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工作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作为一校之长及学校的各方领导对学校各项工作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如何让学校各级领导对体育工作加以重视,和学校体育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相互促进作用。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付出自己辛勤的努力,开展好各种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展现在学校各级领导面前的是生气勃勃的体育训练。体现出学生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精神面貌、坚强的凝聚力。
一、把握好选材关
如何从成百上千名学生中选出有运动潜力的苗子,是组建学校体育运动训练队关键所在。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来看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各项运动指标的测试和预测,并经过一定时间的考察,从中准确地挑选出合适于从事某一项运动训练的人才,从基础抓起加以培养以便在将来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
二、强化训练,打好基础
选拔出有运动潜力运动员是第一步,作为中学的体育运动员的训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的运动素质的训练,第二部分是专业技术运动的训练。如何对选拔出运动员训练是第二个关键。
第一、如何进行运动素质的训练。
从运动训练学素质训练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等,即便是同一类的素质训练,也要随着年龄的差异,训练的侧重点也不同。同类素质的训练有时训练的方法也不相同,因人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1.搞好耐力素质训练
青少年前期(12岁左右)主要是发展全身各部位的一般力量。以动力练习为主,我们在日常训练要少用静力练习,并且要注意不要使其肌肉出现过于肥大。此时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13—15岁的青少年对专项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肌肉群,要做特殊的重点训练。但要注意负荷不能过大。此时进行无氧耐力训练,并且逐渐加大无氧耐力训练负荷的比重。青少年发展到16—18岁时是我们对其最大力量的最佳时期,可以用打中了的负荷练习,我们常用训练方法有重复练习、伸跳练习、用器械或者徒手进行比赛动作练习以及各类练习。
2.把握适度素质的训练
我们中学体育队重点发展队员的动作速度和跑的频率并在此阶段目标为前提,提高速度力量和身体各部分的力量。来培养其速度经过1—2年的训练来,在最大的频率、最大的负荷条件下提高进行最高速度的强化训练。我们常用的训练方法有重复法、变化法,严格规定间歇时间的高强度训练法、比赛法以及球类活动等。
3.柔韧素质提高
队员的柔韧素质在其运动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中,柔韧性发展很快。但停止训练后,其柔韧性也消失最快。因此我们要对队员的柔韧训练要经常进行每天训练都安排一些。进行训练时间可放在准备活动的中间,也可放在结束部分,还可以安排在其他练习中间,特别是力量练习和速度练习之间进行。这样安排我们既可以调节其他队员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又也由于身体各部位已活动充分而获得良好的柔韧效果。
4.加强灵敏素质练习
运动员掌握技能的数量越高越熟练,其灵敏素质就越好,其灵敏素质随年龄而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在10—12岁之间,对空间定位和定时的判断力亦有所体现,13—14岁时的有明显的提高。所以我们对运动员在13岁以前,通过的训练发展其灵敏素质取得的效果最佳,我们带队员一定把握这个时间。
第二、技术动作的训练
运动技术动作的训练,是运动员得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关键之一,运动技术动作掌握的好与坏,熟练与否,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成绩。我从事学校体育队的训练通常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学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不要求运动员过分地追求动作的细节,而是要他们只需粗略掌握整个动作的过程即可。因为他们是初学者,运动负荷量也不过大,训练中间的间歇时间适当长一些,以便使运动员对体育训练有一个渐进的适应过程。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不致造成过大的影响。这一阶段我一般情况下进行一个月左右。
第二阶段动作技术提高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运动员对动作的表象进一步精确化。以便使他们能够消除多余的动作和肌肉的过分紧张情况。并且通过一定的比赛环境进一步克服各种干扰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在这一阶段运动员的运动负荷量可以增加,运动强度比前一阶段略有提高。因此我们安排类似比赛的环境,逐步提高他们的动作质量和训练程度。
第三阶段动作技术的熟练阶段,在此阶段我们主要任务是培养运动员的自我校正错误动作的能力,进一步使运动员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自动化程度。使他们“有意识”地完成动作到“无意识”的习惯性地完成动作,进而培养在各种条件下灵活自如地运用所掌握的动作的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新技术。
我们在进行技术动作训练时要做如下基本要求:一、运动员必须建立准确的技术感念。以便在训练时使他们有一个清晰正确的判断和认识。二、运动员要尽可能多掌握基本技术动作。使他们在训练时能够起到正确的相互促进作用。三、我们借多媒体教学设备,有选择的播放相关运动比赛实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动力,端正他们的动机,不失时机的巩固训练效果。我们组织校队训练按学科的周期培训训练方法循序渐进、按歩进行,奠定基础。五、我们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形式,不致使训练枯燥单一。
三、教练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带好队员的关键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一名教练员,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了解各项专业训练并掌握现代运动训练基本理论的知识和科学的训练方法,了解各项专业的训练最新成果。根据队员的年龄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训练。我们的训练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各个年龄阶段生长发育规律,因材施教把握好运动员的运动负荷量,科学安排,带出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学校体育队。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大孟中学)
