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件的一个综合报道,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取各项社会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新闻记者,有效地挖掘、捕获新闻线索对于提升新闻的真实性、针对性、及时性、准确性、显著性、接近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新闻的社会价值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在日常的工作中,就需要我们能够从各种会议文件、调研活动中搜索最有价值的新闻资源,做好新闻资源的一手挖掘;也要从网络媒体、热线电话中获取有效的新闻素材,拓展新闻线索的获取途径;还要从特殊节日、日常生活中捕获新闻线索,丰富新闻内容的来源渠道。
关键词:新闻;线索;挖掘;获取
国内知名新闻家、杰出新闻记者范长江给新闻下的定义是“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作为新闻记者,我们的职责就是以及时、真实、有效、客观、公正的态度为大众传播消息。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新闻作为一项基本途径,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策略,善于挖掘、捕获有效的新闻线索,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做好走转改,让新闻报道更加“接地气”,符合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
一、善于从会议文件、调研活动中挖掘线索
会议新闻是最常见的新闻类型,有效的新闻报道对于传达政府部门的工作方针、政策有着重要的促进价值。广大群众很难有机会参与到会议现场,会议中的具体内容、讲话精神也大多需要借助新闻进行传播转达。由于基层政府、各级职能部门涉及的工作内容较多,加上大量的工作内容需要部署,每年固定召开的会议、临时召开的会议数不胜数,为了能够有效的贯彻国家政策、传达会议精神,传统电视新闻中往往会被会议新闻占据“半壁江山”。然而由于会议新闻报道方式较为固定、内容相对枯燥,言辞过于“官方”,内容过于“高大上”,广大群众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学习、了解,并且会产生厌烦心理。工作中就需要我们能够善于去发现会议新闻中的重点内容,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例如对于某段时间内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是什么、存在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是什么等内容要特别关注,并以此来获取未来某段时间内政府部门的工作趋势、经济发展走向等等。特别是在对于会议中涉及的新变化、新精神要特别留意,善于与之前的内容进行对比,让观众能够通过新闻了解到新会议对于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自己能够得到哪些实惠,用会议内容联系百姓生活,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解析会议内容,拉近人民群众与会议新闻之间的距离,让会议新闻变得容易理解、便于接受。
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近些年来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广泛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媒体注重基层调研、反映百姓心声。作为新闻记者,在从事调研活动中不能简单的“盲目跟风”,简单的写“领导的关注、上级的重视”,而是要善于从采访的对象入手,关注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从基层领导到普通百姓,从专家学者到田间老农,他们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可能都会成为新闻的重要线索。在采访中要多一些问题、多了解一些,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时代的变化,真正的让新闻内容能够反映出基层的变化、反映出调研的成果。这就需要进行新闻记者在进行调研活动新闻采编的时候不要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要注重细节、避免空洞,这对于挖掘新闻线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善于从网络媒体、热线电话中捕获线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渠道也越来越丰富。作为新闻记者,也要善于运用这一渠道来捕获新闻线索,拓展自己的视野范围,丰富自己的信息渠道。例如经常关注各级政府、各级职能部门的一些微博、微信公众号,通过这些渠道就能够轻松的获取官方的相关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中的重点问题、经典案例进行挖掘或者跟踪报道,就能够获取一定的新闻线索。另外新闻记者也要关注一些较大的论坛,例如百度贴吧、天涯社区等,从中就能够直接获取本地的一些基层民声,了解到民众关心的内容、感兴趣的方向,为自己的新闻线索征集与新闻报道方向指明路径。还要关注一些大的门户网站,例如腾讯、网易、新浪、搜狐的本地相关资讯,从而拓宽自身的新闻资源视野,以便能够从中选取更有特色、更具代表性与新闻价值的线索,提升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
为了能够更好的方便民众、提升服务质量,做好公务公开,现在不少政府、事业单位都有对外宣传的联系方式,例如常见的匪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等,还有一些地方开设的“市长热线”、“县长信箱”等等。新闻记者要做好与这些渠道的联系,以便能够从这些热线电话中及时的获取相关的新闻线索,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信息的采写编辑,提升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这些信息能够很好的提升新闻报道的舆论监督作用,另外也能够很好的提升新闻报道的现场感与真实感,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让本地话讲本地理,通过身边事件、身边案例的报道来提升民众的安全意识、法制意识、道德意识,在凸显新闻报道自身作用的同时还能够收到很好的教育意义,提升新闻报道的综合社会价值。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就需要我们能够不断的拓展自身的“通讯员”渠道,更好的掌握本地的社会民生,以便能够为有效的新闻报道拓展平台、打好基础。
三、善于从特殊节日、日常生活中捕获线索
