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理念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zhiwei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潮流和发展方向,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即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改变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模式。本文基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规律,进行归纳并提出意见,以达到对循环经济的推广作用,尤其是在建筑领域对循环经济的推广和扩大。
  【关键词】循环经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
  
   0.引言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的内涵是生态经济,基本要点为:以生态化思维方式作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总体设计,使经济活动像生态系统那样自我调节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做到综合反复利用资源,变以往污染的末端治理为源头控制,消除或最大限度减少污染,保护自然环境,从而产生最大社会效益。它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对传统“资源—生产—消费—废物”的物质单向线性生产消费模式的根本变革。所有的资源和能量在这个动态的经济循环链中都会得到合理、科学、持久及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1.建筑节能的循环经济分析
  由于受传统的节能观念以及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建筑节能仍然停留在被动节约能源阶段,无法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且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新的经济形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1传统建筑节能观念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颁布了第一部建筑节能的国家标准。然而,我国建筑节能发展还十分落后,除了技术及体制方面的原因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们受传统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对建筑节能的认识不足及观念上的落后。
  1.1.1消极地抑制能源需求
  传统建筑节能观念认为,建筑节能就是节省人们对建筑能耗的使用,单纯地抑制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舒适性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由于传统的建筑节能观念抑制了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使得对住宅舒适性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传统建筑节能观念的错误在于没有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们没有动力去主动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1.1.2只注重建筑使用阶段的节能
  建筑的生命周期是指从建材资源的获得、生产、运输、建筑的设计、建造施工、日常使用及维修,以及到建筑物的拆除等所有阶段的统称。传统的观念偏重建筑使用阶段的节能,而没有认识到其它阶段的节能。例如,现在人们偏重节能建材的保温隔热性能,而忽视了这种节能建材的生产过程有可能是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因此,对于在使用阶段看似节能的建筑,在它的全生命周期内,很有可能是高耗能的建筑。
  1.1.3忽视节能建材及制品的回收利用
  受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节能建材行业的生产往往遵循着“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生产方式,没有考虑到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尽管有局部地区的企业利用工业废渣进行建材产品的再生产,但由于数量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此外,建筑物拆除后的废旧资源的再生利用受技术和经济上可行性的制约,在我国推广面临较大的困难。
  1.2发展循环经济模式
  我国传统的建筑节能观念认为节能建筑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从建筑的设计、建造、使用、维护直到建筑的报废,且认为这个过程是开环型的。这种开环型结构导致了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浪费,并引起了外界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如果能在建筑节能领域引入一种新的理念,改变现行的节能观念,将会极大地推动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1.2.1循环经济理念引入建筑节能领域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2.2以循环经济理念推动建筑节能的发展
  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要实现我国建筑节能跨越式发展,缓解能源约束的压力,应把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入建筑節能领域,以推动建筑节能的发展。其目标是使系统从设计、建设、生产到系统终结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系统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这种模式的节能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循环经济理念推动建筑节能措施
  2.1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核心作用
  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的发展重点是环境友好技术或环境无害化技术,其特征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污染排放量少,更多地回收废物和产品,并以环境可接受的方式处置残余的废弃物。因此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建筑节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重点研究绿色化的建筑材料及其制品,提高建筑用能设备的能效,研究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技术与设备,推动建筑节能的发展。
  2.2加强以循环经济为理念的建筑节能能力建设
  首先,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积极倡导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的建筑节能观。其次,要保证建筑节能材料制品的推广及应用,提高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需要畅通的信息渠道和大量的信息资源,因此城市政府或社会中介机构应建立大型的建筑节能综合信息平台,保障信息的畅通。再次,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并吸收国外先进的节能技术及管理思想,为我所用。
  2.3充分发挥政府公共管理的职能
  建筑节能具有外部经济性,是“市场失灵”的领域。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优化资源配置,以循环经济的思想组织建筑节能的规划和设计,并制订促进建筑节能发展的法规,积极引导、培育并规范建筑节能市场。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推动建筑节能,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从产业发展、经济政策、制度创新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综合研究,提出发展以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的经济政策和法规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全面推进建筑节能事业的进程。
  2.4大力推行绿色建筑
  推进绿色建筑是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具体实践。发展绿色建筑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生态环境和住区环境的影响,采取综合措施,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建筑,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建筑,应注重历史性和文化特色,要尊重历史,加强对已建成环境和历史文脉的保护和再利用。绿色建筑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结论
  (1)我国的循环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于建筑领域的循环经济只是处于理论研究的初步,没有实践的经验和案例,部分相关法律法规正在陆续出台;(2)建筑节能必须贯穿以循环经济的思想,走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之路;(3)绿色建筑是发展建筑领域的循环经济的前沿,是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建筑行业的具体实践,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思想,应该得到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尹波,刘应宗,等.建筑节能领域中的循环经济理念[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5,(3).
  [2]陈之泉.论建筑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5,(10).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中国英语教育的低龄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在硬件设施匮乏,师资稀缺的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育面临了哪些困难呢?造成这么困难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有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解决对策呢?笔者针对安庆怀宁地区凉亭乡的留守儿童展开调查,以期解决以上问题。  【关键词】教学;小学英语;习得;农村地区     1.调查对象及方式  此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为安庆怀宁凉亭乡中心小学以及周边小学的留守
【摘 要】苏区干部好作风孕育了党的群众路线,促进了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它要求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的群众,为了最广大的群众,赢得最广大的群众,要求中国共产党积极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同时,苏区干部好作风对群众路线的技术操作层面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要实行民主制度,制定并实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强调深入群众,注重调查研究;联系和发动群众组织,开展反腐倡廉斗争。   【关
小学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形成能力,这就需教师进行并加强直观教学.本文进行了“直观教学”的尝试与研究,即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空间直观、动态直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科技查新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保障体系,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可靠的文献依据。本文阐述了科技查新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以及查新人员素质培养,文献设备提升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企业的创新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科技查新;企业创新;素质培养    作者简介:汪志远(1964.7—),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科技情报检索。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加剧,我国
新课程改变了课堂中原有的师生之间的地位关系,教师由权威者变成参与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获取者.新课程的全新理念,必然对具有操作意义的课堂教学技能产生全面的
网络技术正日益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应该有效地依托网络,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模式,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
本文探索初中数学作业改革模式,让学生参与到作业的布置、批改与讲评的三个环节中来,充分体现了数学要在“做”中学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新的教学理念.从而让学会换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