一、把握好选材关
如何从成百上千名学生中选出有运动潜力的苗子,是组建学校体育运动训练队关键所在。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来看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各项运动指标的测试和预测,并经过一定时间的考察,从中准确地挑选出合适于从事某一项运动训练的人才,从基础抓起加以培养以便在将来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
二、强化训练,打好基础
选拔出有运动潜力运动员是第一步,作为中学的体育运动员的训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的运动素质的训练,第二部分是专业技术运动的训练。如何对选拔出运动员训练是第二个关键。
第一、如何进行运动素质的训练。
从运动训练学素质训练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等,即便是同一类的素质训练,也要随着年龄的差异,训练的侧重点也不同。同类素质的训练有时训练的方法也不相同,因人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1.搞好耐力素质训练
青少年前期(12岁左右)主要是发展全身各部位的一般力量。以动力练习为主,我们在日常训练要少用静力练习,并且要注意不要使其肌肉出现过于肥大。此时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13—15岁的青少年对专项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肌肉群,要做特殊的重点训练。但要注意负荷不能过大。此时进行无氧耐力训练,并且逐渐加大无氧耐力训练负荷的比重。青少年发展到16—18岁时是我们对其最大力量的最佳时期,可以用打中了的负荷练习,我们常用训练方法有重复练习、伸跳练习、用器械或者徒手进行比赛动作练习以及各类练习。
2.把握适度素质的训练
我们中学体育队重点发展队员的动作速度和跑的频率并在此阶段目标为前提,提高速度力量和身体各部分的力量。来培养其速度经过1—2年的训练来,在最大的频率、最大的负荷条件下提高进行最高速度的强化训练。我们常用的训练方法有重复法、变化法,严格规定间歇时间的高强度训练法、比赛法以及球类活动等。
3.柔韧素质提高
队员的柔韧素质在其运动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中,柔韧性发展很快。但停止训练后,其柔韧性也消失最快。因此我们要对队员的柔韧训练要经常进行每天训练都安排一些。进行训练时间可放在准备活动的中间,也可放在结束部分,还可以安排在其他练习中间,特别是力量练习和速度练习之间进行。这样安排我们既可以调节其他队员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又也由于身体各部位已活动充分而获得良好的柔韧效果。
4.加强灵敏素质练习
运动员掌握技能的数量越高越熟练,其灵敏素质就越好,其灵敏素质随年龄而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在10—12岁之间,对空间定位和定时的判断力亦有所体现,13—14岁时的有明显的提高。所以我们对运动员在13岁以前,通过的训练发展其灵敏素质取得的效果最佳,我们带队员一定把握这个时间。
第二、技术动作的训练
运动技术动作的训练,是运动员得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关键之一,运动技术动作掌握的好与坏,熟练与否,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成绩。我从事学校体育队的训练通常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学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不要求运动员过分地追求动作的细节,而是要他们只需粗略掌握整个动作的过程即可。因为他们是初学者,运动负荷量也不过大,训练中间的间歇时间适当长一些,以便使运动员对体育训练有一个渐进的适应过程。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不致造成过大的影响。这一阶段我一般情况下进行一个月左右。
第二阶段动作技术提高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运动员对动作的表象进一步精确化。以便使他们能够消除多余的动作和肌肉的过分紧张情况。并且通过一定的比赛环境进一步克服各种干扰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在这一阶段运动员的运动负荷量可以增加,运动强度比前一阶段略有提高。因此我们安排类似比赛的环境,逐步提高他们的动作质量和训练程度。
第三阶段动作技术的熟练阶段,在此阶段我们主要任务是培养运动员的自我校正错误动作的能力,进一步使运动员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自动化程度。使他们“有意识”地完成动作到“无意识”的习惯性地完成动作,进而培养在各种条件下灵活自如地运用所掌握的动作的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新技术。
我们在进行技术动作训练时要做如下基本要求:一、运动员必须建立准确的技术感念。以便在训练时使他们有一个清晰正确的判断和认识。二、运动员要尽可能多掌握基本技术动作。使他们在训练时能够起到正确的相互促进作用。三、我们借多媒体教学设备,有选择的播放相关运动比赛实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动力,端正他们的动机,不失时机的巩固训练效果。我们组织校队训练按学科的周期培训训练方法循序渐进、按歩进行,奠定基础。五、我们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形式,不致使训练枯燥单一。
三、教练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带好队员的关键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一名教练员,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了解各项专业训练并掌握现代运动训练基本理论的知识和科学的训练方法,了解各项专业的训练最新成果。根据队员的年龄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训练。我们的训练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各个年龄阶段生长发育规律,因材施教把握好运动员的运动负荷量,科学安排,带出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学校体育队。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大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