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之路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entin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某种程度上说,餐桌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途径,即便是寻常可见的水果,稍稍探寻一下,也能发现古往今来的诸多轶闻。
  很多水果国人现在已司空见惯,但想当年它们都是风尘仆仆、远道而来。

漂洋过海而来


  菠萝
  明清时期,食用“洋水果”成为流行的生活方式,菠萝、番木瓜等都是这一时期传入的,其中以菠萝最具代表性。
  菠萝,古人称为“果凤梨”或“番菠萝”,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秘鲁等地,16世纪时传入印度和马来半岛,17世纪时传入中国南方。明末清初的史料中已有“山菠萝”和“番菠萝”的记载,18世纪以后,菠萝开始在广东地区广为种植。
  西瓜
  “瓜”字在汉语中早已存在,西瓜这种水果的出现是西汉以后的事,而“西瓜”一词的出现则要迟至南宋。
  西汉时,中国与非洲大陆之间有一条海上通道:从福建沿海出发,途经斯里兰卡及南洋诸岛,最终抵达非洲大陆。西瓜正是沿着这条线路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当时,这种又圆又大、青皮红瓤的果实还不叫西瓜,很有可能是文献中所称的“寒瓜”。南朝医学家陶弘景曾在《本草经集注》一书中描述过一种奇特的瓜:“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陶弘景提到的这个寒瓜,就是西瓜。
  至于南宋时人们将其称为“西瓜”,可能和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有关。
  Tips
  细数现在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发现同样外来的水果还有不少。早期因张骞通西域后逐渐传入中国的水果还有胡桃、橄榄、椰子、香蕉等,据记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槟榔已经成为休闲食品的一种。近代随着中西交通的发达,来自南洋的莲雾、美洲的番瓜等水果也进入中国人的餐桌。

