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送你三十里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hu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诚待友,古今同此一理。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当年,他隐居湘西石船山下,筑草堂而居,潜心著书立说,人称“船山先生”。有一天,一位朋友来拜访他。王夫之十分高兴,连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时王夫之家里很穷,尽管如此,但他还是倾其所有,置办酒菜。他与朋友相对而坐,把酒对酌,大有一醉方休的势头。天色将晚,朋友起身告辞,依依惜别。王夫之本想多送朋友一段路。然而自己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只得起身恭送朋友三步,便郑重地对朋友说:“你多加保重,我心送你三十里。”朋友拱手而别,走了十五里,忽然想起雨伞忘在了王夫之家中,又急忙往回赶。等他转回到王夫之家门口,他看见王夫之还毕恭毕敬地站在原地,心里默念着时间,“心送”朋友走完三十里。朋友原认为王夫之只是说说而已,谁知王夫之不是仅把话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切切实实地做到了。朋友为王夫之如此诚心诚意、说一不二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以诚交友,这是交友的重要之道。只有与人以诚相交,才能赢得他人的一片爱心,才能使友谊天长地久。贾植芳生前是复旦大学教授。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贾植芳与胡风交了朋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解放初期,胡风被打成反革命,遭受了牢狱之灾。就在报纸发表“胡风反革命集团”第一批材料的第三天,上海高教局领导以开会为名,把贾植芳叫到办公室,问他:“胡风搞的是什么阴谋?”贾植芳毫不犹豫地回答:“胡风按正常组织手续向中央提意见,又不是在马路上撒传单,怎么是阴谋呀?”领导听了后,生气地质问他:“你还敢为胡风辩护!你跟胡风是什么关系?”贾植芳毫无惧色地从容回答:“我跟胡风是写文章的朋友,在旧社会共患过难,他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我,就是这么个关系!”当晚,贾植芳就被带进了看守所。从此以后,贾植芳度过了25年不见天日的时光。即使如此,他也始终坚信,胡风“没有做错,他是个好人,我决不能出卖他”。贾植芳被平反后,他依然无怨无悔。贾植芳与朋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诚实正直,不欺不弃,如此以诚待友,实在令人心仪不已,敬重有加。
  西哲席勒说:“真正的友谊是诚挚的和大胆的。”友谊是一杯醇美的酒,它浓郁醉人,芬芳四溢。每个人在漫长而又短促的人生之旅中,无不需要朋友所给友情的滋润与慰藉。但一个人想得到真正的友情,需要自己去爱,去呵护,需要自己真挚和诚恳。我们应当像王夫之等人那样对朋友无比真诚。
  诚心实意地对待朋友,得友;虚情假意地對待朋友,失友。待友以诚,就能得到朋友的真心,就能得到可贵的友情,就能让自己与他人、与朋友永远相处在和谐的关系中。
   (编辑 慕容吟)
  
其他文献
单位离家很近,去上班时却要过一个小坡。每天早晨我骑着车子艰难地逆坡而上时看到马路对面的人们正得意地骑着车子顺坡而下。心里难免会有一些醋意和抱怨,为什么如意生活总在别处?有一天下班,骑着车子顺坡而下,看到马路对面的人也正艰难地蹬着车子逆坡而行,心中便滋生几分得意,全然忘记了自己逆坡而上时的醋意和嫉妒。  想一想,人生何尝又不是一次次的顺坡与逆坡?上学、升职、高人相助都是骑着车子顺坡而下的过程,此时的
父亲是家中的“天”。有“天”在,则阖家清风朗月,四海靖宁。每每望着“天”的背影,我都会读出一腔感动和敬畏——不独他是父亲,也是因为那些定格在记忆中的姿势。  ——那是父爱的姿势。  父亲是一位老兵。从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人连死都不怕,还能怕什么?他怕,他怕作为他儿子的我有个闪失。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天下午,天黑得像锅底,闷雷阵阵,顷刻间硕大的雨点凌空砸下。放学了,我望着天地间无头无尾的雨不知所措。
