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籍,是一把开启智慧之门、解答心中所想的钥匙。如何解答稚嫩的儿童心里的无数个为什么?如何让儿童自己在书籍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如何通过书籍来吸引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望,让儿童带着自己的兴趣去读书,而非漫无目的地读书呢?这些都成了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 塑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的创建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例如,家庭中专门为儿童创建一个阅读的环境,配备专门的书架、书桌。在学校中,结合教育的主题目标,配备各种有利于教育事业的阅读刊物,通过设置一些阅读角、阅读区等,为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学校还应定期地向儿童推荐优秀书籍,使儿童能自己主动地接触与选择书籍,做到真正的喜欢阅读,并从中获益。另外,我们也要考虑儿童在阅读时的心理感受,不能让他们感觉到有压力,要让他们感觉到宽松与自由的氛围,让他们从心理上感觉到平等且舒适。例如,在一些阅读场所播放有利于阅读的音乐等,使儿童能在舒缓的音乐中放松地阅读。同时,我们也要为儿童提供比较科学的阅读引导和指导,做到以儿童为主体进行阅读中的互动以及游戏的延伸和交流,营造一个开放、宽松的良好的阅读环境。如根据我们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对阅读的刊物等一切事物进行严谨、科学地研究,内容由我们最精良的专家团队、编辑队伍和作家团队来共同打造,为儿童提供更多的符合他们年龄段的、丰富多彩的读物。
此外,儿童的阅读受到成年人的影响比较大,成年人应该发挥好引导作用,引导儿童做到有持续阅读的时间、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积极健康的阅读情绪,使儿童能够更好地阅读,使阅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强化教师在阅读时的情绪状态和朗读技巧
儿童爱上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作品的内容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教师在朗读时情感、情绪的流露也会对儿童造成影响。教师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那些表达事物形象的词语,要通过朗读,使儿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很硬的朗读功夫。同时教师在朗读中也要与儿童进行亲情沟通,营造一个温馨而又宽松的氛围,让儿童能够享受听读的过程。
例如,教师在朗读的时候放一些与所读文章的情节相适应的音乐,并与儿童进行互动,通过肢体与眼神来使儿童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关注。这样,不管什么样的文章和多么枯燥的故事,都能给儿童一个美好的回忆,使他们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使他们对文章更有兴趣,更愿意翻开这些能让自己感觉到幸福的文章,一遍一遍津津有味地读。这样,久而久之,儿童就有了阅读的兴趣。
三、 強化家长对儿童所需图书的认识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儿童的一些习惯、爱好的培养都少不了家长的共同参与。儿童在家庭中的时间往往是最多的,他们受到家长的影响也同样比较多。所以,我们有必要经常性地和家长联系沟通,提高家长对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所需图书的认识,帮助家长转变“轻道德,重智力”的教育观念,使家长能够掌握并且运用正确、科学的育儿知识,让他们能在自己孩子的不同年龄段给予孩子相应的书籍来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不要过于强迫孩子读书,而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自己喜欢上书籍,产生很好的阅读兴趣。
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既满足了孩子对书籍的需求和渴望,同时也使得家庭间更具有亲和力,更能促进两代人的交流。家长与孩子对书籍的讨论,增进了家庭之间的和睦和温馨,也给儿童营造了一个温馨宽松的阅读氛围。例如,家庭中可以规定每天的某个时间段是集体读书的时间,并通过对一些比较有娱乐性的刊物进行戏剧化的表演来增强读书的趣味性。如爸爸和孩子扮演《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的人物来对话。这样,孩子肯定会对这本书感兴趣,他就会去读这样的刊物,慢慢的,就养成了对阅读的兴趣。
四、开展丰富的、多样性的读书活动
要使儿童喜欢读书,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培养他们喜欢读书的热情。而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就是培养儿童兴趣爱好的最主要的催化剂。所有的儿童都是好动不好静的,一些成功的活动能调动起他们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兴趣。
1.开设一个故事会
故事本身就是一种用口语表述的文学,往往在有好的故事的时候,儿童总会对故事的情节有一种幻想,以及对情节产生矢志不渝的探究欲望,进而引发他们对故事的探究,这样他们就会翻阅书籍,并且对书籍产生兴趣。
