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无华,回归本位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e8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组织的听课活动中,有幸聆听了陈云仙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谁打电话的时间长”一课,感受颇深。
  
  一、舍弃情境导入,改用旧知复习铺垫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们往往喜欢用所谓结合生活实际的情境作为新课的导入,或给学生讲故事,或请几个卡通人物来对话,或请数学王国中的某些代表登台亮相帮助解决问题等等。这样的引入有时能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但并非所有的课都适用情境导入。陈老师的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探究,解决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通过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比较,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上来学习新知,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和本节课教学的突破口。陈老师没有按照集体备课教案上第一环节的情境引入,而是出示了16.8÷7、4.08÷12这样两道复习题,让学生列式计算,并指名板书。通过计算、讲解,帮助学生回忆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点,为学习新知中的重、难点埋下伏笔。陈老师此举,课堂效果比情境导入平实、有效多了。
  
  二、舍弃主题图描述,注重数量关系分析
  
  陈老师让学生将主题图看过后,先让学生口述信息并一一板书,然后让学生看板书,用自己的语言口述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培养了学生从“图”到“题”的“表象”与“抽象”的转化和语言组织能力。之后,陈老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分析:要求谁打电话的时间长,就要知道每个人打电话的时间,根据题意,要求时间,应该等于总价除以单价(教师板书总价÷单价=时间)……笔者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阐述了现行数学教学与传统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的分析教学的关系: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析其实就是考查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应该列入课堂教学范围,而且应该是应用题教学的重点,不应该舍弃或粗略带过。本节课中的应用题教学,陈老师始终关注通过对已知信息的梳理,与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用所学知识寻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就是数量关系的分析。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真正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的习惯,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从学生分析问题的熟练程度,可以清晰地看出平常的课堂教学中,陈老师就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陈老师舍弃让学生对主题图的形象描述,突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分析,使用最简单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舍弃盲目探索,适时渗透数学思想
  
  在分析了数量关系后,按照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应该让学生自己寻找计算的方法。这样做是想通过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后,能出现算法多样化。可本节课的内容,可以说学生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效果不甚理想。如果给学生一点提示或点拨,学生会更有兴趣和信心解决问题。课堂上,陈老师先让学生思考,看到学生面有难色,便改变让学生动笔实践的想法,让学生观察例题与复习题的联系。通过比较,寻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运用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将小数通过“商不变性质”转化成整数,依据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在学生脑中有了方法后,再让学生尝试一番,减少了盲目性,避免时间的浪费,课堂实效性也就凸显出来了。笔者认为,必要的主动探索是需要的,但为了提高课堂有效性,必须减少太宽泛性的探究,可以适时给学生方法选择上的点拨,让学生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课堂的其他环节争取时间。应该说,陈老师的这节课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
  
