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伟大人格 拓展德育内涵——《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有感

来源 :中学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zmf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3月17日,在英国伦敦郊区海格特公墓举行了葬礼,葬礼简朴、庄重。在安葬这位伟人的时候,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挚友,用英语发表了这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对马克思一生的伟大功绩做了高度概括,高屋建瓴而又充满感情。
其他文献
微信舆情是自媒体舆情的一种,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微信舆情具有参与行为高、话题以个体为中心、以围观和评论为主、对政治民生等热点话题关注度低等特点。此外,微信参与意
【正】08年7月,我被分配到二年级三班担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工作。早就听说这个班级有些孩子很"特别"。我在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的同时,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好这份工作,
《费尔巴哈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成熟时期的重要著作。恩格斯在著作中对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宗教哲学进行了深入批判,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系统阐述了其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宗
高一学生就如同朱自清笔下的春天那样“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如何引导这个“娃娃”学会观察生活、感知生活、描述生活,从而写出更具生活气息、更有语文味的作文已然是高一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我们不妨静下心来,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和最易让学生接受的方法带领学生观察、思考、体悟生活和社会,用最质朴的文字书写最真挚的感情,从而在字里行间表现学生的生活之思、理想之思、家国之思等。笔者思考,高一学
期刊
【正】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不难,不厌却难;诲人不难,不倦却难。孔夫子一生反复表白,自己别无长处,唯此而已。也正是这"不厌"和"不倦",孔子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至今无
"活动·探究"单元教学是基于单元主题和单元目标建构学习任务群,细化学习项目,整合形成新的秩序,将诸多语文元素,有机融入的活动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实施是其中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