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之花在儿童生活中绽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ybill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中”这一新理念赋予了儿童更直接、更贴切的生活,赋予生活更广阔、更鲜活的生命。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对于处于感性阶段的孩子来说,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学习,生活中的一切又都是学习。儿童在生活中去实践、去体验,才有感悟,才有触动,才会使道德生命更生动、更丰满。那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教师又该怎样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呢?怎样架起儿童与品德生活之桥呢?
  一、让孩子在生活中用心发现
  课程离不开教材,而教材上的内容尽管都来源于生活,可在生活在今天的这个信息时代的孩子们心里,却逃脱不了纲纲本本的干系,更多的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故事,是老师特意编出来教育人的,于是产生似信非信、将信将疑的心理。新课改改变了人们以往的观念,挣脱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禁锢,我们可以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捕捉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孩子们勇敢地打开生活之窗,用自己的思想,体味着有血有肉、有骨有魂的生活,发挥独特的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在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去观察,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这样的“教材”更贴近孩子们的心灵,更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学生对自己用眼睛发现的素材会感到更加真实可信,更能激发强烈的道德情感。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病魔侵袭,人们更加感受到爱护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对于环境卫生的问题,大部分低年级的学生也许根本就不懂什么叫公共卫生,根本就不会去注意这些身外之事,可当老师提醒孩子们睁开“思索”的眼睛去大街上、车站、商店这些人群密集的场所走一走、看一看,那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孩子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在他们眼里那么正常、那么自然的熟视无睹的现象,现在都仿佛一下子变了颜色:街角的垃圾堆蚊蝇乱飞,散发出恶臭,乱丢烟头、随地吐痰的人时而可见。目睹此情此景,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股气愤之情,此时趁热打铁,又何愁他们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呢?
  让我们带给孩子们一双慧眼,让他们去观察,去辨别,去思考,去判断,让他们在复杂的生活世界中用智慧为自己打开一扇美德之窗。
  二、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丰富体验
  生活世界是蕴藏着丰富价值和意义的世界,它不仅是构成学生的各种道德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而且是他们道德践得的土壤,更是他们形成良好个性品德发展的基础。我们要让孩子们回归生活,体验生活,使之成为道德的选择者、理解者、实践者,让孩子们自己创造德育环境“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自己去拉长德育环境的链子,成为道德的探索者、创造者。
  曾听说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春游活动中,老师事先请学生自各准备水果和食物,到了目的地,活动进行了一阶段停下休息,老师一声“自由活动”,于是,学生们个个打开书包拿出食物,或啃或喝或削,毫无顾虑地纷纷大吃大嚼起来,而没有一个人想到应该与老师、同学分享。片刻之后,场地一片狼藉:有的边吃边把水果皮吐到了地上;有的把食品袋、饮料瓶抛在远处、挂在树上;有的把剩下的食品掼到地上,再用脚偷偷地踢到别人的身后;更有甚者,竟把苹果核当成炮弹,同学当成靶子扔来扔去……等学生把所带食物消灭得差不多了,老师很平静地请学生看看他们制造的战场,想想自己,想想别人……一阵沉默后,学生们个个涨红了脸,低下了头,在这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都仿佛领悟了许多……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位老师没有扮演灌输者、传道者的角色,而是巧妙地把德育的舞台让给了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道德实践,在触及心灵的体验中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在小事中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心里就会播下一颗又一颗道德的种子:善良、诚实、公正……
  三、让孩子为生活增添色彩
  以往的品德课常常在封闭的教室里,一笔一书,“坐而论道”,讨论“为什么这样做,应该怎么做”,然后在教室里练习“纸上谈兵”。即使布置一些课后的实践作业,也常常是只有布置任务,而无实施、反馈、交流,使之变成一种“花架子”、“装饰品”。这样,学生不能把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道德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最多只是夸夸其谈而已。而我们所倡导的融入生活的德育是“学以致用”,就要为学生开辟一条与他们的生活有着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让他们在广泛的生活中实践道德,提升自我,谋求自我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富有道德性的生活。
  在教学《我是家里的小主人》这一主题活动时,我设计了“今天我当家”的模拟活动,在教室里布置相应的情境的物品,再给学生一定面值的代用券。活动开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首先让他们说说每天爸爸妈妈是怎样当家的,要准备什么,做些什么;想想如何用现有的钱买几种必需品,做到既节约又周全。然后提出任务:今天小朋友当家,学习用现有的钱购物。学生情绪高涨,一个个扳起手指“打算”起来……活动完后,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哪些同学在购物时的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不大妥当,最后我总结学生的发言,并提出:爸爸妈妈生日时,你们要计划出一个方案来,想怎么做,该怎么做?
  这样的课堂经历,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感觉真实,又联系着现实生活,切实可行,无声地内化着他们的品质,指导着行为。
  让我们打破学生与生活世界交往的屏障——课程,把孩子们还给自然,引进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在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中,变得更真、更善、更美,让品德之花在生活这片沃土中处处盛开。
其他文献
摘 要: 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是一个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研究找出扶持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对策措施,从而激励和引导处于弱势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定位,建立自信,逐步从阴影中走出来,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全面发展和高校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弱势群体 成因 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大学生弱势
摘 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最基本的素质。大学生诚信缺失影响着大学生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大学生诚信档案概念、建设的必要性着手,分析了目前大学生诚信档案构建的困难,最后提出了解决困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档案 建设    诚实守信是我们为人处事之本,是我国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是中华民族道德之魂。
摘 要: 高校图书馆工作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本文阐述了在网络化时代的今天,如何利用优质服务,达到育人目的,充分发挥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育人职能。  关键词: 网络化时代 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员 服务育人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资料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的工作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校的扩招和发展,社会对高校的教学模式、专业设置和科研方向都
摘 要: 高校图书馆应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不断强化教育教学职能,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读书指导,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本文提出如何实施人性化服务的建议和几种主要途径。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人性化服务 内涵 服务原则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部对全国高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各高校加大了对图书馆经费的投资力度,使得图书馆“硬件”设施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现代
摘 要: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无己”、“无功”、“无名”的理想人格追求是他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他本真的人格修养、豁达的人生态度,对解决当前新形势下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出现的新问题,阐述与拓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措施与新途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庄子 理想人格 当代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我们一直强调儒家以“
摘 要: 实验室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实验室改革作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组成部分尤为重要。高校实验室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开放的、面向社会的实验系统。本文作者通过对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进行探索,根据现行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要,提出了建立、管理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性措施和建议,以求加快实施实验室开放的步伐。  关键词: 高校 开放式实验室 管理模式    实验课
目的:根据中医学“肾藏精”、“肾主生殖”和女子血海盈亏有期,且生殖有赖于肾气-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平衡这一理论基础,提出循期阴阳序贯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新思路。为了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古训告诫我们:凡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提高个人素质的思想和行为,我们都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凡是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有害的恶的思想和行为,我们都要坚决抵制,防微杜渐。这也给我们的德育工作以很大的启示。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要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坚定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理想,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为社会
摘 要: 学习网络理论是伴随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贬抑学校运动”而产生的一种教育理念,是建立在对制度化的学校教育批判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伊里奇学习网络理论的来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社会批判理论和教育未来学。学习网络理论不仅对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西方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 伊里奇学习网络理论 社会批判理论 教育未来学    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