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深入分析了《咏水仙》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以及其所体现出的意境,阐述了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自然观以及它的美学特色,从而得出结论:这首诗歌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其所形成的唯美意境。
关键词: 《咏水仙》 浪漫主义诗歌 和谐与唯美 意境
一、导言
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也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最伟大和最有影响的诗人,1843年荣膺“桂冠诗人”,与柯尔律治、骚塞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的诗以描写自然风光、田园景色、乡民村姑、少男少女闻名于世,其文笔朴素清新,自然流畅,一反新古典主义平板、典雅的风格及古典主义雅致雕饰的诗风,强调“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以其纯朴清新的语言描写大自然中的景物和人物,以及人们的生活,抒发其感受和沉思,开创了探索和发掘人的内心的现代诗风。华兹华斯热爱自然,经常用诗歌来讴歌自然,《咏水仙》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笔者在此对这首诗展开分析,以体现其和谐与唯美的意境。
二、主体
1.诗歌背景介绍
《咏水仙》这首诗写于华兹华斯从法国回来不久的1804年,发表于1808年,是诗人抒情诗的代表作。诗人带着对自由的向往去了法国,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但法国革命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随之而来的是混乱。诗人的失望和所受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后来他在朋友和妹妹的帮助下,情绪才得以艰难地恢复。这首诗就写于诗人的心情平静之后不久。通过诗歌,诗人把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转移到了对自然的热情歌颂中去,从而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其所形成的唯美意境。
2.诗歌分析
《咏水仙》全诗为抑扬格四音步,共分为四节,每节共六行,其压韵结构为ababcc。诗歌语言优美,用词简单,所描述的也是生活中及自然界中常见的植物——水仙。诗人通过对水仙的赞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及歌颂,诠释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之美,以及人类心灵与物质世界的高度融合,向我们展现了一副唯美的画卷。下面笔者分节介绍其内容及所产生的意境。
在诗歌的第一节中,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朵孤独的流云,独自在高高的天空中飘来飘去,孤傲的诗人发现一大片金色的水仙,它们欢快地遍地开放,随风飘荡。这几行诗句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诗人看见一大片在湖畔怒放的水仙花,不禁心旷神怡。诗人化身为水仙,使自己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表现了诗人渴望像流云一样,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遨游,自由地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诗人以非凡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一副生动的自然画卷:流云、水仙一高一低,互为映衬,一起随风舞动,形成了独特、优雅、生动的自然景观。
第二节,诗人着力地描写了一望无边的水仙。水仙很多,如天上的星星,都在闪烁。水仙似乎是动的,沿着弯曲的海岸线向前方伸展,一眼望去,万朵水仙随风舞动。本节诗中通过描写水仙花随风妙曼生动的姿态、朵朵美丽晶莹如星的美景,以及湖水粼粼碧波的景色,展示了一幅恬淡快乐的大自然画面。通过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以水仙的动态与水岸的静态相映衬、相结合,诗人极力赞美了万朵水仙所形成的壮观景色,突出了自然界中水仙与其它事物的和谐,勾勒出了唯美的意境。
第三节,诗人巧妙地把湖波粼粼与水仙花相比,衬托了水仙花的欢快,表达了欢乐的水仙花带给人的愉悦之情。全诗的写景到此结束。紧跟着诗人笔锋一转,由景及情,想到“乐侣”,于是水仙怒放转化成了心花怒发,自然界与心灵感而成一体,凝望的结果是将眼前的美景化作心中的美景,这种精神的结晶自然“竟成精神宝”,它永远以美的意象慰藉诗人。此时,在诗人的心中,水仙已经不是一种植物了,而是一种象征,代表了一种灵魂,代表了一种精神。诗人为有这样的旅伴而欢欣鼓舞、欢呼跳跃。在诗人的心中,水仙代表了自然的精华,是自然心灵的美妙表现,使诗人的心灵得到升华。这一诗节不仅为读者描绘了一副大自然恬淡快乐的画面,而且渲染了心灵的愉悦之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以及所形成的唯美的意境。