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不同于日常生活,人们对于节日的心结使得人们对于节日有着不同常日关注,节日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有哪些特殊的案例等等都是大家希望了解的信息。作为新闻记者就需要我们善于在节日中捕获新闻线索,以便能够通过新闻报道营造节日气氛,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与信息需求,使新闻能够成为观众生活在主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新年前后就可以推出“迎新年”特别报道,讲述新一年人们生活的改变,讲述人们对于年的认识,讲述各行各业过年期间的奇闻异事,大到民族的和谐稳定、小到年货的选择购买,这些都可以是节日新闻的素材来源。另外节日新闻报道中也要善于凸显民族风情、展示特色文化,比如我县是一个水族自治县,新闻报道其实也是我们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平台,在新闻报道中我们就可以融入水族的一些民俗文化、人文传统,让新闻媒体成为民族文化传承、宣扬的一个渠道,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地域特色,关注我们的社会发展,更好的实现新闻媒体的社会文化功能与舆论宣传功能。
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也会获得不少的新闻线索。作为新闻工作者,自身的信息获取渠道、人际交往能力对新闻线索的搜集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就需要我们能够不断地拓展自身的信息获取渠道,做好人际关系延伸,例如在聚会中通过大家的谈论内容来搜集时事热点,通过大家的言行举止来感受人文变化,做到善于在日常的生活中、在与人的沟通交流中通过生活案例发现社会存在的问题、通过细微变化预测社会的发展趋势,不断的丰富自身的新闻素材来源,提升自身的新闻敏感性,最终实现“厚积薄发”,提升新闻报道的有效性与价值性。
总之,作为新闻工作者,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新闻素质,捕捉有效新闻资源。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相同的一个事件,不同的记者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到场、有的不到场,到场的记者也会根据自身的不同感知写出不同的报道,有的当重点新闻,有的放在不起眼的位置……有效的捕捉新闻素材、科学的处理新闻资源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工作中就需要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敢于转变工作态度,避免“等”新闻,而是要多“走出去”,主动的去获取新闻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多看、多听、多问、多想,拓展自身获取新闻素材的渠道。也要做一个新闻报道的“有心人”,善于从细节入手进行深度挖掘与后续跟踪,将事件的整体展现给观众,让大家能够更全面、更科学、更理性的看待新闻事件。另外新闻工作者也需要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法律综合素质,在工作中认识到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作用,对于片面的、不科学的、反动的内容坚持不予报道。当然新闻工作者也需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岗位,通过工作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整体素质,让自己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也要通过自己的双眼、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引导社会舆论向着文明、和谐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虹辰.浅谈如何捕捉新闻线索.《新闻知识》,2009.06
[2]张贺.在民生新闻报道中如何发现和挖掘重大主题.《才智》,2011
[3]贺云鹏.如何发现和挖掘新闻线索.《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关键词:新闻;线索;挖掘;获取
国内知名新闻家、杰出新闻记者范长江给新闻下的定义是“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作为新闻记者,我们的职责就是以及时、真实、有效、客观、公正的态度为大众传播消息。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新闻作为一项基本途径,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策略,善于挖掘、捕获有效的新闻线索,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做好走转改,让新闻报道更加“接地气”,符合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
一、善于从会议文件、调研活动中挖掘线索
会议新闻是最常见的新闻类型,有效的新闻报道对于传达政府部门的工作方针、政策有着重要的促进价值。广大群众很难有机会参与到会议现场,会议中的具体内容、讲话精神也大多需要借助新闻进行传播转达。由于基层政府、各级职能部门涉及的工作内容较多,加上大量的工作内容需要部署,每年固定召开的会议、临时召开的会议数不胜数,为了能够有效的贯彻国家政策、传达会议精神,传统电视新闻中往往会被会议新闻占据“半壁江山”。然而由于会议新闻报道方式较为固定、内容相对枯燥,言辞过于“官方”,内容过于“高大上”,广大群众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学习、了解,并且会产生厌烦心理。工作中就需要我们能够善于去发现会议新闻中的重点内容,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例如对于某段时间内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是什么、存在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是什么等内容要特别关注,并以此来获取未来某段时间内政府部门的工作趋势、经济发展走向等等。特别是在对于会议中涉及的新变化、新精神要特别留意,善于与之前的内容进行对比,让观众能够通过新闻了解到新会议对于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自己能够得到哪些实惠,用会议内容联系百姓生活,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解析会议内容,拉近人民群众与会议新闻之间的距离,让会议新闻变得容易理解、便于接受。
