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bin0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化学的学习中,经常出现因为学生没能正确掌握化学的学习方法,导致知识记忆困难,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作者通过采用具体教学方法对硅这节课的实践,向学生展示了正确学习方法使用对学习化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类比法;实践;思考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6-003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6.011
  类比是指根据不同事物在某些特性上的相似,推理出它们在另一些特性上也可能相似的思维形式。应用到化学教学上,我们有时为了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难度,利用学生熟悉的化学知识与新知识的共性,完成从已有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运用类比法?笔者在一节校际公开课中首先带学生明晰酸性氧化物的相关概念,接着回顾初中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化学实验现象,最后通过CO2与SiO2的类比,让学生轻松掌握了SiO2的性质。教学中围绕酸性氧化物这一共性,完成了从CO2知识向SiO2知识的过渡,甚至拓展到了后面章节SO2的知识,彰显了类比法在某些化学知识学习上的巨大作用。
  一、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为了保证类比法在这节课中的顺利实施,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明晰相关概念
  概念是我们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它能够体现所学知识的本质,对概念理解的深刻与否,往往决定了类比法使用的对错,所以我们在学习概念时,必须仔细揣摩其中的意思,从中找出关键性字、词,分毫不差地理解概念。在讲授SiO2的化学性质时,我先带着学生回顾了在第二章“物质的分类”中给出的酸性氧化物的概念,概念为“能够与碱反应仅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但有些学生记成了“能够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字之差,学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么,事实上是这样的吗?我们知道CO2是酸性氧化物,因为有CO2 Ca(OH)2 CaCO3↓ H2O,这个反应仅生成了盐和水,符合酸性氧化物的概念。但如果换成NO2似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常见的错误是学生将NO2当成了酸性氧化物,从反应3NO2 Ca(OH)2 Ca(NO3)2 H2O NO中我们看到,该反应不但有盐和水生成,还生成了NO,不符合产物仅为两种的正确概念,既然NO2不是酸性氧化物,也就不能与CO2放在一起类比了。由此可见,明晰概念对类比法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找准知识落点
  通过私下交流,不少学生反映化学难学,究其原因是觉得化学知识特别多,很零散,不好记忆,往往是今天记明天忘。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学生学习抓不住重点,什么都去记,结果是什么也记不住。化学知识零散不假,但也有规律。不能学起来就胡子眉毛一把抓,需要通过规律,找准知识的落点,牵出所学知识的“牛鼻子”,这样记忆起来就事半功倍了。
  在硅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学生熟悉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实验现象作为落点,之所以选择这个实验,是因为这是初中的一个常规实验,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印象也很深。利用澄清溶液变浑浊的现象提问生成了何种物质,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是CaCO3沉淀,再依据酸性氧化物的概念,知道还有水生成。在这基础上学生很快就写出了CO2 Ca(OH)2 CaCO3↓ H2O,这个方程式的得出本身就是一种方法性记忆。以这样一个稳定记忆的知识作为“牛鼻子”,为下一步SiO2的类比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利用共性类比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知道了SiO2和CO2一样,也是酸性氧化物。依据酸性氧化物概念,学生马上意识到SiO2与碱反应也会生成盐和水。CO2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和H2O,SiO2与Ca(OH)2反应生成什么样的盐和H2O呢?从认知角度来看,利用酸性氧化物概念,学生对SiO2与Ca(OH)2反应生成盐和H2O毫无异议,但对生成什么样的盐还是比较模糊的。这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第二自然段内容,从中了解到C和Si最外电子层均有4个电子,在CO2和SiO2中的元素化合价均为 4,有一定的相似性。再结合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整个反应过程无电子得失,C和Si的化合价都始终保持 4。这时引导学生看清问题的本质,书写SiO2与Ca(OH)2反应的方程式,其实就是在CO2与Ca(OH)2反应方程式的基础上,将CO2、CaCO3中的C换成了Si。当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利用这一特点,把这类反应方程式拓展为与KOH、NaOH、Ba(OH)2等强碱反应,方法也基本相同,只要把上述反应方程式Ca(OH)2中的Ca换成K、Na、Ba就可以了。当然,在替换时,还需要注意金属元素化合价的不同和生成盐的溶解性。
  至此,我们在明晰酸性氧化物概念的基础上,以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实验现象作为落点,利用物质的共性,只需要记住CO2与Ca(OH)2反应这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就可以通过类比法举一反三,熟练掌握CO2、SiO2与四种强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了,学习效率成倍提高,记的也更加牢固。
  二、实践后的一些思考
  在这节以硅为题的教学中,我利用类比的方法,较为成功地实施了教学。但随后也发现了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出了我对教学的一些思考。
  1. 以事实为依据使用类比
  类比法在化学的学习中,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手段。但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会有它的使用范围,我们必须严格地遵循客观事实,不做违背事实的主观臆断。
  在这节课上完后,我发现了学生乱用类比法的现象。如CO2与H2O反应能生成碳酸,有些同学乱用类比法,认为既然CO2与SiO2同属酸性氧化物,那么SiO2与H2O反应当然也能生成硅酸。这时我们必须告诉学生,任何方法的使用都要以事实为依据,离开现实的推断可能会变成谬论。我们可以从SiO2不溶于水的这个事实入手,让学生明确SiO2是不能与H2O反应的,同时利用这个机会告诉学生,并不是所有的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得到相应的酸的。通过实际的对比、分析,不但让学生学会了一种有效学习化学的方法,还让学生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2. 以方法指导为手段提升能力
