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是幼儿园课程的出发点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eeee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应运而生,先后在广西、贵州推广实施,成为引领区域性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幼儿园课程模式。2020年,陈时见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以课程资源重构为契机,对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进行调整。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是基于什么样的课程理念?具有哪些重要的特征?此次调整有哪些新的变化?我们特邀陈时见教授进行深度解读。
  课程理念:坚持儿童发展本位
  所有的课程都离不开理念,有了理念就有了前行的方向,没有理念就会失去方向。不同的教育理念不仅会导致不同的发展方向和课程选择,而且会形成不同的课程模式。比如,如果坚持学科知识本位,就会形成学科本位的课程;坚持儿童发展本位,就会形成儿童本位的课程;坚持社会问题本位,就会形成社会本位的课程。虽然每一类课程都必然涉及学科、儿童和社会这三个基本问题,但因为理念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课程取向,由此形成不同的课程模式。
  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始终坚持儿童发展本位的课程理念,强调的是儿童本位,也就是基于儿童发展来建构幼儿园课程,或者基于儿童发展对儿童、学科和社会三个基本要素进行统整。其中,需要注意三个关键词:第一是儿童。儿童发展就是自始至终围绕儿童发展来建构课程,而不是围绕学科知识建构课程。因此,它强调的是把儿童发展作为课程的出发点,首先要明确儿童发展的目标,根据这个目标再去设定相关的活动。第二是活动。基于儿童的发展来建构课程,在这样的课程里必须建构相应的活动体系,再通过活动的具体实施促进儿童的发展。第三是整合。儿童适应性发展课程是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因此它不同于学科课程,不是基于学科领域而建构的课程,它是一种整合性课程,必须把不同学科领域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融通。通过这三个关键词可以看出,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以儿童发展为出发点,以活动为载体整合相关的学科领域,最后又回到儿童发展。把握住了这三个关键词,就把握住了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的关键。
  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基于儿童发展本位的课程观,强调以儿童发展为依据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为依据,强调儿童发展逻辑而不是学科知识逻辑,所以它强调发展性。同时,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注重过程性,课程不是专家预先设定的知识体系,而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具有生成性。此外,课程不是固定统一的,而应该考虑到儿童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传统的幼儿园课程里,课程往往是刚性的,是固定不变的,这种刚性的课程往往缺乏适应性,因而难以适应儿童的差异性,无法满足儿童多样性的发展需要,所以我们今天要建构一种新的幼儿园课程,将传统意义上的幼儿园刚性课程变成一种柔性的课程,以更好地促进所有儿童的发展。
  课程目标:实现儿童全面而多元的发展
  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就是要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发展机会,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创造空间。因此,它遵循的不是学科知识的逻辑,而是儿童发展的逻辑和儿童生活的逻辑。
  儿童发展的目标构成包含了两大部分,其中一個是整体性目标。儿童发展是一个整体,一定要注意幼儿智、德、体、美全面协调的发展,而不是追求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发展。另一个是差异性目标,儿童在客观上存在着差异性,所以我们要尊重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比如在儿童发展进程方面,同样是小班的孩子,有的动作慢,有的动作快;同样是中班的孩子,有的语言发展快,有的逻辑思维发展快,有的动作发展更快,等等,这些都是发展进程上客观存在的差异。同时,发展程度方面也有差异,比如有的儿童在艺术方面会好一些,有的儿童在社会性上发展得更好一些,有的儿童可能在科学探究方面比其他孩子好些,我们要尊重和考虑到这种差异性,不能够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儿童。我们既要实现儿童全面协调的发展,又要为儿童个别的差异发展留出空间。
  在具体做法上,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建构了一个由基础性发展目标和选择性发展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第一是基础性发展目标,具体体现在全面性和基础性两个方面。基础性指的是面向所有孩子的基础性发展方面,即所有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都能够实现的基础目标。全面性就是把五大领域的目标进行整合,即将儿童认知、情感、身体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整合。当然,幼儿园有小班、中班、大班,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阶梯性,基础性发展目标不仅面向所有儿童而且还要体现这样的阶梯性。第二是选择性发展目标,它考虑了儿童的差异性。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发展的程度也不尽相同,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选择性发展目标是在实现基础性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基于儿童的差异性而建构的多样化发展目标,体现儿童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它可以跨越小班、中班、大班界限。总体而言,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的目标体系体现了“全面基础 个性选择”的特点。
  不过,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目标,不仅仅体现在儿童发展目标上,还对幼儿园教师发展和幼儿园特色发展有明确的发展要求。一方面,构建一个由教育专家、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教师组成的多位一体的课程学术共同体,课程实施需要课程转化,而课程转化又对幼儿园园本教研提出了明确要求,幼儿园教师通过园本教研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因此,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实际上是为教师构筑了一个综合发展的平台;另一方面,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需要增强幼儿园园长的课程领导力,因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自然会有一系列的课程领导力培训,从而不断提升幼儿园园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和课程发展水平。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正是通过提升幼儿园园长的课程领导力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在幼儿园的有效实施下才能够真正保证儿童全面而多样的发展。儿童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也是课程的最终目标。但儿童发展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幼儿园园长的课程领导力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正是通过提升幼儿园园长的课程领导力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有效实施,从而实现儿童发展的目标。