  四、改变习题顺序,夯实课堂教学实效
  
  在学生探索并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后,陈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独立练习“试一试”中的第3题,并指名板书。在讲解中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次总结归纳计算方法,使学生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同时将“练一练”中的“森林医生”一题提前,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从而更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减少练习中的错误率。应该说,这一改变也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编排合理、科学,学生在这样的循序渐进中掌握知识变得自然、娴熟。所以说,有效的课堂在安排学生练习时也是非常有讲究的。陈老师的这堂课就体现了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避免重复、机械,实现有效课堂最大化。
  数学课堂应回归“本位”,凸显“数学味”,变“花俏”为“朴实”、变“复杂”为“简单”,突出数学思想,提高课堂有效性,真正让“人人都能在数学上有所发展”。
  (责编 蓝 天)
其他文献
许渊冲是钱锺书在西南联大时期的学生。钱锺书在联大待的时间不长,但是还是给一些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有的还保持了联系,比如许渊冲。许渊冲在几本书中或采访中都或多或少提及老师钱锺书,如《追忆逝水年华》、《逝水年华》、《续忆逝水年华》,以及近著《梦与真——许渊冲自述》(下简称《许渊冲自述》)。  1938年9月,钱锺书自法国回国,到西南联大的清华教外语。钱锺书住在昆明大西门文化巷十一号院内,他独住的房子非
曾经浪迹天涯的朋友,突然对我谈起那一句艳冠江湖的俗谚:“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榆林的女子不用看。”(当然在红色革命年代,这句话的下半截还有另外的版本,变成了“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  我问,是不是米脂的“婆姨”真的都那么漂亮、好看——这话我问得其实有点“阴险”:较真了讲,“婆姨”是“妇人”、“已婚女人”的意思,这个微妙的身份本身就颇耐人寻味。有时候,在电视电影中看到米脂的女子,是硬深红色的高原浴过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  ——《淮南子·览冥训》  跑——跑——跑——跑呀跑!一切都无可挽回了,漫天的雪花飘落下来。  吵——吵——吵——吵呀吵!一切的一切都出了问题,雪花落在大地之上。  一片雪花,一点痛苦,一点,一点,逐渐拉开——她和他的肉体距离——她和他的心灵距离——她和他的各种距离——那么多的白天黑夜——那么多的愤怒逃离。  不逃又能怎么样呢?她的眼泪问她自己。  不逃就只剩
[摘 要]在低學段的数学课堂上,一般都是按照单元划分教学内容的,但有的知识分散穿插在多个单元中,如果按照单元推进教学,那么这些系统的知识势必会被割裂。为了确保知识的完整性、教学的针对性,以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2~5 的乘法口诀”的单元教学为例,展现如何通过网络前测,找准学生的知识起点,从而在教学中有效整合多个分散的知识点。  [关键词]软件前测;课时整合;乘法口决  [中图分类号] G623.5
近人论及陈寅恪与岑仲勉关系,多从正面立论,强调二人学术风格虽异,但学术交情正常,只从一般学术风格着眼,对于陈、岑两人思想的细微处较少留意。蔡鸿生《仰望陈寅恪》中《康乐园“二老”》一节是较早将陈寅恪和岑仲勉做比较的文章。项念东《二十世纪诗学考据学之研究——以岑仲勉、陈寅恪为中心》一书将他们两人学术分歧及相关评述均作了讨论,但对他们思想变化的微妙处,尚未察觉。现结合新见史料,略作解释。  陈寅恪最早提
各位老师、同学们:  不知你们可曾在心湖中,留下这么一段校园剪影?黎明挑开朦胧的纱,调动了纷杂一天的前奏音符,校园中有的人步伐轻盈,有的人匆匆而奔。一杯裂了口的牛奶纸杯瘫在路旁,大口大口地吐着牛奶;花花绿绿的零食袋飘然而去,倚在角落;被寫了半行字的草稿本在风中翻页,努力展示它洁净的面庞,自行车悠闲地哼着歌,道道轮印扎在其上,那雪白的身子,顿时伤痕累累……这些都让美丽的校园大煞风景。  或许你不知,
要有学习的视角。责任督学要承担好督学责任,就必须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不仅要熟悉教育及有关法律、法规,还要熟悉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文件,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精通或熟悉一至二门学科教学,并有真知灼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深化,迫切需要督学具有开拓进取的意识、勇于创新的能力,以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因此,督学应博览群书,特别要多看教育督导前沿的理论书籍、报刊杂志及网上相关资源
古典诗词不仅是文学意义上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还是中国古代的一座既丰富多彩又博大精深的文化矿藏: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的精神诉求与心路历程,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与思想识见,客观地再现了历史人物与社会风貌。所以,才有了现代历史学家“以诗证史”的学术共识。毋宁说,古典诗词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遗产,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  特别是那些义无反顾地走上“古体”(格律)诗词创作道路的人们
[摘 要]运用“给教室制作名片”的具体任务,让学生在情境化、有意义的度量活动中“做中学”,体会度量的本质。通过对测量数据的研究与分析,帮助学生准确建立度量标准,认识度量工具,积累度量活动经验,获得较好的度量操作能力,达到培养度量意识的目的。  [关键词]名片;度量;教室有多长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5-0012-03 
对于熊秉明先生《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一书,早有所闻,也仰慕已久。此书在海内外有好几种多卷本,也有好几种单行本,尤其2002年6月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单行本,其封面设计及版式似乎更为赏心悦目,也让人更为心仪。  尽管这单行本有所“割爱”——被压缩掉了许多内容,但多卷本中的出彩之话语,并没有一割尽割。比如“缘情的书法理论”、“伦理的书法理论”、“纯造形的美”、“天然派的书法理论”、“佛教与书法”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