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调节受损对周围神经大小纤维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n25826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应用神经传导检测(NCS)评价大纤维功能,应用皮肤交感反应(SSR)、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评价小纤维功能,分析其周围神经病的发生情况及神经损害特点。

方法

按照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IGR患者120例,根据空腹及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 h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组(37例)和糖耐量异常(IGT)组(83例),同期选择来我院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应用Keypoint.net (Medoc Ltd)肌电图仪进行一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NCS、四肢SSR检测;应用CHEP刺激器,进行一侧手背、小腿皮肤CHEP检测;同时应用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表(MNSI)对IGR患者进行评价。

结果

(1)IGR组MNSI评分(MNSI评分>2分)异常率为18.3%(22/120),NCS异常率为22.5%(27/120),SSR异常率为39.2%(47/120);IFG组3项异常率分别为8.1%(3/37)、13.5%(5/37)、29.7%(11/37),IGT组为22.9%(19/83)、26.5%(22/83)、43.4%(36/83)。(2)与对照组相比,IGT组胫后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减低[1.3(0.1,1.9)μV与1.4(1.1,3.2)μV,Z=-3.05,P=0.002;(10.5±2.0)μV与(7.6±1.9)μV,t=0.60,P=0.001],IFG组神经传导各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与对照组相比,IFG组下肢SSR波幅减低[0.7(0.4,0.8)mV与0.8(0.6,1.0) mV,Z=-2.95,P=0.003],手背、小腿刺激CHEP波幅减低[(63.0±10.0)μV与(52.4±15.3)μV,t=0.61, P=0.003;(44.7±12.5)μV与(28.2±10.6)μV,t=0.31,P=0.000],IGT组上、下肢SSR波幅减低[1.1(0.5, 2.2)mV与1.3(0.7,2.6)mV,Z=-2.12,P=0.030;0.4(0.2,0.8)mV与0.8(0.6, 1.0)mV,Z=-5.96,P=0.000],手背、小腿刺激CHEP波幅减低[(63.0±10.0) μV与(38.7±13.5)μV,t=0.37,P=0.000;(44.7±12.5)μV与(21.9±13.6)μV,t=0.35,P=0.000]。

结论

IGR患者存在周围神经损害,且IGT患者神经损害的发生率大于IFG患者;神经电生理方法较临床评分能够更早发现周围神经损害。IFG患者只存在小纤维损害,而IGT患者表现为大、小纤维损害,以小纤维和下肢感觉神经纤维为主,表现为神经轴索损害,且具有长度依赖性。

其他文献
目的以脑电图定侧诊断结果为参考,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无病灶颞叶癫痫定侧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且常规MRI检查阴性的33例患者作为癫痫组、33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海马区域1H-MRS扫描和测量,并以头皮/视频脑电图的定侧结果为标准,评价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NAA/(肌酸+胆碱)在颞叶癫痫
期刊
目的研究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后肾功能改变情况并分析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CIN)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行DSA的871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成合并糖尿病组(n=178)与不合并糖尿病组(n=693)。分析两组患者DS
期刊
目的分析胚胎弯曲杆菌所致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天津市海河医院2016年9月收治的1例胚胎弯曲杆菌致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以"胚胎弯曲杆菌或胎儿弯曲杆菌"联合"脑膜炎"等关键词在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在PubMed数据库以"Campylobacter fetus,meningitis"关键词进行检索,共获取51篇英文文献,时间从1962—2016年,排除婴幼儿感染及非脑膜炎感染
期刊
目的研究自发性颅内低压(SIH)并发硬膜下血肿(SDH)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77例SI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筛选出符合条件患者145例纳入研究,分为SDH组和无SDH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性别、年龄、病程、血压、脑脊液压力、漏点数、漏点部位等因素与SIH并发SDH的关系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颅内压增高(IH)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预后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住院的IH患者进行筛查,发现7例合并ET,对此7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IH合并ET以青中年女性多见,多亚急性或慢性病程,IH早期易被误诊为视神经炎等疾病。7例患者的中位血小板计数为559×109/L,中位白细胞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