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与理解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321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小学到初中,古诗词教学一直是教学和学习的重点内容。而在古诗词教学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是诵读。通过诵读,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古诗词的情感,帮助学生准确解读古诗词的内容,让学生徜徉在古诗词学习的海洋中,享受古诗词的巨大魅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诵读与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实际情况是,很多教师对古诗词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水平也有很大不足,而且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不够浓厚,理解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不强,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古诗词的学习效率和考试的成绩。本文中笔者将谈一谈如何通过诵读教学的手段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构建高效的古诗词学习课堂。
  一、引导诵读,走进情境
  所谓意境,就是指古诗词中表现出来的情调以及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古诗词中的意象,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词的意境中去,而其中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诵读的方法。其实,诵读和体会意境美是相辅相成的,结合情境进行的诵读更能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实现深度解读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时,教师就采用了诵读和情境理解相互辅助的方法引导学生准确解读这首小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这首小令:“同学们,请大家初读这首小令,然后说一说这首小令的基调是怎样的?具体描述的内容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这首小令中,通过大家的初步体验以及大家的交流讨论,学生认识到这首小令选取的都是秋天的凄凉之景,可见这是一首悲秋之作。而就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同学们,这样的作品我们应该用缓慢的语调来处理,让我们进一步体验这首小令的意境。”经过大家的诵读,学生进一步获得了体验,进一步认识到这首小令在浓郁的秋色中蕴含着无限的凄凉悲苦。这样的认识显然又进了一步,这时教师为学生播放了这首小令的诵读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深刻感受:“同学们,请你闭上眼睛,在欣赏诵读录音的时候想象一下这首小令描绘的情境——老树、昏鸦、古道、夕阳,如此凄凉的情境,让你感受到什么?”随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激情朗诵,让学生的认识以及情感得到升华。
  在这个教学示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让学生感知,然后诵读进行体验,在欣赏诵读录音中强化认识,最终在情境感染的基础上进行激情诵读,升华学生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二、情感诵读,深切理解
  诵读是一种饱含感情的朗读方式。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巨大魅力。
  例如在教学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时,教师就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切体会这首词的情感。在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古诗词中的意象选择都是具有深刻含义的,每一个意象中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那么,你能抓住这首词中的意象进行体会吗?”这样引导学生回到诗词本身,学生抓住这首词中的大雁北飞、马嘶声、风鸣声、号角声等意象进行体会。而教师就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引导:“那么,这些意象带你走进了怎样的画面中呢?”有的学生这样描述:“在秋天的边塞,大雁北飞,这时诗人处于崇山峻岭的孤城中,耳边响起的有风刮过的声音,远处还有马在嘶鸣和此起彼伏的号角。”这样的认识让学生对这首词有了自己的体会,于是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情感朗诵:“大家對于这首词的把握非常准确,请你带着充沛的情感诵读这首词,要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
  在解读古诗词的时候,带着感情的诵读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古诗词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接受诗词情感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情感意识。
  三、个性诵读,审美创造
  每一个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在鉴赏的过程中欣赏的角度也是会有一定差别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诵读,这样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诵读学习,而且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同学们,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而且诵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配乐诵读、表演诵读等。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诵读,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能够把握好的形式进行表演,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有的学生就将自己扮演成苏东坡的样子,整个诵读过程将大家带入了这首词的意境中去,效果非常好。而且在这次诵读过程中还有的学生将这首词以歌曲的方式演绎出来,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习效果非常好。
  在这次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个性诵读的环节,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而且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让整个课堂变得充满活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越来越重要。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点燃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吸收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古诗,学会鉴赏,提高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李晓碧.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微[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35).
  [2]杨薇.精读法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3).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散文,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它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随着
【摘要】张中行先生在《作文杂谈》中提到:“学作文也是学语言。”“因而学习语言的办法,对于学习作文都适用。”“拿起笔,实际去写,你就不能先去请教规律,而是听从你常用的表达习惯。这习惯是有多次重复的‘熟’养成的,而‘熟’来自于多读多写。”周记是实现多写的有效渠道。独具匠心的周记指导,能激发学生我笔写我心的兴趣,提高学生在生活中提炼素材的能力,从而架起生活与习作的桥梁,养成良好的自主习作的习惯。  【关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要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就要精选课文中的各类德育素材,选择恰当的时机,以形象化的手段、直观化的表达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本文以《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为例,阐述了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具体做法,在不失语文味之根本的同时,又把积极的情感品质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摘要】读书的形式有很多种,不同的读书形式,就会达到不同的读书效果,默读让人思考,朗读让人抒情,花式读增添趣味和深意。花式读书形式变化多样,让课堂妙趣横生!  【关键词】无声阅读;有声阅读;花式朗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听说读写是语文课堂必备,读是基础,也是延伸,没有理解课文要读,理解了课文要尽情读,一堂好课,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识字写字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农村小学识字写字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写错读错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学生出现易错生字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出现易错生字的措施,帮助农村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摘要】初三语文的总复习是很重要的,抓好了,成绩就优秀;抓不好,效果不理想。如何有效地抓好初三阶段的复习,使中考取得优异的语文成绩,是初三语文老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初三;语文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地抓好初三阶段的复习,使中考取得优异的语文成绩,是初三语文老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刚开始复习时,很多老师很茫然,不知从何入手。在此
【摘要】在中职对口升学考试中,语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提高学生升学考试中的成绩,就必须要重视语文复习,把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因此,在复习时必须要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结合考试的难点和重点采取有效的复习策略,通过阅读大纲制定合适的复习策略,减少重资料、轻书本的复习弊端,运用多种有效复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关键词】中职;对口升学考试;语文复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作文是个大难题,写作文需要语言组织、发散思维等能力,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写日记逐渐养成。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良好习惯,能够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升,还能够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本文就小学低年级学生如何培养写日记习惯进行了研究,对提升低年级学生写作能力有着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低年级;写日记;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问题是当前
【摘要】为了寻求更高水准的语文教育品质,实现语文课堂質的飞跃,语文课程标准对当代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提问环节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至关重要,提问环节的有效设计是关乎评价一堂语文课上得是否成功的关键筹码。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的设计,是指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材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设置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求。一个有效问题的设计与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发学生
【摘要】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和提高个人修养。语文主要掌握的技能就是读(说)写,主要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感思想教育。怎么让课堂内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课堂外,解决实际的问题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内外;延伸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学习的最终目的,我总觉得是学以致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