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朗1号台湾青枣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ss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青枣高朗1号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台湾青枣;高朗1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5.104 .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122-01
  
  高朗1号(又名五十种)是目前泉州地区青枣的主栽品种,在该地高朗1号枝叶茂盛,1年抽梢14~15次,根系发达,枝条长,节间长,雌雄同花,靠虫传粉为主,无论连片种植或单株庭院种植均能当年开花结果且硕果累累,无须配置授粉树。现将高朗1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地建园
  
  高朗1号对气候和土壤要求不严格,一般土层深厚肥沃、有水源灌溉的地方均可栽培。因开花期忌吹东南风和北风,在选地上要注意园地的方位或坡向,避免开花期遇干燥风影响授粉,不利着果。为提高枣园前期效益,一般种植750~900株/hm2,3~4年后,如树冠过大,互相遮盖,可适当间伐。
  
  2 土肥水管理
  
  果园采用生草免耕栽培,可种植苕子和三叶草,前2年秋季进行翻压,以增加果园有机质含量,以后则可3~5年翻压1次。草高一般不超过40cm,超过则刈割饲养畜禽。施基肥于冬季低温前或翌春萌芽修剪前进行。树冠滴水线处挖环状条沟施入,注意少伤根系。株施腐熟粪肥50kg、磷肥1kg、油饼3kg、尿素0.5kg、硫酸镁0.5kg,边施边覆土。追肥每年进行4次,分别为5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氮、磷、钾的比例约为4∶2∶5。由于高朗1号青枣边抽生枝叶,边开花着果且花量大,除需大量元素外,还对镁、铁、硼、锌等微量元素较敏感,故一般于花期喷0.1%~0.3%硼砂,每7~10d喷1次,共喷5~6次。单用0.2%~0.3%尿素与磷酸二氢钾,或同时混入0.3%~0.5%镁锌肥或硫酸镁,结合治虫,氮、磷、钾、镁配合药剂施用,增加根外追肥次数。5~7月生长期间遇雨天气要注意清沟排水;7~8月要求适度干旱,如过于干旱应及时浇水,土壤保持一定湿度即可,忌骤干骤湿,否则引起裂果和落果。
  
  3 整形修剪。
  
  一般修剪在每年3月上中旬进行,多采用2~3主枝开心形或主枝“丫”字形。定植苗木在离地30~40cm且粗壮有饱满芽处留3~5个芽短剪,剪口涂接蜡防止失水干枯。萌芽后选2~3个方位合适的健壮分枝作主枝,主枝长50cm左右时摘心促发二次枝,并立支柱引缚调整生长方向,在二次枝长至40cm时摘心,以后所抽的三次枝在30~50cm长及时摘心,对二次、三次过密、过弱枝要及时从基部剪除,使二次、三次枝分布均匀,以利提高产量和增进品质。二年生以上的树进行主枝更新配合长梢修剪,有利于提前开花,即春节前不修剪,待春节后视枝梢枯死程度更新主枝,主枝留1.5m长,不超过2m,其余枝梢全部疏除,以后从新发的嫩梢中每主枝选留4~7个培养成结果母枝,当长至50cm时摘心,促发结果枝。随时抹除砧木发生的萌蘖、主枝上过多的萌芽及徒长枝等,疏除和短截过密枝、细弱枝、交叉枝和拖地枝等。当结果枝达30~50cm时,及时摘心促花。青枣树姿自然开张,结果枝梢垂且易劈裂,因此需立支柱。除幼树期整形时的支柱外,于果实进入迅速膨大期之前,一般在8月上中旬,“丫”字形整枝用2~4个支柱,三主枝开心形用3~6个支柱,将每1条结果多的枝引缚固定。为节省架材,也可在主干处立一支柱,将枝干用绳索等引缚于上。无支架修剪时,如原主枝强度不够,仍需立支柱。
  
  4 花果管理
  
  花期进行环割,方法是在主枝上距基部15cm处开始,每隔5cm環割干周1/3,呈120°分布割3刀。除花期喷硼外,还可喷赤霉素15~30mg/kg、细胞分裂素600倍液或萘乙酸10 mg/kg。花期遇干旱时中午前后园内喷水,增加园内空气湿度,以利雌蕊接受花粉。果园放蜂,或挂带腥味的肉食品,吸引苍蝇等其他昆虫传粉,以利着果。高郎1号1个花序能结3~5个果,要生产优质大果,需人工疏果。在果实有小指头大时第1次疏果,每个花序留1个大果。第2次在果实大拇指大时进行,疏掉病虫果、损伤果。在定果喷杀菌杀虫剂后进行果实套袋。
  