第四节,由于欢快的水仙并不能时时伴在诗人的身边,诗人心中不时冒出忧郁孤寂的情绪。但当诗人的脑海深处不时浮现水仙那美妙的景象时,诗人就情绪振奋,欢欣鼓舞。诗人离开了水仙,心灵就失去了寄托,只有水仙才能使诗人愉悦,只有水仙所代表的自然与诗人融为一体,才能和谐,才能体现唯美。这时诗人写出了一种对社会、世界的感受:那高傲、纯洁的灵魂在现实的世界只能郁郁寡欢。可以说,诗人的一生只在自然中找到了寄托。而那平静、欢欣的水仙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诗人的心灵和水仙的景象融合了,和谐与唯美的意境最终又一次展现在读者面前。
《咏水仙》这首诗歌的基调是浪漫的,同时带着浓烈的象征主义色彩。这首诗虽然是在咏水仙,但同时也是诗人自己心灵的抒发和感情的外化。诗人有强烈的表达自我的意识,那在山谷上的高傲形象,那水仙的欢欣,那郁郁的独眠或是诗人自己的描述,或是诗人内心的向往。诗人的心灵又是外向的,在自然中找到了自己意识的象征。那自然就进入了诗人的心灵,在诗人的心中化为了象征的意象。物质世界与内心世界融为一体,人与自然达到了真正的和谐。这时,整篇诗歌给人以美的享受,把人带入到了唯美的意境中去。
3.诗歌所体现的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是其整个诗学思想的基础。诗人自己曾说过:“自然不潮湿不会背叛一颗爱它的心灵。”人们热爱大自然,然而受益的也是他们自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示了一幅唯美的画卷。通过分析华兹华斯的这首自然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自然观,即自然是神性、理性、人性的结合体。
首先,诗歌包含着浓郁的哲理。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的美一起以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体现了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精神之间的互动关系。水仙这样的自然景物有着和与人一样相近的精神和个性,整个自然界都充满了不朽的宇宙精神,它与人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人生本质相通,谁的精神与自然的精神达到一致与和谐,谁就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向人们发出了“回到自然中去,与大自然精神沟通”的呼唤。人在孤独寂寞时,投身到自然中去,那里是人释放灵魂的最佳去处。在这首诗歌中,水仙花富有灵性,且与人生构成有机和谐的一体,自然崇拜倾向充溢其中,诗人把自然视为圣灵体现的最高境界,把人与自然的相处看作一幅和谐、唯美的画卷。
其次,诗作也展示了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寻找安慰、寻找人性最后归宿的情怀。在诗人看来,大自然能够启迪人性中博爱善良的感情,能够抚慰人的心灵创伤,使人得到真正的幸福。如诗中所写:“每当小憩榻上躺,精神空虚心忧伤。”唯有水仙的景色,即大自然的景色,“孤寂之中乐无边”,使“我心洋溢喜与悦,共随水仙舞翩翩”。“诗人但觉心中喜,为有乐侣来作伴”的诗句,就深刻地体现了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精神之间的互动关系:谁的精神与自然的精神达成一致与和谐,谁就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4.诗歌的艺术特色
本诗在艺术上体现了浪漫主义诗歌注重主观抒情的特点,通过对水仙花的赞美和讴歌,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强烈的挚爱之情,“是诗人强烈情感的流露”(华兹华斯)。它的形式及律格自由舒展,不受古典主义诗歌戒律的束缚,言语清淡、朴素、平实。诗人采用借景抒情、以花传意、动静结合的笔法,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倾情描绘了水仙之美,诗中蕴含意境美、修辞美、音韵美等美学特色。读者从这首诗歌的美学特色中,能够领略其和谐与唯美的意境。
三、结语
《咏水仙》这首诗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无数读者都被它所深深地吸引。从优美简单的语言、浪漫明快的语调、浓厚透彻的哲理中,我们品味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体验了美妙的诗歌美学和艺术,从而欣赏了一幅由华兹华斯所描绘的人与自然相处和谐而又唯美的画卷。当然,这首诗在语言上很有话语特色,这有待读者以后进一步去研究。
参考文献:
[1]罗翠琼.浅析华兹华斯《咏水仙》的美学特色[J].广西:百色学院学报,2006.5.
