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特征与备考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erp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高考11道作文试题精彩亮相,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作文题虽然取材不同,內容和形式各异,写作要求也有差别,但细细品味,存在很多共性。认真研究这些共性,对今后的作文教学和备战高考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高考作文试题主要凸显以下特点:
  一、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作文”的目的是引导我们怎样“做人”,正如高尔基所言“文学即人学”。高考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那么,“德”如何考量,作文是一个很好的标尺。通过作文试题材料的暗示引导,透过给材料、给话题的限制性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同学们端正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激发强烈的家国情怀,以此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考作文不仅考查我们驾驭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更肩负着“道德”引领的神圣职责。如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取材于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的故事,命题目的是借古讽今,引导我们像齐桓公那样志向高远,心胸宽阔,唯才是用,这样才可以成就大业;像鲍叔牙那样不计私利,审时度势,谦虚礼让,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像管仲那样博学多才,恪尽职守,建立不朽的功勋。在此基础上进而挖掘材料意蕴,提炼出团结合作、共镶春秋伟业这一重大历史主题,最终使我们的认识得到升华。显然,命制本题的意图,重在启发同学们以史为鉴,古今关照,激励自己养成崇高美好的品德,彰显人生价值,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再如全国Ⅲ卷,要求我们绘制“自画像”,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命题意图明显在于引导同学们关注人生理想,关注个人成长,关注人生价值。我们作文时必须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更有意义”,什么样的“像”才算“好像”。答案丰富多彩,诸如个人的成长紧跟时代发展的轨迹,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理想、担当、奉献、追求、使命,皆可入题,而命题指向集中归结到一点,那就是“树人”。北京卷(二)以“一条信息”为题,或写由信息引发的感悟,或写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认知,或写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体现当代青年人应有的志向、胸怀和格局,以及奋勇无畏的担当。上海卷要求谈谈对“意想不到”的“转折”的认识和思考,试题启迪同学们面对转折,或适应转向,或顺势而为,或拨乱反正,无论从哪个角度思考,命题意图都在引导我们思考如何修炼美好品德,锻炼坚韧的意志品质。浙江卷要求我们抒写当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产生落差或错位时的体验与思考,致力于引导我们理性审视个人期许与现实的矛盾,明确自己的人生坐标与家庭、社会的关系,明主次,知轻重,聚焦个体社会责任。这些众多的题目,字里行间都不约而同隐含着两个字:“德”和“人”。
  备考策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注社会热点、焦点事件,特别是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典型事件,增强我们的家国意识、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为核心,广泛阅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等相关文章,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社会与法》《今日关注》等相关节目,深入挖掘其中的时代性话题以及隐含的道德情操、意志品质,鼓励我们读后写,看后写,听后写,随时随地将自己的见闻感受诉诸笔端,提炼升华,理性思考并处理好“德”与“文”的关系。对照“价值观”和“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写作训练,不留任何死角。
  二、突出“情境设置”特征
  情境作文也称情景作文,是指根据具体场合的情形、某种景象或某种境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情境的设置,可以从社会生活、自然景观入手,也可以是虚拟的某种场景或故事。这种作文形式不但可以有效考查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而且可以防止抄袭、宿构现象。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精心设置情境,让同学们“戴着镣铐跳舞”,一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2020年高考作文“情境设置”特征也非常突出。如全国Ⅰ卷命题材料来自于历史故事,有意创设历史情境。通过情景设置,把同学们带到遥远的古代,引导同学们驰骋想象,追忆当年的生活场景和局势变化,体会三个人物不同的处境、心理与抉择,最终体悟故事当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从内心深处发出声音,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真实的感受。无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都必须结合情境阐发感受,这样的文章才能入情、入理、入题,有根、有据、有力。倘若离开了“情境”这个载体,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脱偏题离题之嫌。2020全国Ⅱ卷要求写一篇演讲稿,题目设置的情境是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发表演讲。这一情境设置使题目具有强烈的限制性:其一,紧扣场景,突出背景,注意表达的语气和语体色彩。其二,主题内容不能偏离题目提供的情境材料,做到言之有据,确保交际语境与情境材料的和谐统一。其三,凸显自己“中国青年”的身份,为中国代言,替中国发声。这样的情境设置使写作要求更加具体,为我们立意行文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将我们的思维锁定在既定范围内,避免天马行空,口无遮拦。再如全国新高考Ⅰ卷,情境设置分为三个层次:疫情背景、防疫拉开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抗疫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同学们在表现“距离与联系”这一主题时,必须以情境为触发点,通过对情境的拓展升华,提炼出“防疫拉开的是人与人之间暂时的距离,抗疫恰恰表现了中国人民血肉相连、心心相印、共克时艰的凝聚力,从而体现强烈的思辨色彩。如果脱离了这个情境,就属于偏离题意。全国Ⅲ卷、全国新高考Ⅱ卷、北京卷、天津卷等,都不约而同让同学们根据“情境设置”做文章,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趋势。
