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落后生,一般是指那些在学习、纪律、行为习惯等方面较落后的学生,也称为后进生或学困生。素质教育的首要标志是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想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就存在一个带有普遍性、长期性的问题,即落后生的转化问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落后生的转化问题是所有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笔者所从教的学校是粤北山区城镇普通中学,在教育管理体制、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之下,落后生这个学生群体比例比较大。在班主任这个德育团队中,绝大部分教师都能认识到培优辅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认真开展落后生轉化工作,但是,也有些教师存在不足方面。例如,有的教师对落后生的教育具有畏难情绪,缺乏足够的信心,产生了“管不了,不想管”的消极心态;有的教师对落后生的教育缺乏足够的爱心、耐心、细致与尊重,缺乏必要的沟通与理解,对落后生的教育过于简单粗暴;有的教师对落后生缺乏爱心与责任心,当班里出现学习差、表现差、屡教不改、对班集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后进学生,不是坚持长期进行耐心细致地开导教育,而是视之为累赘,厌弃学生,利用学生所犯的错误做文章,想方设法让学生转学、弃学。上述种种现象都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这一时代主旋律中的不和谐音符,值得我们去深思。
笔者认为在教育转化落后生这个问题上,不仅是关系到教育的方法与策略的问题,而且也是涉及教师师德师风的问题。一个人民教师,具有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要履行这一神圣职责,落实到教育学生、转化落后生的具体问题上,应该具备什么呢?
首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热爱教育事业,树立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高尚品格。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将为我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因此,教育事业是神圣的事业,我们应当首先从思想上热爱、重视这一神圣的职业,这将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内在动力和思想保证。
其次,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不懈努力。在当前社会,造成落后生的因素有很多,落后生的面也比较大,而且其中有些落后生习性难改,这都给教育转化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使教育转化工作具有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和反复性。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意志,有耐性,要不怕困难,不懈努力。有一句话说“年年难教年年教”,这句话笔者看有两层意思,其一,每学年教师都会遇到难教的学生,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其二,学校德育工作者要有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教育转化落后生工作方面做到不懈努力。
第三,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身负班主任重任的德育教师,应当用什么方法与策略去教育学生,转化落后生?笔者认为以下方法都是切实可行的,如激发落后生的学习动机论。落后生除了学习上差些外,他们的其他能力可能并不差,他们当中有的善于组织工作,有的擅长文体活动,有的社交能力强。教师应根据其特点,树立落后生也能成才的观念。利用他们的特长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向上,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落后生要宽厚仁爱,不要苛求于人,落后生因其经历与心理的某些特殊性,往往比其他学生容易犯错误,因此,教师要冷静地对待这部分学生的过错,切忌讽刺、挖苦、体罚,而是要在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中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真正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又如要重视落后生家访工作。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教育,只靠教师或只掌握学生在校的情况是远远不够的,应经常家访,特别对落后生,应经常与其家长取得联系。让老师知道学生在家的情况,让家长也知道子女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诸如此类,都称得上是教育转化落后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第四,对落后生要有父母般的爱心。我们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深沉的爱,是无私的爱,是天底下最值得赞美的爱。倘若一个教育工作者能把这种父母之爱,迁移到自己的学生身上,这是教师关爱学生的最高境界,是师德的最高境界,也是能够打动一切的伟大精神力量。有了这种父母般的爱,你的眼中将没有落后生,将不会再有把落后生视为累赘,视为包袱,漠不关心,甚至厌弃的思想。有的只是真切的关怀,爱恨交加、耐心细致地批评教育,美好的寄托和不离不弃的情怀。而这种持续的父母般的爱,也终能感化误入歧途学生的心灵。人说“医者父母心”,因为医生总盼着病人好转,笔者说师者也要有父母心,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般来关怀,总要盼着他快乐、健康和进步。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作为教师,面对学生,尤其是难以管教的落后生,对他们的教育和关怀,有父母般的关怀吗?如果没有,我们就有愧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称赞。笔者期望教育工作者对落后生既要有良师般的教诲,又要有父母般的关怀。
