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真正进入历史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想使学生享受历史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必须精讲重点,深入浅出;二、必须结合实际,方法灵活;三、必须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关键词]历史课堂 精讲重点 方法灵活 幽默风趣
  一节好课,如同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裘袅不绝;又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流连忘返。学生,个个双眸凝视,犹如被磁铁吸引住似的听着、想着、记录着……历史课也要达到这种境界,要想使学生享受历史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必须精讲重点,深入浅出
  在一节课里,要讲的内容很多,想把一切问题都讲深讲透是不可能的。教学中,通过仔细认真地备课,力求把教材吃透;在处理教材和讲解课文时分清主次,去繁求简,抓住重点,精讲多练。这样做无疑是科学的合理的。几年的教学实践,深刻地认识到:讲解时紧紧围绕教材,以课标为纲,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知识,进而发展其智力和能力。例如,讲中国近代史时,“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对此我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政治经济史实的变化自然引出。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一个国家的主权部分丧失了,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要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前,在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同时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起来,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渗入。这就是“半封建”。
  这样讲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这种把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的做法,就会把学生的历史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直达历史知识概念的内涵。学生对历史概念能够准确理解,理性思辩能力也切实得到提高。
  二、必须结合实际,方法灵活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被动地位,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授课多以“填鸭式”、“满堂灌”的形式出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经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深刻认识到——启发应当作为一种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它可以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中,同时任何一种教学的具体方法中也可以贯穿这一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师自己教学特点的实际出发,把启发的原理渗透其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好方法。几年来,我始终坚持进行教学改革,先后尝试过:三段式教学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目标反馈教学法;历史问题教学法;谈话教学法;辩论教学法;读书指导教学法等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能力。通过不懈努力,学生们对历史课的兴趣日益浓厚,他们常常期待着下一节历史课,猜想着老师是不是又会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三、必须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有句名言:“缺乏幽默是悲哀的。”课堂上,结合有关知识巧妙地融幽默子教学中,含而不露地引发学生的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知识的领悟,能够获得非比寻常的功效。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张冠李戴,常常会闹出笑话。记得有这么一次,让学生简介《资治通鉴》的作者,一位学生爽快地说道:“作者司马迁,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话音未落,笑声四起,弄得这名学生莫名其妙。这时我平静地说:“虽是一字之差,却让司马迁多活了一千多年,但这能全是我们同学们的错吗?谁让司马迁与司马光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别,谁让他们又都是史学家、文学家,谁让《史记》与《资治通鉴》又都是史学名著兼文学名著呢?太像了,太像了,以致于我们看不出他二人还有什么区别?”幽默风趣的话语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重要的是把学生混淆的知识作出了区别,可谓一箭双雕。正如法国一位著名演讲家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
  能讓学生享受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成功的,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
其他文献
[摘要]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學科,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渠道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 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
[摘要]童话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往由于没有去全力理解儿童,忽视了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使童话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功利化和表演化两种倾向。功利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二是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表演化就是不根据童话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而是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  [关键词]小学语文 童话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习语文。” “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自由表达、创意表达的土壤;观察与积累是学生的根。”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才能越充实。引导学生在接触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做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大脑去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笔去写。这样让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去发现新鲜的见闻,得到特
[摘要]选入中学教材的文章,一般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因而,教师应根据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挖掘其文学因素,还文学作品以本来面目,改变以往“教之无文(文学性)”的现象。  [关键词]文学作品 文学性 反复诵读 模仿表演 品味揣摩  近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学越来越格式化了: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几乎全用来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一篇声情并茂的文学作品,往往按字词句段的形
摘要: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既可营造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氛围,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还可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本文尝试运用多元化评价有效地激发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 学生自评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家长评价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为人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是将来成功的关键,其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基础的基础,如学生具备了一定自学能力将会终身受益。本文将简单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习惯 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中能够理解乘法的含义,但这不是最终目的,还必须要熟记乘法口诀。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提高学生数学乘法解决能力的措施,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二年级 数学乘法 情景图 小组合作 知识形成  数学乘法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只有乘法基础打得好,才能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顺利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
[摘要]我以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来谈谈多媒体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恰当应用。全文主要从四点进行阐述: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少不了多媒体;二、化难为易,离不开多媒体;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还需多媒体帮忙;四、激发写作情趣,多媒体起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已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
[摘要]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推进了课程教学改革,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实践,就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技能大赛引导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技能大赛 中职 机电专业 教学改革 技能实训  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并不是社会新鲜事物,很多年前它就是我国技术学校、中专和大学内部选拔人才的一种方
一、教学过程:  [设疑与导入]  上课之前,首先出示一些漂亮的盒子,请学生代为保管,提出要求:未经允许,不能打开。  然后提问学生:看到这个美丽而又有些神秘的盒子在自己的手中,有什么样的感觉?在生活中自己还有哪些时候感受到了这样的吸引力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大家刚才谈论到的这种感受就是诱惑,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请学生根据自己刚才的体会,尝试给诱惑下个定义,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