民国时期,中国围棋大师吴清源到了日本。不久年轻的吴清源运用自己的“新布局”,震动了整个日本棋坛。日本围棋界至尊——本因坊当然不会不闻不问。所谓的本因坊乃是日本棋界的一种制度,与皇帝年号极其相似,以往均是一人过世或退休后,便会由当时另一棋力最高的人担任,可谓名高望重,真是无比的尊荣。当时的本因坊是秀哉,他看过吴清源的布局后,认为过于标新立异而不足取,既然两派因此见解不同,最好的办法就是二者对决,一较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奇特、最具唯一性的主题乐园,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修斯乐园,一直深受世界各地的儿童及其家长们的喜爱,平均每天有上千万人次的游客来到这座11英亩大的乐园。  走进这座乐园,呈现在你眼前的所有景象都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弯”——道路景点指示牌是弯的,向上的台阶是弯的,公园的栅栏是弯的,就连旋转木马的支撑柱和过山车也都是弯的。再看看乐园里的树木,也同样是各种奇形怪状的弯曲型——环状的
大学毕业后,凭着在学校的优异表现,我很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大型公司。我深知这份工作是我人生创业的开始,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从上班的第一天起,我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4年后,我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当上了业务主管,事业有了一定的起色。  虽然工作有了起色,但我深深地记得这4年的时光中我经历的酸甜苦辣。前段时间,因为管理上的一些问题,我与经理发生了严重分岐,我们互不相让,最终争吵
那年初冬,我赋闲在家,整天无所事事,便隔三差五地爬上我居住的那座七层楼去散心。往往一待就是小半天,看云舒云卷,观日出日落。  不知是被人淘汰呢,还是遭人废弃?楼顶平台上横七竖八地杵着10来盆叫不上名字的花木,它们荒芜落寞,无人问津。  原先,我没怎么在意,总是视而不见;后来,随着登楼次数的增多,开始瞅那么几眼;最后,发自内心地关注起来。我知道那些花盆有几个是塑料的,有几个是粗瓷的,还有一个竟是用烂
美国《妇女家庭》杂志的编辑爱德华·包克,从小就沉浸在一种想法中:立志有一天他要创办一种杂志。  由于他树立了自己奋斗的明确目标,所以他时时留心和捕捉着每个机会。有一回,他看见一个人打开一包香烟时,从中抽出一张纸条,随即把它扔掉。包克拾起这张纸条,见那上面印着一个著名女演员的照片,下面有一行字,这是一套照片中的一幅。包克把照片翻过来,发现它的背面竟然是空白的。  包克立即感到这是个机会。他推断:如果
我们在七月初可以离校,最晚七月二十三日必须全部搬出宿舍,于是我们有二十多天时间安排离开的日子,并且频繁参与到别人的离别中去。普通人的离别总是仓促和草率的,人们一般不会把力气花在如何结束上,不管是结束一次聚会还是结束大学四年,或者结束这一生。人们总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相聚上,张罗一个饭局,组织一次聚会,邀请大人物,操办大事。无数的离别在事后回想起来总是让人觉得遗憾,意犹未尽,仓皇而粗鲁。  或许早早认
公司里新来了一批员工,其中有两个年轻人大毛和小敏,他俩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大学刚毕业,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公司决定先试用三个月,看看他们能否适应工作。  他们开始工作了,每天东奔西跑去联系客户。他们做的是同样的工作,但是两个人的精神面貌却大不相同。  大毛整天乐呵呵的,问他为什么这么开心,他说:这家公司好,员工待遇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进了这家公司,再过几个月我就会成为它的正式员工了……呵呵,多美啊
我喜欢搞些收藏,国庆到一朋友处玩,他珍藏有加,收藏一精美彩绘人物册,但从不轻易示人,经不住我们的软磨硬缠,友人最后还是让我们大饱眼福。只见册页通篇绘就工笔仕女,人物神态优雅自然细腻,线条流暢,几可传神,实乃妙笔天成、难得一见之精品!细细读罢此册,心中感慨万千。如此瑰宝非我所藏,怎不令人心生遗憾?  收藏很容易使人痴迷,正如俗话说,不痴不迷难以收藏。刚开始收藏的人,都有一种急切的心态,总想赶紧把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