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竹编手工艺融入高校产品设计课程的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bh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升高校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效果,促进非遗传统手工艺传承人才的培养。分析东阳竹编手工艺融入高校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艺匠兼修”的教学内容、“协同型”的教学方式以及“校企共育”的教学平台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并介绍了该模式的教学实施及其评价机制。交互式教学模式促使课程教学的参与者成为竹编手工技艺传承的共同体,优化了高校产品设计课程教学,提升了东阳竹编手工艺人才培养质量。为高校设计教育改革和非遗传统手工艺传承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中廿四个特定节令,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重要表现元素之一,活态传承我国优秀的非物质遗产文化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作为文化的重要传授者和发扬者,将传统民俗文化与新媒介结合融入到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实践中,推进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育,成为当今高校文化设计发展思考的核心。这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另外也符合我国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新课改的要求。探索传统节
摘要:在飞机内饰设计中引入感质理论,结合美学价值分析客舱内饰设计创新维度,提升内饰设计的内涵表达和思想共鸣,增强顾客的乘坐感受。在感质理论的指导下,以美学三要素“形式美-技术功能美-社会美”为切入点,对内饰设计的感质要素进行分析,提出设计策略。将感质理论应用到客舱内饰设计中,有助于打造品牌特色,提升服务差异化、智能化和设计模块化的感质体验。  关键词:感质理论美学飞机客舱飞机内饰内饰设计  中图分
摘要:研究社交媒体传播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吸引物设计的符号化转变,分析其中利弊关系,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出思考。以符号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乡村旅游吸引物符号化设计的必要性和需求。以近年国内热门乡村旅游项目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图像分析对案例的吸引物符号进行剖析。得到旅游吸引物符号化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乡村旅游吸引物符号化设计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吸引物符
摘要:为了提升文旅商品包装设计的品质,探究设计思维在文旅商品包装中更好地运用。文章从文旅商品包装的特点与现状的角度展开分析,探讨了设计思维的重要作用,以及分析了设计思维在文旅商品包装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设计思维在文旅商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提出了设计思维在文旅商品包装中的应用方式模型与四大设计原则,论述了设计思维的应用思路。设计思维是一套有助于文旅商品包装设计的方法,能够为设
摘要:产品的社交属性一直存在,不是有无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发现和强化“社交属性”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独特性与重要性。通过分析社交属性特质的自传播性、即时趣味性、传播裂变性等关键特质;总结了在产品包装中更具社交属性关键要素,即具备制造社交话题、呈现个性化、配合社交场景和激发分享便利的属性。为打造爆款传播的产品包装提供了具体研究方向。基于产品包装社交属性的研究,能在物理和心理层面上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及包
摘要:在电动汽车保有量激增并且开始逐渐取代汽油车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当下的电动汽车外饰设计对未来的汽车外饰设计具有一定的意义。运用了文献研究法研究了电动汽车的概念,以及国内外关于电动汽车外饰设计的研究现状。运用了聚类分析法汇总分析了现有的电动汽车以及电动概念汽车的外饰设计特点,并且从前脸造型设计、侧面造型设计、车尾造型设计以及细节特征设计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整理。得到了电动汽车外饰特征图组。总结了电
摘要:分析沈阳市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代城市色彩发展现状。对沈阳市的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分类,以历史文化区域、商业区域、新城区和工业区域作为主要研究区域,总结出不同区域的色彩现状。分析出沈阳现有城市色彩的基本状况。多元的文化给予了现代沈阳城市色彩规划的灵感,也是城市色彩更新的必要的条件,文章通过梳理沈阳市城市发展的历史资料,调研考察沈阳城市印象、相关功能区以及古代历史建筑区域的色彩规划现状,解读沈阳市城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