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幼儿园中的教育中,幼儿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拥有较强的可塑性,是给予正确的学习意识,塑造良好的精神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黄金阶段。我们应结合幼儿身心发育的阶段特点与学习规律,采用了游戏化、生活化的策略,以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推动了课程游戏化的建设,促进了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结合生活;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幼儿园来说,最紧要的不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授,而是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幼儿基本的自理能力。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是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化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提高幼儿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善于运用家园共育教育资源
家园共育,就是在幼儿园和家庭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形成合力。通过幼儿园的引导使家长了解到自身的教育功用,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目标是相同,只是任务、角色不同。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紧密沟通尤为重要,家园的双方相互交流,对幼儿的共同培养,教师通过各种形式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日常表现,反馈孩子在园的情况。在孩子的教育上双方协商目标一致,共同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孩子成长发展。
二、在科学领域中渗透生活教育的理念
在科学领域中,幼师要科学、合理地引导幼儿,提高幼儿的科技能力。同时,幼师要将现代化科学教学这一概念渗透到科学领域中,激发起幼儿的探索欲望,强化幼儿的科技能力。幼师要保护每位幼儿的好奇心,同时要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引入科学领域中,激发出幼儿内在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得幼儿能始终对科学技术充满浓厚的兴趣。此外,幼师还要着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当老师将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其中,能使幼儿慢慢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同时,幼师要引导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其具备了自主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那么他们会主动分析问题,还会主动解决问题。
三、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也是幼儿时间待得最长的一个地方,家庭和幼儿园对其幼儿的劳动教育合作进行才能达到的效果。我们常常会听到有的家长反应,我家的孩子在家里面有点调皮或者有些什么坏习惯,但是据教师在幼儿园的了解,幼儿的表现都是极好的,这就是由于家园合作没有有效的进行,导致幼儿行为的多重性。老师和家长应该常常保持联系,进行沟通。促进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家长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幼儿的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反映在一日生活之中。
四、通过带领幼儿做游戏,进而体验生活乐趣
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一切为了幼儿进行教育的。教师可以采取做游戏环节,来吸引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进而对幼儿的未来发展和在社会上都能够有所成就。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玩“喂小动物吃饭”的游戏,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在准备几个大纸盒上,在上面贴动物的卡通图案,并让幼儿与大纸盒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幼儿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进行投球,皮球被投进次数最多的为胜利,这种游戏能够锻炼幼儿的投掷能力和目测能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游戏活动的开展,使幼儿能够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而逐渐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
五、课程生活化、游戏化与幼儿园亲子活动整合
亲子活动是幼儿课程的有效补充,形式可以是在幼儿园内,也可以在幼儿园外面的不同环境,可以充分促进幼儿和亲人间的亲密关系,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去。在亲子活动中,我们注重开展配合、竞赛等各种类型的活动,培养幼儿美好的道德情感、乐观的生活态度,增进教师、家长与幼儿间的感情和默契配合。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的教育观念也需要随社会进步而不断更新。生活、游戏和课程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生活、游戏和课程之间的关系,我们在进行幼儿教育教学的时候,需要科学地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更好地体现“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推动幼儿课程生活化、游戏化。
六、拓宽教育空间,教学活动生活化
立足于幼儿自身身心发展特征来看,由于其智力还在发展中,并且在生活实践经验方面十分欠缺,因此,不可能通过既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来认识世界和开展实践活动。所以,在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就不应该仅仅教授给学生课本上所固有的知识,而应该充分立足于幼儿自身生活实际,从当中汲取教育养分。引导幼儿多观察多思考,并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解决有疑问的问题,积累成长经驗。在这一过程当中,要注意增强幼儿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和实践活动当中,充分意识到科学探究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
七、教师以身作则,做好引导作用
幼儿处于好奇心强烈、善于学习和模仿的阶段,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身作则,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塑造他们良好的品格,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引导,有些幼儿园教师虽然在课堂上根据课本教学生知礼明义,但是在实际中却经常丢三落四、邋里邋遢,学生耳濡目染可能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例如,教师在幼儿园大扫除活动中可以跟同学们一起,安排好学生有序地进行劳动,帮助学生共同完成任务。教师要对学生有耐心和爱心,小孩子是比较顽皮的,这是他们的天性,教育者要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做好引导作用。
针对幼儿生活活动的基本策略以及具体实践状况展开研究。教师与学校可通过对幼儿生活活动计划内容,活动实施策略,活动结束总结等各方面入手,增加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深入学习效果,为祖国未来人才培育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通过对研究与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推动祖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桂苏.实然与应然: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实施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8-19.
[2]胡华.回归儿童生活:幼儿园课程建构的本质[J].甘肃社会科学,2019(05):230-236.
