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科学的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ogovo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教育学生的初级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虽然事实证明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比小学自然要好,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小学科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使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新课程 科学创新 小学科学 培养
  前言:小学科学这门课程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它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科学知识巧妙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教师在进行这门学科的教学时要注重掌握教材特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目前我国很多学校的教师还在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教学,使得这门学科变得枯燥无味,起不到真正的教学作用,无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们将对小学科学这门课程进行详细分析和探索,针对怎样更好的提高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地位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综合素质修养和文化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地位无法忽视。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扮演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角色,他负责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需要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获取科学文化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也是一位学习者
  虽然小学科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但是它的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不仅体现在它的知识水平上,还体现在知识和学生、和社会的联系上。一方面,小学科学涉及到的知识领域比较多,跨度也比较大,很多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都很抽象,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从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上来看,小学科学也是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知识三个方面内容的统整。所以,小学科学对于老师来说不仅是一个教学者,还是一个学习者。只有老师充分熟悉和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教师虽然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着,但是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用理论知识去教导学生,而缺少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无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科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培养与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无法分割的。所以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式去授课,比如通过提问——请学生猜想——与学生一起进行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做出相应结论并与学生一起探讨的步骤来对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教师设定的情境中去,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总的来说,小学科学的教学中缺少不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资源传播者和开发者
  科学是一门知识面涉及广泛的学科,不同于普通学科,它需要经过教师的开发和利用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老师不仅作为一个教学资源传播者和分享者,还是一位资源开发利用者。他需要先对科学资源进行不断收集并进行精心开发与利用,再将这些资源传播给学生供学生消化和吸收。同时,良好的课程资源识别和规划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学课老师应当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好的科学课程资源,并与相应的教学过程相结合,从而使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分析
  小學科学课程在课改之后代替了小学自然这门科目,和小学自然相比,首先,小学科学具有综合性。它集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等领域的知识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次是探究性。科学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分析,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来共同验证理论知识。第三是它的教材具有开放性。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开放和主动的思维空间。如果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不断进行科学探究,去主动挖掘新问题,并不断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手动实践去解决问题,会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明显的作用。
  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措施
  第一,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如果缺少了学生,教学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用直接教授的方式来教导学生的,但是学生不单单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要通过自己主动思考和探究来开发思维,培养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然而学生的这种主体性要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而不是放任学生自由发挥。所以在合作中要适时、适度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注重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尊重、呵护学生的创造性,善于将生成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习得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技能。
  第二,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教材作为教师教导学生的中介媒体,需要教师有效的进行利用。教师不应该单纯的把教材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更要注重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的利用不能生搬硬套,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教师要学会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同时把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及时引进课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第三,用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问题是学生开始进行科学知识探究的源头。如果一个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通过假设和思考去逐步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测,即使学生的猜测出现了偏差,教师也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转向思维,而不是批评学生。
  第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转变传统学习观念。科学研究与观察密不可分,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新课程理念要求科学课程的教学要不断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好的把握这门科目的知识要点,提高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脑能力。教师承担着教学任务中的重要角色,要不断去研究对科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潘猛.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的教学[J].课改在线
  [2]施传柱.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探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3]张书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教师角色的转变[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其他文献
摘要:早在1988,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重点阐述科学竞技活动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 科技竞技 现状 重要性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力量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
现在的高中化学课堂,其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尤其是农村学校更为突出。此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系統的学科知识,而且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一直是物理学科的特点,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和基础。物理实验的教学对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定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提高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要求,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物理教师要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从方式方法上改革实验教学,从评价的角度强化实验教学,按照新课程性
期刊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胃溃疡(GU)大鼠模型溃疡指数(UI)、细胞凋亡指数(AI)等指标的变化及对胃粘膜上皮凋亡细胞的观察,探讨其对GU大鼠粘膜再生和愈合功能的影响,并用纯中药复
目的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病情复杂凶险临床综合征,病变可涉及多个器官,死亡率高达70%~80%。在基础综合治疗齐同的情况下,加用中药保护残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