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画让作文教学“如虎添翼”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日记画是实施拓展型课程活动中总结出的新方法。课堂内,尝试着绘画与日记结合,美术和语文学科相整合;课堂外,给学生创设拓展的空间和探索实践的平台。这种方法,既帮助学生丰富了绘画日记的内容和情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绘画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日记画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而学生写作文时,普遍存在“生编硬造”、材料虚假的情况。为了让学生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进行日记画教学尝试,颇有成效。
  在进行日记画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自然界的景物美、色彩美,品味社会生活中人的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另一方面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学生对日记画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再给学生讲写日记画的要求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乐于表达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教师不能光纸上谈兵,而是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寻找或者观看一些与绘画日记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或录像资料。学生有了这种感性认识,再来绘画创作,往往兴致勃勃,收获不小。
  二、日记画让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现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生的三分之一以上,怎样教育好他们,成了农村学校教育的难题之一。现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教育主要的难题是,学生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学生与父母关系冷漠,与监护人关系生疏,与教师之间有隔阂。具体来说,主要是缺乏交流、理解。
  为了让学生多和周围的人交流,学会感恩理解周围的人,可以专门设计一个日记画系列,爷爷(外公)奶奶(外婆)系列、父母系列、教师系列、同学系列等。让他们通过这一系列日记画,能学会感恩,主动关注自己的亲人、朋友、教师,和他们进行很好的交流。
  比如,在有次上日记画——父母系列时,要求学生画一幅和父母在一起的日记画。平时班上的一个“小调皮” 王仁,是一个很淘气的学生,今天却特别认真,他会画什么呢?看他的作品:宽阔的街道,背兜挑担赶集的人来来往往。街旁有一棵棵郁郁葱葱的大树,小鸟在树上歌唱。这不是学校门口吗?特点抓得准。几个小学生背着双肩书包的背影正向校门里走去,在一个小学生头的上方,有一段话:“星期一了,今天晚上爸爸就回来了,上学的路上我心中一直在想,我一定要好好表现。一定要得到老师的表扬。”如果不是这幅日记画,教师怎么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呢?平时上课,总是觉得他很倔强,批评他,他会表现出根本不在意,表扬他、激励他呢,他总是坚持不上10分钟又忘记了。有时候,教师在想:是不是他要求进步的心不是很强呢?今天,通过他的日记画,教师发现不是这样的,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是多么渴望进步啊。
  三、日记画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
  1.绘画日记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巧。
  绘画作品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儿童绘画,是孩子天性和个性的自然反映及流露。起初,学生在绘画时,构图简单,有的更是在画面构图的安排上比例失调,图色效果也比较单一。于是,发动学生和教师一起找相关资料,一起学习、参考。在这种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绘画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懂得了色彩搭配与绘画日记内容的联系,等等。现在,学生的绘画日记作品表现形式可谓丰富多彩,这正是日记画的魅力所在。
  2.日记画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通过学生日记中的内容发现,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他们才能进行日记画的创作,才能表现日记画的意境美。
  如,引导学生写春游的日记画时,可以先读一段文字:“每当小燕子叽叽喳喳叫着来到枝头,每当那俏美的桃花姑娘钻出自己的枝头,春姑娘吹呀,吹呀,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枝,吹得小草遍地走。春姑娘一来,人们有的在撒种,为秋收做准备;小孩子们欢快地在草地上玩耍,好像一个个快乐的小精灵。人们换上了五彩缤纷的T恤、衬衫、跑鞋、单裤,人们是多么愉快呀!”再让学生在日记画中表现他周末外出游玩所体会到春天到来的景象,学生就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用不同的画面表现春天。
  3.日记画通过激发学生搜集素材、构思立意、修改加工的环节,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
  为了画好自己的作品,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通过各种美术材料和创作内容以及不同的创作手法,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在想象力、创造力、创新力、动手能力上不断得到提高。
  所以,通过进行日记画教学的尝试,加强了语文与美术知识内容的补充联系、渗透融合。审美需要足够的语言艺术,而审美能力首先是感受作品美的能力,包括意境美、音韵美、结构美等。日记画它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日记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积极创造性都有很大的作用,既促进了学生语文和美术素养的提高,也改善了留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为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留下美好的回忆,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全面地发展。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说”熟悉“,我想每位老师都曾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过多媒体,或制作一个精美的课件,或播放一个精彩的视频,或让学生从网络中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网上交流等等;说”陌生“,我想从假期培训的学习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信息技术“并非我们想象的或是用过的那么简单,至少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专业性的新领域,他将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曾经所谓的“信息化教学”。  反思信息技术在以往的个人教学中的应用,至少在公开课中我会毫
期刊
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精心设问,离不开学生精彩的回答。那么怎样设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否围绕问题进行回答?是我们所思考的话题。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设计问题和诱导学生主动发问。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性的核心环节。如果一个教师连续发问,学生或仓促应答,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这些问题没有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组织起来并引向深入,其结果是听任对话在肤浅的水平上一味滑行,眼睁睁地看着课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究竟应该怎样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绝对没有办法通过短平快来解决。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现在语文教学仍处在课程改革的初级阶段,在这个特定时期内,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语文教与学观念的大问题。  新的《课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它再一次重申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以往的作文
期刊
我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总是感到:精心布置的工作往往会被那些懒懒散散、拖拖拉拉的学生弄得结果一塌糊涂,而且班内这样的“懒惰”学生越来越多。我慢慢发现,这种 “懒惰”变成了侵害班集体健康的“病毒”,它主动传染,自动抱团,极易流行。当众多学生被“懒惰”这个共同爱好凝聚在一起的时候,班集体也就名存实亡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我发现“懒惰病毒”的出现竟是班里“榜样”文化出现偏差造成的。记得
期刊
金色的阳光晒在校园里的每个角落,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同学们井然有序地在操场上做着各种运动,耳畔荡漾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的歌声。雷锋去世多年,但现在仍有无数人敬佩他,尊敬他。这正是因为雷锋身上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雷锋曾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却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这句话一直是鼓励、激励我在帮助他人奉献中寻找快乐的座右铭。  雨
期刊
班里六十几个学生,就像六十几个部分,精彩各不相同。他们性格有差异,爱好有不同,成绩自然也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时,就不可能搞一刀切,以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在尝试分层次的评价原则。且不说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如,体育专长、社交能力、情商高下等,而只从学生在语文上的表现来看,分层评价学生很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简单的例子,字音字型的小测验。有人仅错一
期刊
教育公平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目前一项基本教育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大力普及文化教育,教育公平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如,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建立覆盖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等等,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但由于长期以来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为什么把促进公平
期刊
如今,这个世界的教育,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昨天和今天,许多曾经践行的,逐渐被改善、否决。其实,今天教育所倡导的,经过时光磨砺和思辨转换,明天会生长出哪些结论,人们并不非常明确。教育教学的真实处境,远比人们看到得困顿。也许,教师穷尽一生,也只能发现隐藏于教学原理和时代需求中的无数表象,而教学的本质依旧藏匿埋伏在前方的一个高处。所以,一线教师,要有着适宜的超前意识,向着教学的高处探求。只有像向日葵一样
期刊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我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五方面的探究:  I.宽松和谐激趣法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 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
期刊
学校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塑造、培养人的过程。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又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能否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可以说对新课标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从学习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文言文教学目标  文言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使之易于操作、具体可行,而不仅仅是“泛泛而谈”,设计一些空洞的目标,让学生如坠云里雾里不知所措。以《滕王阁序》为例,有的教师将本课的情感目标设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