现在我的眼前。  现在它正挂在绳上,在烈日下暴晒着,水珠如沙漏中的金沙一样滴落,打湿了地面。  这在常人看来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无须花费一两秒钟去注意。然而没有几个人知道与这床被单有关的故事。  它被轟隆作响的机器做出来后,再被货车运到市场,然后被妈妈买下,最终来到我家,覆盖在两个刚出生、超淘气的宝宝身上,温暖着兄弟俩。  我便是其中之一。面对这崭新的被单,我那无知的脑袋操纵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