  学校教育是以超越单纯的学科学习本身的效果和价值为目的的,注重通过方法指导,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纵观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往往是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只重视考试的分数,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少学生学习化学没有有效方法,只能死记硬背。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针对这些认知还处于经验型向抽象型转化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和方法的指导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类比法等常用学习方法和技巧,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提升自己的学习技能。
  本节公开课,我以指导学生运用类比法学习SiO2性质为手段,围绕酸性氧化物概念组织教学内容,关注物质间的共性和不同,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未知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最终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以及学习化学的思维方式。基于这一想法和目标,我在课堂总结时提出了 “以后我们还要学习SO2的性质,SO2也是酸性氧化物,其中S的化合价也为 4,它与Ca(OH)2反应的方程式同学们能试着写吗?”这个问题,结果学生利用类比法迅速地写出了SO2 Ca(OH)2 CaSO3↓ H2O。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这些目标,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中,得到了初步的达成。
  当然,类比法也不是一把万能钥匙,不可能对所有的化学知识学习都适用,我们一定要视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切都要从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出发,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史玉春,刘成坤.青年教师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7):59
  [2] 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4
  [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534d008a0102wg2w.html
其他文献
摘要: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适应能力的。对于学生敢于放手,给予机会。设置实验情境,也要注意方法和注意事项。身教重于言教,引导学生面对挫折的积极态度。  关键词:挫折教育;情境;机会;意志;积极态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3-0031-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3.016    
摘要:围绕二氧化碳的产生、性质以及与其它物质的相互转化设计了三组对比实验,用于初中化学的复习课教学。  关键词:二氧化碳;对比实验;创新实验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00-00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00  二氧化碳可谓是初中化学的“明星”物质,在《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
摘要:采用课堂观察,用叙事的形式介绍一节课堂参与率很高的初三化学课,以期获得大幅度提高课堂参与率的方法。  关键词:观察;方法;尊重;参与率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2-0075-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2.025  一、引言  初中化学只在初三开设,新课和复习课教学的时间加起来不
摘要:化学平衡思想在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工具。针对学生理解上的常见误区,笔者遵循先设计作业目标、建立作业框架,再选编试题、汇总形成作业,最后批阅反馈的作业设计流程,进行了“化学平衡思想理解与应用”高三复习课的作业设计。  关键词:四环节法高三化学复习课作业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5-0000-00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摘要:摆脱化学概念教学直接传授的方法,应用活动前置的教学构想,呈现并简析了九年级化学“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案例。  关键词:活动;化学概念;化学式与化合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2-004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2.01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编排的教学内容
一、完形填空。  Hi! 1 name is Zhang Lei. I have 2 brothers, Zhang Ping and Zhang Shan. We 3 hamburgers for lunch. Zhang Ping and I like French fries. But Zhang Shan 4 like them. I don’t like eggs for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 Unit 9 STEP BY STEP  随堂通参考答案】  Section A  一、选择填空。  1~5 ABBDC  二、完形填空。  1~5 BDACB 6~10 AADAB  三、阅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所给句子正(T)误(F)。  1~5 FTFFT  Section B  一、完形填空。  1~5 ACBAC 6~10 ADBCD  二、阅读理解。  1~
摘要:文章结合“发现、领悟、发展”之“3D课堂模式”,针对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探讨了如何在授课过程中进行有机整合,即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自主领悟,教师辅以适当的引领,从而达到发展知识、发展能力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发现 ;领悟 ;发展;化学复习;有效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2-0059-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
摘要:MiniQuest是由教师设计的在线教学模块,它使学生参与到一个真实主题或问题的研究中,目的是为促进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和知识建构能力的发展。在课程改革提倡探究式学习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背景下,基于MiniQuest学习模式值得被重新提倡并广泛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本文对MiniQuest学习模式进行介绍,之后给出一份基于MiniQuest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并对该教学设计各个环
摘要:科学探究是科学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拓展教材实验的探究是一项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探究。文章以H2O2制O2实验中催化剂的选择为例,结合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究,在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拓展; 教材;发展;思维;催化剂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2-008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