(责任编辑 黄 晓)
笔者所从教的学校是粤北山区城镇普通中学,在教育管理体制、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之下,落后生这个学生群体比例比较大。在班主任这个德育团队中,绝大部分教师都能认识到培优辅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认真开展落后生轉化工作,但是,也有些教师存在不足方面。例如,有的教师对落后生的教育具有畏难情绪,缺乏足够的信心,产生了“管不了,不想管”的消极心态;有的教师对落后生的教育缺乏足够的爱心、耐心、细致与尊重,缺乏必要的沟通与理解,对落后生的教育过于简单粗暴;有的教师对落后生缺乏爱心与责任心,当班里出现学习差、表现差、屡教不改、对班集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后进学生,不是坚持长期进行耐心细致地开导教育,而是视之为累赘,厌弃学生,利用学生所犯的错误做文章,想方设法让学生转学、弃学。上述种种现象都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这一时代主旋律中的不和谐音符,值得我们去深思。
笔者认为在教育转化落后生这个问题上,不仅是关系到教育的方法与策略的问题,而且也是涉及教师师德师风的问题。一个人民教师,具有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要履行这一神圣职责,落实到教育学生、转化落后生的具体问题上,应该具备什么呢?
首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热爱教育事业,树立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高尚品格。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将为我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因此,教育事业是神圣的事业,我们应当首先从思想上热爱、重视这一神圣的职业,这将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内在动力和思想保证。
其次,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不懈努力。在当前社会,造成落后生的因素有很多,落后生的面也比较大,而且其中有些落后生习性难改,这都给教育转化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使教育转化工作具有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和反复性。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意志,有耐性,要不怕困难,不懈努力。有一句话说“年年难教年年教”,这句话笔者看有两层意思,其一,每学年教师都会遇到难教的学生,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其二,学校德育工作者要有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教育转化落后生工作方面做到不懈努力。
第三,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身负班主任重任的德育教师,应当用什么方法与策略去教育学生,转化落后生?笔者认为以下方法都是切实可行的,如激发落后生的学习动机论。落后生除了学习上差些外,他们的其他能力可能并不差,他们当中有的善于组织工作,有的擅长文体活动,有的社交能力强。教师应根据其特点,树立落后生也能成才的观念。利用他们的特长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向上,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落后生要宽厚仁爱,不要苛求于人,落后生因其经历与心理的某些特殊性,往往比其他学生容易犯错误,因此,教师要冷静地对待这部分学生的过错,切忌讽刺、挖苦、体罚,而是要在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中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真正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又如要重视落后生家访工作。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教育,只靠教师或只掌握学生在校的情况是远远不够的,应经常家访,特别对落后生,应经常与其家长取得联系。让老师知道学生在家的情况,让家长也知道子女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互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诸如此类,都称得上是教育转化落后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第四,对落后生要有父母般的爱心。我们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深沉的爱,是无私的爱,是天底下最值得赞美的爱。倘若一个教育工作者能把这种父母之爱,迁移到自己的学生身上,这是教师关爱学生的最高境界,是师德的最高境界,也是能够打动一切的伟大精神力量。有了这种父母般的爱,你的眼中将没有落后生,将不会再有把落后生视为累赘,视为包袱,漠不关心,甚至厌弃的思想。有的只是真切的关怀,爱恨交加、耐心细致地批评教育,美好的寄托和不离不弃的情怀。而这种持续的父母般的爱,也终能感化误入歧途学生的心灵。人说“医者父母心”,因为医生总盼着病人好转,笔者说师者也要有父母心,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般来关怀,总要盼着他快乐、健康和进步。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作为教师,面对学生,尤其是难以管教的落后生,对他们的教育和关怀,有父母般的关怀吗?如果没有,我们就有愧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称赞。笔者期望教育工作者对落后生既要有良师般的教诲,又要有父母般的关怀。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