“故事会”的开展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开始由专业人员给儿童讲述,以后就可以用“故事大王”的比赛模式来吸引儿童自己讲述,每次赛后产生一个擂主。这样的活动能够发展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锻炼他们在众人面前的胆量,从而吸引更多的儿童去读书,来满足自己登顶擂主的心理需求。
2.播放一些制作精良的儿童片、动画片
深受儿童喜爱的儿童片、动画片等都有配套的图书。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图书馆定期为儿童播放一些儿童片、动画片,用多种媒介来培养儿童对图书的兴趣,就像故事一样,只要内容新颖,制作精良,大多都能吸引儿童的兴趣,并且使儿童对原书产生兴趣。一些通俗易懂的图书,并且是和动画片、儿童片相配套的,都能很快受到儿童的喜爱。例如,《名侦探柯南》《蜡笔小新》等书籍和动画片的上架,立刻成了儿童热爱的书籍和动画片,大家都竞相借阅和观看。
3.指导儿童将故事中的艺术形象进行角色扮演
将儿童都了解的动画片、儿童片,或者是图书上的故事情节,通过一些简单的对话、简单的序幕表现出来,并给予表现好的儿童奖励。这样既能增加儿童对看过的动画片、儿童片、图书的印象,也能活跃气氛;既能培养儿童的艺术性质,也能激励儿童更加仔细、认真地读书。例如,《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让儿童自己分角色扮演王后、巫婆、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王子、国王、士兵等,在表演的过程中,儿童就会对这个故事产生兴趣,进而产生阅读《格林童话》的欲望。
4.扩大阅读量和阅读面
扩大阅读量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儿童的阅读量大,阅读面广,摘抄量大,随之带来的就是他们思想的开放、思维的活跃、视野的开阔,同时也能促使他们的写作量扩大,写作内容更加丰富,写作面增大,从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儿童的文化素养,培养儿童各方面的兴趣爱好。我们可以给儿童推荐大量的与他们所熟悉的内容相关联的书籍。例如,在学习《我的父亲李大钊》后,给孩子们提供和这篇文章有关联的《李大钊》《李大钊先生》等书籍,这样就扩大了他们的阅读量。我们还可以针对儿童不同的年龄段,给他们提供相适应的书籍,以此来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例如,从儿童感兴趣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格林童话》再到《我的父亲李大钊》,这样一步一步地扩大他们的阅读面。
21世纪的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世纪的主人。在提倡“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儿童”的今天,如何能够让儿童自主、自愿地学习,如何能够使儿童具有良好的兴趣爱好,这样的问题一天一天的变得敏感起来。为了21世纪的主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面对各种挑战,我们更应该培养以及引导他们展开兴趣的双翼,去翱翔辽阔的天空,去探索浩瀚的海洋。我们要通过教师的自主引导和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儿童具备自主、自愿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感觉到书中的乐趣、知识的美好,从而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责编 刘宇帆)
一、 塑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的创建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例如,家庭中专门为儿童创建一个阅读的环境,配备专门的书架、书桌。在学校中,结合教育的主题目标,配备各种有利于教育事业的阅读刊物,通过设置一些阅读角、阅读区等,为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学校还应定期地向儿童推荐优秀书籍,使儿童能自己主动地接触与选择书籍,做到真正的喜欢阅读,并从中获益。另外,我们也要考虑儿童在阅读时的心理感受,不能让他们感觉到有压力,要让他们感觉到宽松与自由的氛围,让他们从心理上感觉到平等且舒适。例如,在一些阅读场所播放有利于阅读的音乐等,使儿童能在舒缓的音乐中放松地阅读。同时,我们也要为儿童提供比较科学的阅读引导和指导,做到以儿童为主体进行阅读中的互动以及游戏的延伸和交流,营造一个开放、宽松的良好的阅读环境。如根据我们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对阅读的刊物等一切事物进行严谨、科学地研究,内容由我们最精良的专家团队、编辑队伍和作家团队来共同打造,为儿童提供更多的符合他们年龄段的、丰富多彩的读物。
此外,儿童的阅读受到成年人的影响比较大,成年人应该发挥好引导作用,引导儿童做到有持续阅读的时间、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积极健康的阅读情绪,使儿童能够更好地阅读,使阅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强化教师在阅读时的情绪状态和朗读技巧
儿童爱上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作品的内容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教师在朗读时情感、情绪的流露也会对儿童造成影响。教师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那些表达事物形象的词语,要通过朗读,使儿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很硬的朗读功夫。同时教师在朗读中也要与儿童进行亲情沟通,营造一个温馨而又宽松的氛围,让儿童能够享受听读的过程。
