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政工程规模大、工期紧,项目管理工作压力较大。但因为缺乏项目管理及监察制度,存在多級分包现象,致使管理者以及施工人员频频出现玩忽职守、串岗、顶岗、浪费材料等现象。除此之外,该类工程现场管理还存在监理薄弱、隐蔽工程对接不彻底、施工现场不遵守规范标准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管理,会最终导致较大的项目管理风险,让市政工程遭受诟病。
关键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解决对策
前言:市政工程是工民建工程的特殊组成,因为其是政府投资工程,故而对城市影响、群众安全影响更为明显。也正因如此,必须要加大项目管理力度,需要积极地规避群众扎堆投诉的噪音、降尘等问题。更要积极地规避安全风险,要为工地内管理者、施工者提供较为安全的工作空间。这需要管理者结合时代特点,实现信息化监控和管理,能够随时随地指导现场,有效消除各类风险,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市政工程综合效益。
一、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一)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双达标
市政工程必须要保证质量和施工安全,这关乎到了政府的形象。通过科学全面的施工现场管理能够保证技术交底彻底、质量检查及时、安全监督紧密,实现工程安全质量双达标这一硬性指标[1]。
(二)提升市政工程综合效益
在可持续发展大背景下,市政工程必须要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通过科学的施工现场管理,可以对现场不断返工、浪费材料、污染环境等行为形成管理和干预。例如现场有噪音测量器,一旦噪音超过80分贝,便可以责令施工者采取隔音措施。通过综合管理手段达成节省材料、减少污染的目的,也自然实现了市政工程综合效益。
二、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1.现场管理混乱
现场管理混乱在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属于最明显的通病。其主要体现有:第一,施工现场各类工种彼此影响,成品保护不足。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规模较大的市政工程往往有不同承包主体,例如主体工程、管线工程、土方工程因为隶属于不同承包商,彼此缺乏沟通互动,会导致一方成品刚完成却被另一方工人破坏掉,无形中拉高了工程造价。第二,顶岗、串岗现象严重。即不同施工者互相顶替,往往会在发生一些事故后无法理清责任。这方面以器械设备操作方面最为突出,经常会有人代替指定操作人员去操作设备,结果出现设备误动导致人员伤亡。出现顶岗、串岗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现场巡查、监察,各个班组管理不严所致。第三,材料浪费严重。这是造成市政工程造价较高的原因之一。钢筋、水泥、砂石、木材等在市政工程中浪费水平明显高于民宅建筑。这是源于现场缺乏监督管理。或者是总承包疏于管理分包商,没有让分包商的施工人员形成节约意识。第四,进度缓慢,施工人员存在严重的窝工现象[2]。
2.安全隐患较多
市政工程以供水、燃气、园林、道路等工程为主,属于典型户外工程,需要面对恶劣天气影响。该类工程经常性涉及到土方工程,需要挖掘较深的基坑,若是再遭遇阴雨天气或者不良地质,会加大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隐患。市政工程施工规模大、人员多、工种杂,现场管理不严格就会导致各类安全隐患爆发。市政工程施工者又多以农民工为主,这部分群体安全意识差,不佩戴安全帽、安全绳的情况较为多见,这些都可以成为安全隐患[3]。
3.监理工作不足
市政工程工种多,施工范围广,这就需要监理人员必须懂得多种施工技术,熟悉各类施工标准,若是监理人员不具有这样的能力,在监理工作中就难以发挥旁站监理作用。另外,市政工程当中建设单位和监理机构签订的合同以资金委托形式为主,这种合同容易被建设单位牵制。况且市政工程比较特殊,在政府行政机关参与下,监理意见很难上达。很多时候为了追赶工期,施工企业都忽略了质量和安全。
4.环境污染严重
市政工程当中存在的噪音、降尘、水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往往是市民集中举报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市政工程属于政府投资工程,环境保护部门很难介入进来。另外,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一直都比较粗放,不仅市政工程如此,其他民用建筑工程亦是如此。市政工程环境污染问题之所以受关注,一个是因为该类工程往往处于建筑集中处、人流集中处,容易受到市民关注。一个是现代媒体高速发展,有关于市政工程污染的信息容易被读者广泛转载评价。
三、提高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对策
1.建立现场管理制度