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近些年来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广泛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媒体注重基层调研、反映百姓心声。作为新闻记者,在从事调研活动中不能简单的“盲目跟风”,简单的写“领导的关注、上级的重视”,而是要善于从采访的对象入手,关注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从基层领导到普通百姓,从专家学者到田间老农,他们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可能都会成为新闻的重要线索。在采访中要多一些问题、多了解一些,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时代的变化,真正的让新闻内容能够反映出基层的变化、反映出调研的成果。这就需要进行新闻记者在进行调研活动新闻采编的时候不要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要注重细节、避免空洞,这对于挖掘新闻线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善于从网络媒体、热线电话中捕获线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渠道也越来越丰富。作为新闻记者,也要善于运用这一渠道来捕获新闻线索,拓展自己的视野范围,丰富自己的信息渠道。例如经常关注各级政府、各级职能部门的一些微博、微信公众号,通过这些渠道就能够轻松的获取官方的相关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中的重点问题、经典案例进行挖掘或者跟踪报道,就能够获取一定的新闻线索。另外新闻记者也要关注一些较大的论坛,例如百度贴吧、天涯社区等,从中就能够直接获取本地的一些基层民声,了解到民众关心的内容、感兴趣的方向,为自己的新闻线索征集与新闻报道方向指明路径。还要关注一些大的门户网站,例如腾讯、网易、新浪、搜狐的本地相关资讯,从而拓宽自身的新闻资源视野,以便能够从中选取更有特色、更具代表性与新闻价值的线索,提升新闻报道的整体质量。
为了能够更好的方便民众、提升服务质量,做好公务公开,现在不少政府、事业单位都有对外宣传的联系方式,例如常见的匪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等,还有一些地方开设的“市长热线”、“县长信箱”等等。新闻记者要做好与这些渠道的联系,以便能够从这些热线电话中及时的获取相关的新闻线索,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信息的采写编辑,提升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这些信息能够很好的提升新闻报道的舆论监督作用,另外也能够很好的提升新闻报道的现场感与真实感,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让本地话讲本地理,通过身边事件、身边案例的报道来提升民众的安全意识、法制意识、道德意识,在凸显新闻报道自身作用的同时还能够收到很好的教育意义,提升新闻报道的综合社会价值。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就需要我们能够不断的拓展自身的“通讯员”渠道,更好的掌握本地的社会民生,以便能够为有效的新闻报道拓展平台、打好基础。
三、善于从特殊节日、日常生活中捕获线索
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不同于日常生活,人们对于节日的心结使得人们对于节日有着不同常日关注,节日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有哪些特殊的案例等等都是大家希望了解的信息。作为新闻记者就需要我们善于在节日中捕获新闻线索,以便能够通过新闻报道营造节日气氛,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与信息需求,使新闻能够成为观众生活在主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新年前后就可以推出“迎新年”特别报道,讲述新一年人们生活的改变,讲述人们对于年的认识,讲述各行各业过年期间的奇闻异事,大到民族的和谐稳定、小到年货的选择购买,这些都可以是节日新闻的素材来源。另外节日新闻报道中也要善于凸显民族风情、展示特色文化,比如我县是一个水族自治县,新闻报道其实也是我们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平台,在新闻报道中我们就可以融入水族的一些民俗文化、人文传统,让新闻媒体成为民族文化传承、宣扬的一个渠道,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地域特色,关注我们的社会发展,更好的实现新闻媒体的社会文化功能与舆论宣传功能。
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也会获得不少的新闻线索。作为新闻工作者,自身的信息获取渠道、人际交往能力对新闻线索的搜集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就需要我们能够不断地拓展自身的信息获取渠道,做好人际关系延伸,例如在聚会中通过大家的谈论内容来搜集时事热点,通过大家的言行举止来感受人文变化,做到善于在日常的生活中、在与人的沟通交流中通过生活案例发现社会存在的问题、通过细微变化预测社会的发展趋势,不断的丰富自身的新闻素材来源,提升自身的新闻敏感性,最终实现“厚积薄发”,提升新闻报道的有效性与价值性。
总之,作为新闻工作者,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新闻素质,捕捉有效新闻资源。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相同的一个事件,不同的记者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到场、有的不到场,到场的记者也会根据自身的不同感知写出不同的报道,有的当重点新闻,有的放在不起眼的位置……有效的捕捉新闻素材、科学的处理新闻资源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工作中就需要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敢于转变工作态度,避免“等”新闻,而是要多“走出去”,主动的去获取新闻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多看、多听、多问、多想,拓展自身获取新闻素材的渠道。也要做一个新闻报道的“有心人”,善于从细节入手进行深度挖掘与后续跟踪,将事件的整体展现给观众,让大家能够更全面、更科学、更理性的看待新闻事件。另外新闻工作者也需要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法律综合素质,在工作中认识到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作用,对于片面的、不科学的、反动的内容坚持不予报道。当然新闻工作者也需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岗位,通过工作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整体素质,让自己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也要通过自己的双眼、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引导社会舆论向着文明、和谐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虹辰.浅谈如何捕捉新闻线索.《新闻知识》,2009.06
[2]张贺.在民生新闻报道中如何发现和挖掘重大主题.《才智》,2011
[3]贺云鹏.如何发现和挖掘新闻线索.《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