  课程内容:一心开二门
  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的内容结构,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就是“一心开二门”。“一心”即以儿童发展为核心。“两门”即构建两类课程,一个是共同性活动,一个是选择性活动。共同性活动强调的是基础性发展目标,选择性活动强调的是选择性发展目标。通过构建共同性活动实现儿童全面的、基础性的发展;通过构建选择性的活动实现儿童选择性的、多样性的、个性化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共同性活动采用的是单元实践活动的形式。由于每个单元是有主题的,比如“快乐幼儿园”“民族村”“开心果园”等主题单元,所以很多人就认为这些主题构成了课程体系,这样的理解是不正确的。实际上,这些主题并不是我们设计的课程,单元主题只是为构建活动体系服务的,也就是说活动体系是按单元构建的,我们用了一个单元主题去建构这个单元的系列活动。所以,单元主题不是课程,基于单元主题而构建的活动才是课程。说得更直接一点,主题不是课程,活动才是课程。
  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就是基于儿童发展这一核心,构建共同性活动和选择性活动两类课程,从而形成“一心开二门”的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同儿童发展的目标结构体系是对应的,共同性活动对应的是儿童共同性发展目标,选择性活动对应的是儿童选择性发展目标。同时,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坚持以整合为路径,将五大领域进行有效整合;坚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单元活动和区域活动的结构统整和有效实施,实现儿童发展的目标。
其他文献
他是来自大山深处的小学校长,从2016年开始,他就带领学校教师探索开展“互联网 教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筑梦课堂;他是西部乡村走出的土专家,先后被邀请到20多所乡镇中心小学和县直重点小学开展讲座,演示他极力推广的现代网络双师课堂。让山区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是他的梦想,让孩子们的学习更简单、更快乐是他的追求,为了这样的追求和梦想,他24年如一日坚守大山,播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他就是大山里的守护者——
我们的教育首先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关键的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的教育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我们培养的人才一定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和责任担当的一代新人。为此,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旗帜鲜
冬天已至,山城却是满眼的秋意。记者踩着满地金色的银杏叶,按约定时间来到医院,见到正在查房的张家华教授。来不及寒暄,张教授向我介绍起眼前这位患者的情况。  患者是一位71岁的外籍华人,于2016年因前列腺增生在国内某三甲医院接受了绿激光前列腺切除术,术后两个月出现排尿困难、排尿缓慢,痛苦万分,对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后,在国外做了膀胱镜检查,结果是膀胱颈挛缩(狭窄,10F,3.3毫米),当时该国泌
忆海的波澜上,时常会浮现一位先生的模样。一头黑得尽彻的亮发,清宁而略带沧桑的脸,仿佛能看透世间万象的深邃双眸——这便是陈治勇先生。  陈先生总是平和友善的。  先生素来爱笑,似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闻见他自然坦荡的欢笑,莫亲切不过了。那笑容柔如晨曦,恬似烟雨,仿佛能融化极寒的坚冰。最难能可贵的是,教书时,他恒可以保持着满面春风。他上的课,总与弟子谈笑风生,那精妙绝伦的讲解,令人神往而陶醉。  
家庭血压监测能真实地反映个体生活状态下的血压状况,是高血压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准确测量血压,书写血压日记,可及时监测高峰血压值,客观记录血压数值,可避免跟着感觉走,导致血压控制不佳,还能帮助医生精准调整用药,提高诊疗的效率。  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以及觀察降压疗效的根本手段和方法。由于老年人可能具有血压波动大、夜间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等特点,应鼓励老年高血压患者
结合前不久去我去美国学习参访的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察。  美国斯坦福大学门口处有一个十字路口,这个路口的特别之处在于没有设置红绿灯。当地相关部门认为,这里车辆不多,设置红绿灯反而会使得通行效率变低。不过这个路口的车辆通行都井然有序,自行礼让。  为了看个究竟,我在那里观察了十几分钟,发现来往的车没有一辆违规,都是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依次通行。当然,这样有序的状态建立在大家自觉遵守的基础上——把
那个静谧的晚上,我和你一起站在半掩的门后,穿过门缝看着台灯下伏案书写的少年。你望着他坚实但仍有点稚嫩的背影,目光闪烁,满含欣慰。  洗漱之后,我同平常一样,靠在床上看书。你走过衣橱,本以为你要搭配明天的衣服,但你摸出抽屉中的钥匙,俯身探向衣橱深处的格间。从男孩上了高中住了校,这些已经成为你最习惯的动作。  当你再转过身来,手中捧着的果然是那个熟悉的,略显破旧的相册,你下意识地把嘴凑过去吹了吹本不存
高血压是目前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特别是在老年群体中,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达49.1%。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越来越多,高血压也逐渐“年轻化”,青少年、中青年高血压已不再少见。  绝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需要终生治疗,一旦开始用药就不可随意自行换药、停药。如今市面上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越来越多,其中沙坦类降压药凭借降压平稳、较为安全等优点成为不少高血
白杨,是一种很普通的树,但同时,它又不那么普通。  白杨的生存能力极强,大路边、田埂旁,有黄土的地方,就有白杨的存在。它栽到哪儿,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刘杨,就是那棵主动要把自己栽种到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的小白杨。入职报到那天,看着恶劣的环境,同去的母亲哭了:学校里全是平房,取暖得自己生火炉,居住的宿舍又小又冷,只能挤在上下床的通铺上。  父母不愿刘杨吃苦,想将她调回县城,但刘杨坚决地留
我是一名具有33年教龄的小学教师。33年啊,“路漫漫其修远兮”,从新手上路时的“寻寻觅觅、凄凄惨惨”,到成长期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再到现如今的“如痴如醉、乐此不疲”……直至今天,我依然是一个捧着教材、握着教鞭的一线教师!有谁知道,我们小学教师的日子是:一份执着、一份抗争、一份无奈、一份屈从!又有谁懂得,这其中,蕴含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亦可戏称“事故”)呢!  即使,班上有顽劣不羁、令人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