具体制度包括:第一,成品保护制度。首先要形成良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有效安排各个分包单位以及工种,能够保证分项分部工程有条不紊,避免彼此破坏成品。要落实“谁破坏,谁负责”的责任制。例如园林工程作为市政工程代表,需要建立“铺装——路面——绿化——景观——线缆”施工流程,然后明确各种工种配合机制,尽最大可能保护成品以及保证施工质量。其次,尽量避免交叉施工,如果不能避免需要遵循支模、砌墙、粉刷不在同一垂直空间内施工,以免上方掉落物体破坏成品或者造成人员受伤。上方存在电焊、拆模等工程时,下方不得来往走人,同时积极保护好成品。第二,保证现场纪律严明。需要有专人来往巡查,严格处理顶岗、串岗、酒后施工等行为。设备操作当中若是指定人员有事情要离开,需要提前上报由上级主管调配人员接替,他人不得代替操作。如若有人代替操作发生事故后,由指定人员和代操作人员一同承担责任。为了避免巡查人员不作为,需要建立考核制度,督促其发挥职能。第三,建立材料管理制度。从材料采购、材料检测检验、材料入场、材料使用等环节建立严格管理措施。要求采购时要做到保质保量,而且要合格证等齐全,要求材料必须符合合同;材料检验检测环节必须在工程监理、项目经理、技术人员的监督下进行,要保证检验检测操作规范;材料入场管理需要秉持现取现用,凭证取用的原则;集中管理浪费材料的行为,情节严重者给予处罚;对分包商材料进行严格抽检,对其材料使用形成严格管理制度,对严重浪费材料的行为遵照合同进行管理[4]。第四,建立进度管理机制,要将具体任务派发到各部门、各岗位。为了保证进度需要每日进行碰头会,确保日事日毕、日事日清。对于没有完成任务者要出台合理的惩罚措施。 2.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首先,管理者要有风险意识,能够提前对市政工程当中的风险展开预测,并能够形成全面的风险清单。为了保证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建议融入BIM技术,该系统具有三维设计、四维建造、五维运营功能,可以虚拟现场施工情况,帮助管理者提前发现其中的风险因素。这其中包括气候、高空作业、地基工程、设备管理等层面,保证施工成品、施工人员、施工设备都处在严密保护之下。其次,要针对安全管理成立专管部门,由项目经理、工程监理、安全员来主抓工作,调动每一部门主管展开排查,尽力控制各类风险,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再次,要严格管理施工人员,不可缺少岗前培训,只有考核合格才能上岗。对施工现场不佩戴安全防护措施者,要进行说服教育,屢教不改者予以辞退。
3.提高监理人员水平
市政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以及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理人员水平,所以建设单位选择监理机构时,必须首先要选用能力强、专业好、服务态度好的监理人员,这样才能保证能够发挥出监理工作的效果。在签订合同时,监理机构需要提出签订正规监理委托合同,避免监理人员后续被掣肘。最关键的是,市政工程项目经理、建设单位指派人员都要充分按照规定配合监理工作,要积极修正不合理之处。目前我国推出的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已经将监理机构囊括在内,其对于监理机构形成一定压力,可以保证其争取自身合法权益,积极发挥监理职能。
4.提高环境保护能力
对于市政工程而言,需要针对噪音施工形成必要的降噪措施,隔音板、隔音罩、敲打部位设置隔音垫;针对降尘污染可以采用全场洒水处理,对水泥等污染源实行防尘罩防护,对来往车辆进行冲洗;水污染处理方面主要是建立临时集水池,将污水集中过滤处理,符合市政污水标准后排入下水道。除此之外,主要是加强环境保护部门执法力度,需要其铁面无私。这是降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污染的最有力举措。最后市政工程需要不断引入绿色施工手段,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污染。施工过程中能够提前结合天气情况、施工现场情况来制定最具有针对性环保措施,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强烈环保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故而选择高水平项目管理人员也至关重要[5]。
总结:市政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故而项目管理容易存在管理不严导致的质量、进度、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应对策略上首先是必须改变传统管理模式,能够融入信息化管理方式对现场展开施工组织设计,能够确保施工有程序、成品有保护、人员有安防。另外,要抓住分包机制,能够对分包商提出严格要求,必须保证现场施工质量。要对现场施工存在的顶岗、串岗、酒后上岗等形成严格管理。总而言之,必须要做到精细化管理,将质量、安全、污染等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鹏. 研究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难点及改进措施[J]. 建材发展导向, 2020, 18(5):1.
[2]罗自强. 研究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难点及改进措施[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9, 000(012):79.
[3]彭海. 研究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难点及改进措施[J]. 科技风, 2019(20):1.