  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毒蛾、红蜘蛛、果蝇、蚜虫、介壳虫、天牛等。防治白粉病用使百克、粉锈宁、石硫合剂在发病初期喷1次,每隔7d喷1次,共喷3次。防治天牛要经常检查植株根颈部,发现有虫粪时,用铁丝钩杀或棉花蘸敌敌畏塞洞熏杀。防治介壳虫、毒蛾、红蜘蛛用药剂1.8%爱福丁300倍、20%多杀菊酯2 000倍液喷雾,后期用敌百虫900倍液加0.5%红糖防治。诱杀果蝇可用诱杀剂一号、诱杀剂二号防治。
  
  6 采收及采后处理
  
  当果实果面绿色开始褪为浅绿色,并逐步转为白色或淡黄色时,即可采收。不可过熟,若过熟采收,肉质变软,风味变淡,品质下降,过早则涩味未全部消失。因果实成熟不一致,最好分批采收。采收前20d以上停止使用一切农药,并保持园土适当干旱。采收时最好戴上手套,轻拿轻放在容器中,避免损伤果皮,以利果实贮运。采果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不可将果实曝晒,雨天不宜采果。鲜果包装前要剔掉虫果、伤果、病果、过熟及未熟果,并进行分级。采果后用厚0.1mm薄膜袋密封包装,然后置于5℃冷藏,可保存20d以上。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了中9优547的无盘旱育秧技术,包括苗床选择、培肥整地、适时播种、包衣匀播、苗床管理和大田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水稻丰产丰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9优547;无盘旱育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20-0058-01    中9优547系黄冈市农科院用中9A/R547(自选优质早籼恢复系)选育而成,2008年完成湖北省
关键词地方政府 PPP融资项目 特许经营 合作伙伴  为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满足群众的物质需求,政府需要通过融资或投资活动,筹措更多资金用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PPP融资项目是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融资的新型项目模式,能提供传统融资项目无法满足的资金支持及社会资本支持,并为社会基础建设提供更全面的融资通道。PPP融资项目能有效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加社会资本在基础建设方面的利用率,強化政府职能在国
摘要 随着各地温室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蔬菜病害日趋严重。由于多年来反复使用几种农药,病菌已对农药产生抗性。针对温室蔬菜生产中常发性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叶霉病,提出了比较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叶霉病;防治措施    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是温室蔬菜生产中常发性的3种重要病害,近几年来,随着各地温室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危害日趋严重。如何有效防治以上几种病害,
摘要: 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施肥不合理的现状,提出了抗旱复合肥的研究和应用,介绍了抗旱复合肥的应用领域、技术原理、研究内容和性能指标、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以及推广应前景与措施,以期提高肥料利用率,发挥节水作用,提高干旱条件下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 抗旱复合肥;旱薄地土壤;节水材料;水分利用率;肥料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 : S1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
摘要阐述了猪苓菌的形态结构、适生条件、营养特性、培养基配方、适生树种及猪苓菌与伴生菌、蜜环菌的相互关系和诱导猪苓菌丝扭结形成菌核的相关因子,以期为猪苓菌的深入研究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苓菌;培养特性;伴生菌;蜜环菌;菌核形成  中图分类号S6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105-03    猪苓菌(Dendropolyporus umbellatus
摘要杂交抗虫棉太D5F1桃大、吐絮畅、早熟不早衰、抗逆性好、增产潜力大,特介绍其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育苗、移栽、肥料运筹、化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为太D5F1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抗虫棉;太D5F1;栽培技术    杂交抗虫棉太D5F1是湖北惠民种业培育的国审高产优质抗虫杂交棉,种植株较大,株型紧凑,苗期生长稳健,结铃性强,上桃集中、内围桃多、桃大,吐絮畅,早熟不
关键词 涉未成年人 家事案件 审判实务  作者简介:张环,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研究方向:刑事诉讼。  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164一、样本案件审理概况  通过对样本数据整理分析,主要特点如下:S市C法院2016-
摘要 从立地条件、景观格局、现状植被、土壤酸碱度等方面对深圳市宝安区区委区政府大院绿化景观作了调查,分析了改造的必要性、改造理念、绿色景观“点、线、面”空间营造,并对具体实施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办公环境;景观绿化;景观设计;广东深圳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1-0067-02    办公区是人居活动的“第二场所”,仅次于居住区,其通
摘要 通过对宁夏南部山区的自然气候条件和青薯168的特征特性的分析,提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薯选择及处理、适期播种与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促进该品种在宁夏南部山区的推广。  关键词 青薯168;特征特性;高产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宁夏南部山区  中图分类号 S532.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9-0062-01   
摘要根据多年生产实际,结合大中农场栽培方式和耕作制度,从气候条件、生态因素、农艺措施及防治水平等方面,分析六(3)代褐飞虱在大中农场发生、发育、繁殖的适宜条件,从而得出暴发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褐飞虱;暴发成因;防治对策;大中农场;2008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12 .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173-01    大中农场地处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