[2]何功杰.英诗选读[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3]王佩兰,马茜,黄际英.英国文学史作品及作品选读[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 《咏水仙》 浪漫主义诗歌 和谐与唯美 意境
一、导言
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也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最伟大和最有影响的诗人,1843年荣膺“桂冠诗人”,与柯尔律治、骚塞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的诗以描写自然风光、田园景色、乡民村姑、少男少女闻名于世,其文笔朴素清新,自然流畅,一反新古典主义平板、典雅的风格及古典主义雅致雕饰的诗风,强调“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以其纯朴清新的语言描写大自然中的景物和人物,以及人们的生活,抒发其感受和沉思,开创了探索和发掘人的内心的现代诗风。华兹华斯热爱自然,经常用诗歌来讴歌自然,《咏水仙》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笔者在此对这首诗展开分析,以体现其和谐与唯美的意境。
二、主体
1.诗歌背景介绍
《咏水仙》这首诗写于华兹华斯从法国回来不久的1804年,发表于1808年,是诗人抒情诗的代表作。诗人带着对自由的向往去了法国,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但法国革命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随之而来的是混乱。诗人的失望和所受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后来他在朋友和妹妹的帮助下,情绪才得以艰难地恢复。这首诗就写于诗人的心情平静之后不久。通过诗歌,诗人把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转移到了对自然的热情歌颂中去,从而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其所形成的唯美意境。
2.诗歌分析
《咏水仙》全诗为抑扬格四音步,共分为四节,每节共六行,其压韵结构为ababcc。诗歌语言优美,用词简单,所描述的也是生活中及自然界中常见的植物——水仙。诗人通过对水仙的赞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及歌颂,诠释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之美,以及人类心灵与物质世界的高度融合,向我们展现了一副唯美的画卷。下面笔者分节介绍其内容及所产生的意境。
在诗歌的第一节中,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朵孤独的流云,独自在高高的天空中飘来飘去,孤傲的诗人发现一大片金色的水仙,它们欢快地遍地开放,随风飘荡。这几行诗句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诗人看见一大片在湖畔怒放的水仙花,不禁心旷神怡。诗人化身为水仙,使自己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表现了诗人渴望像流云一样,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遨游,自由地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诗人以非凡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一副生动的自然画卷:流云、水仙一高一低,互为映衬,一起随风舞动,形成了独特、优雅、生动的自然景观。
第二节,诗人着力地描写了一望无边的水仙。水仙很多,如天上的星星,都在闪烁。水仙似乎是动的,沿着弯曲的海岸线向前方伸展,一眼望去,万朵水仙随风舞动。本节诗中通过描写水仙花随风妙曼生动的姿态、朵朵美丽晶莹如星的美景,以及湖水粼粼碧波的景色,展示了一幅恬淡快乐的大自然画面。通过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以水仙的动态与水岸的静态相映衬、相结合,诗人极力赞美了万朵水仙所形成的壮观景色,突出了自然界中水仙与其它事物的和谐,勾勒出了唯美的意境。
第三节,诗人巧妙地把湖波粼粼与水仙花相比,衬托了水仙花的欢快,表达了欢乐的水仙花带给人的愉悦之情。全诗的写景到此结束。紧跟着诗人笔锋一转,由景及情,想到“乐侣”,于是水仙怒放转化成了心花怒发,自然界与心灵感而成一体,凝望的结果是将眼前的美景化作心中的美景,这种精神的结晶自然“竟成精神宝”,它永远以美的意象慰藉诗人。此时,在诗人的心中,水仙已经不是一种植物了,而是一种象征,代表了一种灵魂,代表了一种精神。诗人为有这样的旅伴而欢欣鼓舞、欢呼跳跃。在诗人的心中,水仙代表了自然的精华,是自然心灵的美妙表现,使诗人的心灵得到升华。这一诗节不仅为读者描绘了一副大自然恬淡快乐的画面,而且渲染了心灵的愉悦之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以及所形成的唯美的意境。