[4]肖桂梅. 研究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难点及改进措施[J]. 建筑·建材·装饰, 2019, 000(007):49.
[5]杨怡.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及管理解决对策[J]. 低碳世界, 2019, 9(008):262-263.
关键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解决对策
前言:市政工程是工民建工程的特殊组成,因为其是政府投资工程,故而对城市影响、群众安全影响更为明显。也正因如此,必须要加大项目管理力度,需要积极地规避群众扎堆投诉的噪音、降尘等问题。更要积极地规避安全风险,要为工地内管理者、施工者提供较为安全的工作空间。这需要管理者结合时代特点,实现信息化监控和管理,能够随时随地指导现场,有效消除各类风险,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市政工程综合效益。
一、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一)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双达标
市政工程必须要保证质量和施工安全,这关乎到了政府的形象。通过科学全面的施工现场管理能够保证技术交底彻底、质量检查及时、安全监督紧密,实现工程安全质量双达标这一硬性指标[1]。
(二)提升市政工程综合效益
在可持续发展大背景下,市政工程必须要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通过科学的施工现场管理,可以对现场不断返工、浪费材料、污染环境等行为形成管理和干预。例如现场有噪音测量器,一旦噪音超过80分贝,便可以责令施工者采取隔音措施。通过综合管理手段达成节省材料、减少污染的目的,也自然实现了市政工程综合效益。
二、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1.现场管理混乱
现场管理混乱在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属于最明显的通病。其主要体现有:第一,施工现场各类工种彼此影响,成品保护不足。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规模较大的市政工程往往有不同承包主体,例如主体工程、管线工程、土方工程因为隶属于不同承包商,彼此缺乏沟通互动,会导致一方成品刚完成却被另一方工人破坏掉,无形中拉高了工程造价。第二,顶岗、串岗现象严重。即不同施工者互相顶替,往往会在发生一些事故后无法理清责任。这方面以器械设备操作方面最为突出,经常会有人代替指定操作人员去操作设备,结果出现设备误动导致人员伤亡。出现顶岗、串岗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现场巡查、监察,各个班组管理不严所致。第三,材料浪费严重。这是造成市政工程造价较高的原因之一。钢筋、水泥、砂石、木材等在市政工程中浪费水平明显高于民宅建筑。这是源于现场缺乏监督管理。或者是总承包疏于管理分包商,没有让分包商的施工人员形成节约意识。第四,进度缓慢,施工人员存在严重的窝工现象[2]。
2.安全隐患较多
市政工程以供水、燃气、园林、道路等工程为主,属于典型户外工程,需要面对恶劣天气影响。该类工程经常性涉及到土方工程,需要挖掘较深的基坑,若是再遭遇阴雨天气或者不良地质,会加大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隐患。市政工程施工规模大、人员多、工种杂,现场管理不严格就会导致各类安全隐患爆发。市政工程施工者又多以农民工为主,这部分群体安全意识差,不佩戴安全帽、安全绳的情况较为多见,这些都可以成为安全隐患[3]。
3.监理工作不足
市政工程工种多,施工范围广,这就需要监理人员必须懂得多种施工技术,熟悉各类施工标准,若是监理人员不具有这样的能力,在监理工作中就难以发挥旁站监理作用。另外,市政工程当中建设单位和监理机构签订的合同以资金委托形式为主,这种合同容易被建设单位牵制。况且市政工程比较特殊,在政府行政机关参与下,监理意见很难上达。很多时候为了追赶工期,施工企业都忽略了质量和安全。
4.环境污染严重
市政工程当中存在的噪音、降尘、水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往往是市民集中举报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市政工程属于政府投资工程,环境保护部门很难介入进来。另外,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一直都比较粗放,不仅市政工程如此,其他民用建筑工程亦是如此。市政工程环境污染问题之所以受关注,一个是因为该类工程往往处于建筑集中处、人流集中处,容易受到市民关注。一个是现代媒体高速发展,有关于市政工程污染的信息容易被读者广泛转载评价。
三、提高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对策
1.建立现场管理制度
