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98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我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思想教育于美育之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一、在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看是指人的情意素质,它包含着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学生在学业和将来的就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而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音乐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并被陶醉时,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铁蹄下的歌女》是故事影片《风云儿女》中的插曲,这首歌的语言、声调、语气、情绪变化等与音乐的旋律、节奏、结构方式的结合十分贴切,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歌女那压抑、凄怆、愤懑、反抗的复杂情绪,给人感奋人心、催人泪下,具有深入人心的悲剧力量。大型音乐组曲《长征组歌》,以优美壮阔的旋律,再现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险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讴歌着伟大军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官兵情、军民情、民族情、英雄情催人泪下,使人沉思,使人奋发。所以,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熏染中,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育,还能逐渐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同时,培养出坚强的意志与刻苦学习的毅力。如演奏乐曲或表演节目,能表演出色,必须一丝不苟,热情积极,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演出。音乐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现性及形象性,要求学生具备非智力因素的诸要素,从而形成一种坚忍不拔的情意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他们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心,使学生会思维、会求知、会生存,对他们以后就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教育的性质不同政治报告、哲学演讲,它的教育形式是具体的,直接的,并能达到灵魂的陶醉,精神的愉悦,美感的享受。因此要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艺术的美感之中,用音乐的“灵魂”“流动的诗”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养起最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无论遇到何种恶劣的环境,也不动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中华民族素来就有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表现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真像满天的繁星一样,数不胜数。如:欣赏故事片《海外赤子》的插曲《我爱你,中国》时,结合故事情节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歌曲采用三段体结构写成,开始部分是一个带有引子性质的乐段,旋律舒展宽广,跌宕起伏,把人们引入百灵鸟俯瞰祖国大地而引吭高歌的艺术境界。中间部分节奏较之前段平稳,旋律逐层上行,委婉深沉,铺展出一幅祖国壮美山河的宏伟画卷。第一个段落旋律富于动力,经过两个衬词“啊”的抒发,引向歌曲的最高潮,末句在高音区呼唤“我的母亲,我的祖国”,表达出海外儿女一腔炽热的爱国情感。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祖国的美丽,用激情去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祖国的伟大,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心灵的净化。
  再如《春江花月夜》便是一部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的文化历史与完美的艺术表现结合在一起的杰出作品。欣赏这首典雅优美的乐曲,就像给我们展现一幅山水画卷,会使我们感受到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上东山、渔舟荡漾、花影摇曳的迷人景色。同时会给学生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使他们极快进入到“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清澈月夜意境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祖国的壮丽山河,感受到民族音乐的伟大,从而在同学们心灵深处播下爱我中华的种子。不难看出,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音乐艺术本身的需要。
  像这样适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是很多的。除了革命历史歌曲外,还有大量的近现代创作歌曲、民歌以及器乐曲等。通过再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从心灵深处来教育学生,使他们不断地感受、理解,从而达到陶冶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目的。
  三、在合唱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
  在音乐课“表现”领域中,合唱教学活动具有培养学生群体意识、集体主义的功能。在这一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还应通过合唱的教学及练习,使学生明白同学之间的合作在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在合唱教学中,我针对不同演唱形式或提出不同的表演合作要求。去年我校举办了“庆六一”的合唱比赛,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了解演唱歌曲的创作背景、把握好乐曲的情绪,分声部时,首先对各声部的音乐表现提出明确的要求,使每个声部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表演整体。其次,各声部间要配合默契、通过合作,对音乐作品做出尽可能完美地诠释。其中《爱我中华》这首乐曲,每一乐段我都安排了不同的演唱形式,使领唱与合唱队员间有合作,男、女声演唱不同旋律声部间有合作,二声部轮唱的合作等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唱比赛中,他们以饱满的热情、默契的配合、精湛的演唱技艺赢得了满场阵阵喝彩声。这些相互配合的群体性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的人际交流活动,它能融洽人际关系,是学生超越小我,融入大我,领悟共处的真谛,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小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 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 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还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已成为具有时
期刊
“语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言和文字:语文程度(指阅读、写作能力等)”;“素养”,指平日的修养。“素”,是原有的、本来的。因此,语文素养就是人平日在语言、文字方面的修养。它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经过的长期的有目标的培养和教育。而电视上经常出现的错别字,让我们更感加强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势在必行。  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会听、会读、会说、会写、会用。会听,就是
期刊
新课程目标明确提出“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论文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
期刊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概念,正确认识它 既是语言、技能又是教学手段的特点。恰当地处理听说读写训练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语言训练的质量和正确贯彻教学原则,提高教学效率。而在这四项基本技能中“说”是最基本的一项技能。“说”是使用英语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结合。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受到很大冲击,并促使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以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当前农村小学使用最广泛的信息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发展教育面向现代化的关键。  一、运用信息技术帮辅教学,将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1.运用信息技术, 创设意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感受真切  在语文课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
期刊
我在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任教已有12年多了,工作还在继续,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随着时间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正在离我们远去,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我校已经实现了“班班通”教学,每个班级都安装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教学一套。“班班通”教学的积极利用,可以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还可以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挖掘学生潜能;更能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
期刊
摘要:高中学生处于中学和大学的过渡时期,是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当前中学生社会责任主体意识淡薄,社会参与意识欠缺,承担社会责任缺乏主动性。造成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家庭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学校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环节,而学生要通过社会实践去体验自身的责任。  关键词:高中学生 社会责任意识 学校  社会责任意识指尊重他人和社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文本课程提供的内容是有限的,教师要尽可能把文本课程还原到现实生活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基于这点,很有必要推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  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并非新的教学理念,早在1926年,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生活即教育。”他说:“生活即教育,是把一只鸟放在林子里
期刊
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对应用题进行改变,改变条件或问题或条件和问题同时改变的练习。但“变”要为“练”服务,要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就要精心设计练习题,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练得精、练得巧、练到点子上。一题多问是就相同条件,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提出不同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