第四节,由于欢快的水仙并不能时时伴在诗人的身边,诗人心中不时冒出忧郁孤寂的情绪。但当诗人的脑海深处不时浮现水仙那美妙的景象时,诗人就情绪振奋,欢欣鼓舞。诗人离开了水仙,心灵就失去了寄托,只有水仙才能使诗人愉悦,只有水仙所代表的自然与诗人融为一体,才能和谐,才能体现唯美。这时诗人写出了一种对社会、世界的感受:那高傲、纯洁的灵魂在现实的世界只能郁郁寡欢。可以说,诗人的一生只在自然中找到了寄托。而那平静、欢欣的水仙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诗人的心灵和水仙的景象融合了,和谐与唯美的意境最终又一次展现在读者面前。
《咏水仙》这首诗歌的基调是浪漫的,同时带着浓烈的象征主义色彩。这首诗虽然是在咏水仙,但同时也是诗人自己心灵的抒发和感情的外化。诗人有强烈的表达自我的意识,那在山谷上的高傲形象,那水仙的欢欣,那郁郁的独眠或是诗人自己的描述,或是诗人内心的向往。诗人的心灵又是外向的,在自然中找到了自己意识的象征。那自然就进入了诗人的心灵,在诗人的心中化为了象征的意象。物质世界与内心世界融为一体,人与自然达到了真正的和谐。这时,整篇诗歌给人以美的享受,把人带入到了唯美的意境中去。
3.诗歌所体现的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华兹华斯的自然观是其整个诗学思想的基础。诗人自己曾说过:“自然不潮湿不会背叛一颗爱它的心灵。”人们热爱大自然,然而受益的也是他们自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示了一幅唯美的画卷。通过分析华兹华斯的这首自然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自然观,即自然是神性、理性、人性的结合体。
首先,诗歌包含着浓郁的哲理。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的美一起以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体现了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精神之间的互动关系。水仙这样的自然景物有着和与人一样相近的精神和个性,整个自然界都充满了不朽的宇宙精神,它与人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人生本质相通,谁的精神与自然的精神达到一致与和谐,谁就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向人们发出了“回到自然中去,与大自然精神沟通”的呼唤。人在孤独寂寞时,投身到自然中去,那里是人释放灵魂的最佳去处。在这首诗歌中,水仙花富有灵性,且与人生构成有机和谐的一体,自然崇拜倾向充溢其中,诗人把自然视为圣灵体现的最高境界,把人与自然的相处看作一幅和谐、唯美的画卷。
其次,诗作也展示了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寻找安慰、寻找人性最后归宿的情怀。在诗人看来,大自然能够启迪人性中博爱善良的感情,能够抚慰人的心灵创伤,使人得到真正的幸福。如诗中所写:“每当小憩榻上躺,精神空虚心忧伤。”唯有水仙的景色,即大自然的景色,“孤寂之中乐无边”,使“我心洋溢喜与悦,共随水仙舞翩翩”。“诗人但觉心中喜,为有乐侣来作伴”的诗句,就深刻地体现了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精神之间的互动关系:谁的精神与自然的精神达成一致与和谐,谁就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4.诗歌的艺术特色
本诗在艺术上体现了浪漫主义诗歌注重主观抒情的特点,通过对水仙花的赞美和讴歌,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强烈的挚爱之情,“是诗人强烈情感的流露”(华兹华斯)。它的形式及律格自由舒展,不受古典主义诗歌戒律的束缚,言语清淡、朴素、平实。诗人采用借景抒情、以花传意、动静结合的笔法,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倾情描绘了水仙之美,诗中蕴含意境美、修辞美、音韵美等美学特色。读者从这首诗歌的美学特色中,能够领略其和谐与唯美的意境。
三、结语
《咏水仙》这首诗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无数读者都被它所深深地吸引。从优美简单的语言、浪漫明快的语调、浓厚透彻的哲理中,我们品味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体验了美妙的诗歌美学和艺术,从而欣赏了一幅由华兹华斯所描绘的人与自然相处和谐而又唯美的画卷。当然,这首诗在语言上很有话语特色,这有待读者以后进一步去研究。
参考文献:
[1]罗翠琼.浅析华兹华斯《咏水仙》的美学特色[J].广西:百色学院学报,2006.5.
[2]何功杰.英诗选读[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3]王佩兰,马茜,黄际英.英国文学史作品及作品选读[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