具体制度包括:第一,成品保护制度。首先要形成良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有效安排各个分包单位以及工种,能够保证分项分部工程有条不紊,避免彼此破坏成品。要落实“谁破坏,谁负责”的责任制。例如园林工程作为市政工程代表,需要建立“铺装——路面——绿化——景观——线缆”施工流程,然后明确各种工种配合机制,尽最大可能保护成品以及保证施工质量。其次,尽量避免交叉施工,如果不能避免需要遵循支模、砌墙、粉刷不在同一垂直空间内施工,以免上方掉落物体破坏成品或者造成人员受伤。上方存在电焊、拆模等工程时,下方不得来往走人,同时积极保护好成品。第二,保证现场纪律严明。需要有专人来往巡查,严格处理顶岗、串岗、酒后施工等行为。设备操作当中若是指定人员有事情要离开,需要提前上报由上级主管调配人员接替,他人不得代替操作。如若有人代替操作发生事故后,由指定人员和代操作人员一同承担责任。为了避免巡查人员不作为,需要建立考核制度,督促其发挥职能。第三,建立材料管理制度。从材料采购、材料检测检验、材料入场、材料使用等环节建立严格管理措施。要求采购时要做到保质保量,而且要合格证等齐全,要求材料必须符合合同;材料检验检测环节必须在工程监理、项目经理、技术人员的监督下进行,要保证检验检测操作规范;材料入场管理需要秉持现取现用,凭证取用的原则;集中管理浪费材料的行为,情节严重者给予处罚;对分包商材料进行严格抽检,对其材料使用形成严格管理制度,对严重浪费材料的行为遵照合同进行管理[4]。第四,建立进度管理机制,要将具体任务派发到各部门、各岗位。为了保证进度需要每日进行碰头会,确保日事日毕、日事日清。对于没有完成任务者要出台合理的惩罚措施。 2.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首先,管理者要有风险意识,能够提前对市政工程当中的风险展开预测,并能够形成全面的风险清单。为了保证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建议融入BIM技术,该系统具有三维设计、四维建造、五维运营功能,可以虚拟现场施工情况,帮助管理者提前发现其中的风险因素。这其中包括气候、高空作业、地基工程、设备管理等层面,保证施工成品、施工人员、施工设备都处在严密保护之下。其次,要针对安全管理成立专管部门,由项目经理、工程监理、安全员来主抓工作,调动每一部门主管展开排查,尽力控制各类风险,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再次,要严格管理施工人员,不可缺少岗前培训,只有考核合格才能上岗。对施工现场不佩戴安全防护措施者,要进行说服教育,屢教不改者予以辞退。
3.提高监理人员水平
市政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以及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理人员水平,所以建设单位选择监理机构时,必须首先要选用能力强、专业好、服务态度好的监理人员,这样才能保证能够发挥出监理工作的效果。在签订合同时,监理机构需要提出签订正规监理委托合同,避免监理人员后续被掣肘。最关键的是,市政工程项目经理、建设单位指派人员都要充分按照规定配合监理工作,要积极修正不合理之处。目前我国推出的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已经将监理机构囊括在内,其对于监理机构形成一定压力,可以保证其争取自身合法权益,积极发挥监理职能。
4.提高环境保护能力
对于市政工程而言,需要针对噪音施工形成必要的降噪措施,隔音板、隔音罩、敲打部位设置隔音垫;针对降尘污染可以采用全场洒水处理,对水泥等污染源实行防尘罩防护,对来往车辆进行冲洗;水污染处理方面主要是建立临时集水池,将污水集中过滤处理,符合市政污水标准后排入下水道。除此之外,主要是加强环境保护部门执法力度,需要其铁面无私。这是降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污染的最有力举措。最后市政工程需要不断引入绿色施工手段,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污染。施工过程中能够提前结合天气情况、施工现场情况来制定最具有针对性环保措施,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强烈环保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故而选择高水平项目管理人员也至关重要[5]。
总结:市政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故而项目管理容易存在管理不严导致的质量、进度、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应对策略上首先是必须改变传统管理模式,能够融入信息化管理方式对现场展开施工组织设计,能够确保施工有程序、成品有保护、人员有安防。另外,要抓住分包机制,能够对分包商提出严格要求,必须保证现场施工质量。要对现场施工存在的顶岗、串岗、酒后上岗等形成严格管理。总而言之,必须要做到精细化管理,将质量、安全、污染等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鹏. 研究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难点及改进措施[J]. 建材发展导向, 2020, 18(5):1.
[2]罗自强. 研究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难点及改进措施[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9, 000(012):79.
[3]彭海. 研究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难点及改进措施[J]. 科技风, 2019(20):1.
[4]肖桂梅. 研究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难点及改进措施[J]. 建筑·建材·装饰, 2019, 000(007):49.
[5]杨怡.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及管理解决对策[J]. 低碳世界, 2019, 9(008):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