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ba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并探究在锁骨骨折中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5例,给予对照组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实验组则接受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77.1%),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中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具有牢固的内固定效果,术中出血量少,大大加快了患者骨折的愈合速度,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 重建钢板内固定 锁骨骨折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3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074-01
  在临床上,锁骨骨折为常见的骨折之一。以往传统学认为锁骨骨折在复位方面的要求较低,患者采用外固定及手法复位便可达到治疗效果。但分析相关研究得知,未采取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存在合并症多、康复时间长等不良情况,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对骨折的愈合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1]。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重建钢板内固定已广泛应用在锁骨骨折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70例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在锁骨骨折中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0例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5例。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分布:17-59岁,平均年龄(36.4±5.8)岁,受伤后到初次诊疗时间为15分钟到7天不等。骨折原因具体为:28例交通受伤,25例为摔伤,17例为砸伤;骨折类型:31例为粉碎性骨折,25例为横形骨折,14例为斜形骨折。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实验组则接受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法。患者采取仰卧位,头偏向未骨折一侧,首先按常规进行消毒铺巾,然后沿患者锁骨骨折中心作长度为5cm左右的直切口,止血后,将骨折的远端与近端显露出来,清除嵌入的软组织及血肿,用可吸收线对较大的碎骨块进行环扎固定。再将直径为2至2.5mm的克氏针穿入远骨折段髓腔直至肩峰后再从皮肤中穿出,骨折复位后,将克氏针穿入近骨折段髓腔,并将针尾折弯90度埋于患者皮下。
  (2)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法。患者采取仰卧位,头偏向未骨折一侧,以骨折为中心,沿着锁骨的方向作5至7cm长的切口,将皮下组织切开,露出骨折的断端,将嵌入软组织的极小的碎骨片及血肿进行清除,保留大的碎骨片,将骨膜剥离。根据患者锁骨外形选择长度合适的重建钢板预弯,然后将大骨块用螺钉固定在骨折断端,并用钢丝将小骨块临时固定。手术结束后让患者用三角巾悬吊固定两周,待愈合完全后将钢板取出。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医疗卫生组织制定的有关骨折疗效评判标准,可分为优、良、一般、差四项标准。
  优:患者骨折达到了解剖复位,愈合时间为2至3个月,肩关节可正常活动;
  良:患者复位程度达到解剖位置的80%及以上,愈合时间为3至4个月,肩关节及患肢的活动接近正常情况;
  一般:复位程度达到50%及以上,愈合时间为4至5个月,肩关节活动受限;
  差:内固定不够牢固,骨折发生移位,需进行再次手术。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涉及到的计量数据局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果
  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至2年的随访,根据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质量,以及肩关节功能等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77.1%),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 结论
  在上肢骨折中,锁骨骨折为常见的病例之一,我国传统常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然而,采用克氏针进行内固定时,极易出现松动、滑脱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克氏针对粉碎性锁骨骨折进行髓内固定后,还需在外部将可吸收缝线或粗丝线进行捆扎。由于单根的克氏针难以起到控制、旋转的作用,因而手术完成后,断端容易出现微动,起固定作用的钢丝容易滑向发生骨折的锁骨块,造成内固定失效,进而导致畸形愈合甚至不愈合的情况。治疗锁骨骨折过程中,闭合穿针具有较大的手术风险,容易对患者的血管、胸膜等造成伤害,因而多采用切开复位的方法,而此种方法同样会损伤骨膜及髓腔,不利于锁骨骨折愈合。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内固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以及现代化手术器材设备的引进和使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的方法已在锁骨骨折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可进行牢靠固定,加快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使其在早期便可适当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极大程度上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可能。重建钢板内固定方法可适用与粉碎性、横行、斜行等骨折,治疗效果也明显由于其他骨折内固定方法。虽然存在切口较大、手术操作较为复杂、剥离的骨膜较多等缺点,但重建钢板具有良好的预弯性能,且固定性极强,在锁骨各部位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中,起到了非常显著的疗效。在本实验中,实验组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取得的疗效显著优于采用克氏针进行内固定的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在锁骨骨折中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具有牢固的内固定效果,术中出血量少,大大加快了患者骨折的愈合速度,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水胜.80例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2,10(12):185-186.
  [2]闫军,胡波,朱淑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2,10(09):573-574.
其他文献
【摘 要】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常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差,常合并有其它疾病,术后并发症也较多,若护理不当可带来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我院于2007年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收治了一例高龄股骨颈骨折的女性患者,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高龄患者 关节置换 术后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我院收治过一例因急性阑尾炎剖腹探查时,发现小肠恶性胃肠间质瘤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1 病情介绍  患者:易某某,男,65岁,于2015年3月10日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天,伴发热1天”入院。既往2年前有右下腹痛病史;查体:T:38.5℃;P:118次/分;R:21次/分;BP:160/100mmHg;心肺未见明显异常;体型肥胖,腹稍隆,右下
【摘 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氨蝶呤注射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6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肌肉注射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甲氨蝶呤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0.91%)相较于对照组(78.57%)明显较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短,妊娠包块体积小,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
法治社会建设进程的推进,意味着政府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都需要逐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消防执法工作正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本文简单分析了完善消防法制与执法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摘 要】 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是当今世界的发展主题。随着我国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医院病案管理也顺应我国当前形势,将信息化管理运用到病案管理工作中。网络信息化管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对于病案也能更方便的运用和管理,但信息化管理中也存在一些弊端。本文主要针对信息化病案管理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医院 病案管理 信息化 优劣势  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现在发展
为了提高采煤工作面液压支架推移拉架准确度,降低空化现象对控制滑阀性能的影响,采用Pumplinx建立了不同节流槽形式下滑阀内部流体域动态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节流槽形式滑阀
【摘 要】 颈椎病是由颈椎间盘、韧带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刺激或压迫颈椎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者,又称颈椎综合症。本病好发于中老年(40-60岁为高发年龄)尤以长期从事会计、缝纫和伏案工作者多见,但60岁以后发病率又见下降,笔者在十余年的临床中采用此疗法本病多例,效果满意,患者反响较好。  【关键词】 针刺 穴位注射 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 R246.2; R6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