苹果的变迁


  苹果
  我们现在吃的苹果,原产于欧洲中部和东南部、西亚及中亚高加索一带。
  苹果在公元前300年的欧洲已有种植,后经罗马人进行栽培、繁殖。美洲新大陆被发现后,欧洲移民将苹果种植技术带到美洲,并培育出不少新品种。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从欧美引入苹果,传入亚洲。19世纪中叶,欧洲苹果进入中国,逐渐代替了中国原产的绵苹果。
  古人称本土的绵苹果为“柰”,也有“林檎”、“来禽”、“沙果”、“频婆果”等说法。秦汉时期,水果的消费量大增,据史料记载,汉代皇家园林里种植的果树品种十分丰富,上林苑还引种了不少进口优质水果,其中就有现代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苹果。晋代,中国种植苹果的技术水平已相当高,郭义恭在《广志》中记载:“西方例多柰,家家收切曝干为脯,数十百斛为蓄积,谓之频婆粮。”
  石榴
  石榴原产于伊朗、阿富汗等国,由张骞带回中原。西晋文学家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据传,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来到安石国,正值当地大旱,张骞向当地人传授兴修水利的经验,救活了庄稼,也救活了御花园中的一棵石榴树。张骞回国时,向安石国王要了一些石榴种子作为纪念,种植在长安上林苑内。
  古人对石榴甚为推崇,称其为沃丹、若榴、丹若、金庞、涂林、天浆等。农历五月是石榴花开得最艳的时节,雅称“榴月”。据说,五月石榴花的花神,是“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民间流行的钟馗画像,耳边大多插着一朵艳红的石榴花。
  葡萄
  葡萄起源于五千多年前的文明古国巴比伦,后来传到大宛、乌孙、唐居等西域诸国。在中国,最早是张骞从西域带回了关于葡萄的见闻。
  中国最早关于葡萄的文字记载来自《诗经》,“六月食郁及薁”中的“薁”指的就是当时的一种野葡萄。我们现在吃的葡萄是欧洲品种,在汉武帝时才来到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欧洲的葡萄已经到达西域,当时的大宛国已有栽种。张骞出使西域途中,对沿途的水果品种和粮食作物颇有兴趣,对这种光滑溜圆的水果赞不绝口。后来大宛国内发生政变,新国王上台,将儿子送至汉朝,以表臣服。随之而来的还有葡萄和苜蓿等的种子。
其他文献
拍攝人:吕强  拍摄地点:希腊,圣托里尼岛 拍摄时间:10月7日  INFO:Nikon D800,f/8,2s,ISO 200  看腻了蓝白色小清新的圣托里尼,我决定拍一组夜景。在费拉小城外的一个悬崖边上找到一个人少且开阔的位置,后面便是圣托里尼的会议中心。我架起三脚架,拍摄了一组延时照片,从黄昏一直到夜幕降临,身后街头艺人的吉他弹唱陪伴着我。这是其中一张最佳时段的照片,天色微微泛蓝,华灯初上,
戴维·伯德尼(David Burdeny)1968年出生在加拿大曼尼托巴省(Province of Manitoba),从小便对摄影产生了兴趣,12岁时开始拍摄草原景观,并在一个用卧室壁橱临时搭建的暗室里冲洗照片。  伯德尼毕业于建筑及室内设计专业,在成为艺术摄影师之前,他拍摄过很多建筑作品,对结构细节和隐喻空间有着独到的观察,方格式的黑白图像,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伯德尼认为摄影所得到的图像是过
從机场开始潜入绿色伊甸园  因为靠近赤道,民丹岛终年阳光普照,年平均气温26℃。除了蓝天碧海和银色沙滩,绿色也是贯穿我们此次旅行的一个主色调,浓绿斑斓的热带植物,为海岛度假之旅带来诸多自然野趣。拥有40米高的瀑布和20多万株植物的机场  在新加坡樟宜机场一落地,就闻到了热带植物特有的气息,这并非心理作用,而是切实源自机场中的自然景观设计。  由新加坡樟宜机场T1航站楼出来,拐个弯就是2019年4月
2016年2月,“中国金牌旅游小吃”四川赛区选拔赛选出20道“四川金牌旅游小吃”,其中半数是面条、米粉类:宜宾的燃面、雅安的挞挞面、岳池米粉、绵阳米粉、南充川北凉粉、内江原味豌豆凉粉……    宜宾燃面  宜宾人早晨习惯吃面条,仅臊子的花色就有牛肉、肥肠、三鲜、排骨等一二十个品种,但最为出名的还是燃面。  宜宾燃面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光绪年间,因面条重油无水,挑起一根,点火即燃,故而得名。燃面的面条根
蟳埔,是泉州湾内晋江出海口的一个小渔村,村子里随处可见蚵壳墙、红砖墙的闽南古民居,称为『厝』。蚵壳厝是蟳埔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据说蚵壳是宋元时期古商船从非洲东海岸运过来的,被当地人用作建筑材料。这种蚵壳厝不仅坚固抗风雨,还通风透气、冬暖夏凉,外观有粗犷之美。古闽越族的遗风  闽南沿海,夏秋之际多台风,“坚不可摧”是当地人对房屋的基本要求。牡蛎是用壳固定在沿海岩石上生长的贝类,牡蛎壳质地坚固且易
《云上的日子—教堂的故事》  一个英俊的男孩偶遇一个女孩,他们一起到教堂祷告。男孩送女孩回家,诚挚地向她表達爱意,她却告诉他:“明天我就要成为修女了。”  “如果我对你说我爱你,会怎样?”  “就像在光亮的房间点燃蜡烛。”雨夜的街道泛着蓝幽幽的光,女孩关上了门,给人留下情无所归的淡淡哀愁。  景色秀丽的艾克斯-普罗旺斯是热门的电影外景地,意大利电影大师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导演的《云上的日子》(B
一百多年前,中国人是怎样在海外游览的?历史学家对此做了细致的考证:复旦大学历史系吴以义教授那本绝妙的小书《海客述奇》,向我们展示的就是晚清中国旅行者在英国的种种珍奇见闻。  古代圣贤训诫说:“父母在,不远游。”所以在19世纪晚期的中国,“出境旅行”远非赏心乐事,而往往是被动接受的派遣使命:近代中国的第一批“赴外游客”,多数是肩负外交任务的政府官员。他们离开父母之邦,与不乏敌意的“异族番鬼”打交道,
两千年道路开凿史  秦岭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秦岭仅指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广义的秦岭,西起甘肃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是一条长约1600公里,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山脉,是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渭河流域的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汉江上游的“天府之国”汉中盆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秦岭远在商周之前就已出现沟通南北的道路,之后千
静安的老建筑是活着的历史,也是可以触摸的文化记忆,其中不仅有风云人物荡气回肠的传奇,也有普通上海土著日常生活的原味。漫步静安,总能在街巷深处发现这些隐藏的瑰宝,时世变迁,老房子的光泽、肌理,乃至上面的灰尘,都是一段会说话的时光。荣宅——百年名邸的崭新姿态  在一条看似寻常的街巷闲逛,不经意间就与一栋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房子对面而立,实在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我在静安就有过很多次这样的体验。走进一栋老建筑,
来机场接我的当地导游阿卜杜勒是个帅气的小伙子,操着一口带有浓郁伊斯兰风味的中国话。他手里拿着一张漂亮的明信片,极力推荐我第一站先去新皇宫——多尔玛巴赫切宫。我很能理解当地人对新皇宫的推崇,因为它曾是备受尊敬的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官邸,而且似乎更加现代和华丽。但我还是决定直接奔赴托普卡帕皇宫,去探寻它所代表的奥斯曼帝国昔日的荣耀。  400年帝国历史浓缩在此  托普卡帕皇宫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金角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