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人对数学课的理解无非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完成各种练习,再参加课外的“提高班”,回家再完成大量作业,进行“题海战术”……如此一来,学生对数学课只能望而生畏!
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从学校内部来说,一定要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方法也要改革,除了采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及实验动手等手段外,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的好处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思维的过程要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
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
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测验、考试中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学以致用。通过设计的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
3.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当然,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因为数学课程标准中没有这个要求,就没有培养学生口头
表达能力的责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各科教师都应从培养
“三面向”人才的高度认识问题,有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如果说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有时需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根据教材有计划地严格训练学生说话,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4.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他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他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我认为,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并不排斥笔算,需要注意的是,要精选练习,不搞“题海战术”。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说及其他教学方法与笔算合理安排,达到最佳效果。
二、如何加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说的训练
1.达成共识
已成为习惯的东西,再去改变它是相当困难的。过去在数学课上只要让学生回答“怎么列式”“是多少”的结果就可以了,现在不仅要让学生说出结果,还要让学生有顺序地说、说完整,并且要让大家一起说,说好,这是不容易的。学校领导,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一定要多宣传,一起研究,与教师达成共识,才能动员大家去做好这项工作。实施中,可以先选择一个班、或一个年级试点,取得经验再逐步推开。
2.加强备课
不同教材,学生说的内容就不同,说什么?怎么说?在备课的时候,把这方面的内容也要备好,教师就能在课上训练学生说。说好,这项工作就落实了。
3.加强检查、考核
学校领导要深入教学第一线,经常听课,既是检查、鞭策,又是鼓励、促进,不断完善,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同时,学校里也可以试一下,可以设立数学口试,进行考核,量不要多。例如,可以出一道应用题,让学生说出其解题的思维过程,然后列式计算,即可。根据教学内容,也可以选择其他内容让学生口试。尽管口试的量不大,但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就要把“说的训练”看做是一项教学任务,认真去完成。如果学校领导重视,教师决心大,持之以恒,定会在数学教学园地里,长出一棵新苗,并结出硕果。
(作者单位 甘肃省陇西县德兴乡梁阳山小学)
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从学校内部来说,一定要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方法也要改革,除了采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及实验动手等手段外,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的好处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思维的过程要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
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
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测验、考试中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学以致用。通过设计的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
3.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当然,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因为数学课程标准中没有这个要求,就没有培养学生口头
表达能力的责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各科教师都应从培养
“三面向”人才的高度认识问题,有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如果说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有时需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根据教材有计划地严格训练学生说话,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4.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他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他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我认为,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并不排斥笔算,需要注意的是,要精选练习,不搞“题海战术”。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说及其他教学方法与笔算合理安排,达到最佳效果。
二、如何加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说的训练
1.达成共识
已成为习惯的东西,再去改变它是相当困难的。过去在数学课上只要让学生回答“怎么列式”“是多少”的结果就可以了,现在不仅要让学生说出结果,还要让学生有顺序地说、说完整,并且要让大家一起说,说好,这是不容易的。学校领导,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一定要多宣传,一起研究,与教师达成共识,才能动员大家去做好这项工作。实施中,可以先选择一个班、或一个年级试点,取得经验再逐步推开。
2.加强备课
不同教材,学生说的内容就不同,说什么?怎么说?在备课的时候,把这方面的内容也要备好,教师就能在课上训练学生说。说好,这项工作就落实了。
3.加强检查、考核
学校领导要深入教学第一线,经常听课,既是检查、鞭策,又是鼓励、促进,不断完善,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同时,学校里也可以试一下,可以设立数学口试,进行考核,量不要多。例如,可以出一道应用题,让学生说出其解题的思维过程,然后列式计算,即可。根据教学内容,也可以选择其他内容让学生口试。尽管口试的量不大,但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就要把“说的训练”看做是一项教学任务,认真去完成。如果学校领导重视,教师决心大,持之以恒,定会在数学教学园地里,长出一棵新苗,并结出硕果。
(作者单位 甘肃省陇西县德兴乡梁阳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