  备考策略:我们要增强情景意识,强化情境体验,做好情景写作训练。一是参加社会实践,积累情境。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参加社会实践,如市场调查、毕业典礼、游行示威、专题演讲等。二是我们要展开想象,丰富情境。将实践中积累的情境与写作任务联系起来,与高考真题联系起来,进行有效对接,并规范地设置题目,进行仿真训练。三是利用现代手段,创建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展示新颖少见或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让自己间接融入其中,进行感受和体验。四是精心模拟情境,做好实战演练。我们对情境进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地命制作文题目,分门别类地安排系列训练,强化情景意识,明确写作要求,熟练写作技巧。
其他文献
Every year has many festivals. Besides entertainment and beautiful lanterns, another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ntern Festival, or Yuanxiao Festival is eating small dumpling ball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任务型阅读是高考英语失分最多的一题。虽然所占分数不是太多,但本题型在测试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侧重考查考生的单词拼写、词性转换、句式转换、段落归纳等综合能力。近几年高考任务型阅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和说明文为主,词数在400到550之间。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是英语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的结合体,在掌握篇章表层含义的基础之上,还要求对文章结构框架的把握。考生不但要具备基本的英语词汇知识,而且要能够依据上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  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
带着严肃、认真和尊重的态度,再次拜读了美国经典教育名作《教学七律》(约翰·格里高利著,团结出版社,2018年2月第1版)之后,对于教学常识,我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敬畏和重新唤醒。从“常识”开始的教育,相信是每一位读者的共同感受,也是每一位育人者应努力践行的方向。  该书于1884年首次出版,此后被用作教师培训教科书,也被学校老师当作工具书。作者详细考察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总结出简明精准的七大教学定律,
一、单项填空(共15題;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情态动词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考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的语法项目之一。高考对情态动词的考查侧重之一是情态动词表推测的用法。对于can/could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中表示推测;may/might用于表示不太肯定的推测;must表示肯定的推测,我们已相对熟悉,而对于can用于陈述句表示“可能”,should表示“推理、推测性的可能”却比较生疏,往往与may / might表示“可能”混淆起来,所以要
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新时代的广大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笔者根据新课标教学的实践经验,就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方法浅谈如下。  一、把握“点、线、面、体”,促成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与历史技能  (1)识记要点。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在教
数学应用性问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必考题型,也是同学们失分较多的一种题型.解答这类问题的要害是深刻理解题意,学会文字语言向数学的符号语言的翻译转化,这就需要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在江苏卷中,几何图形(空间图形、平面图形)、函数、三角、直线与圆等为常见的模型.高考应用性问题的热门话题是增减比率型和方案优化型,另外,估测计算型和信息迁移型也时有出现.当然,高考应用性问题关注当前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紧扣
摘?要:“机械制图”是开放远程教育数控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但近年来,学生期末考试通过率较低,特别是浙江省很多教学点合格率甚至不到20%,学生往往因为该课程耽误了毕业时间,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如何根据开放远程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生源基础和学校现有教学技术,运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2013年7月,我校被确定为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培育学校,培育学科为思想政治。这既是对我校政治学科组实施学科建设成效的肯定,也为我校政治学科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2013年以来,我校政治组的朱丽萍老师和梁淑敏老师先后获得浙江省教坛新秀的殊荣,笔者也有幸被评为浙江省第十一批特级教师,我校政治学科组建设可谓结出了绚丽的花朵。  一、科学规划,明确学科组建设的方向  学科组的建设,首先要明确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