[3]印小青,李娟.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意蕴、误区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6(02):64-66.
关键词:幼儿教育;结合生活;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幼儿园来说,最紧要的不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授,而是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幼儿基本的自理能力。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是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化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提高幼儿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善于运用家园共育教育资源
家园共育,就是在幼儿园和家庭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形成合力。通过幼儿园的引导使家长了解到自身的教育功用,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目标是相同,只是任务、角色不同。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紧密沟通尤为重要,家园的双方相互交流,对幼儿的共同培养,教师通过各种形式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日常表现,反馈孩子在园的情况。在孩子的教育上双方协商目标一致,共同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孩子成长发展。
二、在科学领域中渗透生活教育的理念
在科学领域中,幼师要科学、合理地引导幼儿,提高幼儿的科技能力。同时,幼师要将现代化科学教学这一概念渗透到科学领域中,激发起幼儿的探索欲望,强化幼儿的科技能力。幼师要保护每位幼儿的好奇心,同时要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引入科学领域中,激发出幼儿内在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得幼儿能始终对科学技术充满浓厚的兴趣。此外,幼师还要着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当老师将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其中,能使幼儿慢慢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同时,幼师要引导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其具备了自主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那么他们会主动分析问题,还会主动解决问题。
三、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也是幼儿时间待得最长的一个地方,家庭和幼儿园对其幼儿的劳动教育合作进行才能达到的效果。我们常常会听到有的家长反应,我家的孩子在家里面有点调皮或者有些什么坏习惯,但是据教师在幼儿园的了解,幼儿的表现都是极好的,这就是由于家园合作没有有效的进行,导致幼儿行为的多重性。老师和家长应该常常保持联系,进行沟通。促进幼儿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家长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幼儿的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反映在一日生活之中。
四、通过带领幼儿做游戏,进而体验生活乐趣
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一切为了幼儿进行教育的。教师可以采取做游戏环节,来吸引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进而对幼儿的未来发展和在社会上都能够有所成就。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玩“喂小动物吃饭”的游戏,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在准备几个大纸盒上,在上面贴动物的卡通图案,并让幼儿与大纸盒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幼儿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进行投球,皮球被投进次数最多的为胜利,这种游戏能够锻炼幼儿的投掷能力和目测能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游戏活动的开展,使幼儿能够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而逐渐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
五、课程生活化、游戏化与幼儿园亲子活动整合
亲子活动是幼儿课程的有效补充,形式可以是在幼儿园内,也可以在幼儿园外面的不同环境,可以充分促进幼儿和亲人间的亲密关系,让家长充分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去。在亲子活动中,我们注重开展配合、竞赛等各种类型的活动,培养幼儿美好的道德情感、乐观的生活态度,增进教师、家长与幼儿间的感情和默契配合。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的教育观念也需要随社会进步而不断更新。生活、游戏和课程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生活、游戏和课程之间的关系,我们在进行幼儿教育教学的时候,需要科学地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更好地体现“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推动幼儿课程生活化、游戏化。
六、拓宽教育空间,教学活动生活化
立足于幼儿自身身心发展特征来看,由于其智力还在发展中,并且在生活实践经验方面十分欠缺,因此,不可能通过既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来认识世界和开展实践活动。所以,在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就不应该仅仅教授给学生课本上所固有的知识,而应该充分立足于幼儿自身生活实际,从当中汲取教育养分。引导幼儿多观察多思考,并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解决有疑问的问题,积累成长经驗。在这一过程当中,要注意增强幼儿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和实践活动当中,充分意识到科学探究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
七、教师以身作则,做好引导作用
幼儿处于好奇心强烈、善于学习和模仿的阶段,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身作则,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塑造他们良好的品格,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引导,有些幼儿园教师虽然在课堂上根据课本教学生知礼明义,但是在实际中却经常丢三落四、邋里邋遢,学生耳濡目染可能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例如,教师在幼儿园大扫除活动中可以跟同学们一起,安排好学生有序地进行劳动,帮助学生共同完成任务。教师要对学生有耐心和爱心,小孩子是比较顽皮的,这是他们的天性,教育者要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做好引导作用。
针对幼儿生活活动的基本策略以及具体实践状况展开研究。教师与学校可通过对幼儿生活活动计划内容,活动实施策略,活动结束总结等各方面入手,增加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深入学习效果,为祖国未来人才培育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通过对研究与实践的进一步深入,推动祖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桂苏.实然与应然: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实施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8-19.
[2]胡华.回归儿童生活:幼儿园课程建构的本质[J].甘肃社会科学,2019(05):230-236.
[3]印小青,李娟.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意蕴、误区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6(0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