例如,教师在朗读的时候放一些与所读文章的情节相适应的音乐,并与儿童进行互动,通过肢体与眼神来使儿童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关注。这样,不管什么样的文章和多么枯燥的故事,都能给儿童一个美好的回忆,使他们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使他们对文章更有兴趣,更愿意翻开这些能让自己感觉到幸福的文章,一遍一遍津津有味地读。这样,久而久之,儿童就有了阅读的兴趣。
三、 強化家长对儿童所需图书的认识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儿童的一些习惯、爱好的培养都少不了家长的共同参与。儿童在家庭中的时间往往是最多的,他们受到家长的影响也同样比较多。所以,我们有必要经常性地和家长联系沟通,提高家长对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所需图书的认识,帮助家长转变“轻道德,重智力”的教育观念,使家长能够掌握并且运用正确、科学的育儿知识,让他们能在自己孩子的不同年龄段给予孩子相应的书籍来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不要过于强迫孩子读书,而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自己喜欢上书籍,产生很好的阅读兴趣。
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既满足了孩子对书籍的需求和渴望,同时也使得家庭间更具有亲和力,更能促进两代人的交流。家长与孩子对书籍的讨论,增进了家庭之间的和睦和温馨,也给儿童营造了一个温馨宽松的阅读氛围。例如,家庭中可以规定每天的某个时间段是集体读书的时间,并通过对一些比较有娱乐性的刊物进行戏剧化的表演来增强读书的趣味性。如爸爸和孩子扮演《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的人物来对话。这样,孩子肯定会对这本书感兴趣,他就会去读这样的刊物,慢慢的,就养成了对阅读的兴趣。
四、开展丰富的、多样性的读书活动
要使儿童喜欢读书,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培养他们喜欢读书的热情。而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就是培养儿童兴趣爱好的最主要的催化剂。所有的儿童都是好动不好静的,一些成功的活动能调动起他们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兴趣。
1.开设一个故事会
故事本身就是一种用口语表述的文学,往往在有好的故事的时候,儿童总会对故事的情节有一种幻想,以及对情节产生矢志不渝的探究欲望,进而引发他们对故事的探究,这样他们就会翻阅书籍,并且对书籍产生兴趣。
“故事会”的开展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开始由专业人员给儿童讲述,以后就可以用“故事大王”的比赛模式来吸引儿童自己讲述,每次赛后产生一个擂主。这样的活动能够发展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锻炼他们在众人面前的胆量,从而吸引更多的儿童去读书,来满足自己登顶擂主的心理需求。
2.播放一些制作精良的儿童片、动画片
深受儿童喜爱的儿童片、动画片等都有配套的图书。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图书馆定期为儿童播放一些儿童片、动画片,用多种媒介来培养儿童对图书的兴趣,就像故事一样,只要内容新颖,制作精良,大多都能吸引儿童的兴趣,并且使儿童对原书产生兴趣。一些通俗易懂的图书,并且是和动画片、儿童片相配套的,都能很快受到儿童的喜爱。例如,《名侦探柯南》《蜡笔小新》等书籍和动画片的上架,立刻成了儿童热爱的书籍和动画片,大家都竞相借阅和观看。
3.指导儿童将故事中的艺术形象进行角色扮演
将儿童都了解的动画片、儿童片,或者是图书上的故事情节,通过一些简单的对话、简单的序幕表现出来,并给予表现好的儿童奖励。这样既能增加儿童对看过的动画片、儿童片、图书的印象,也能活跃气氛;既能培养儿童的艺术性质,也能激励儿童更加仔细、认真地读书。例如,《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让儿童自己分角色扮演王后、巫婆、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王子、国王、士兵等,在表演的过程中,儿童就会对这个故事产生兴趣,进而产生阅读《格林童话》的欲望。
4.扩大阅读量和阅读面
扩大阅读量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儿童的阅读量大,阅读面广,摘抄量大,随之带来的就是他们思想的开放、思维的活跃、视野的开阔,同时也能促使他们的写作量扩大,写作内容更加丰富,写作面增大,从而能更有效地提高儿童的文化素养,培养儿童各方面的兴趣爱好。我们可以给儿童推荐大量的与他们所熟悉的内容相关联的书籍。例如,在学习《我的父亲李大钊》后,给孩子们提供和这篇文章有关联的《李大钊》《李大钊先生》等书籍,这样就扩大了他们的阅读量。我们还可以针对儿童不同的年龄段,给他们提供相适应的书籍,以此来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例如,从儿童感兴趣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格林童话》再到《我的父亲李大钊》,这样一步一步地扩大他们的阅读面。
21世纪的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世纪的主人。在提倡“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儿童”的今天,如何能够让儿童自主、自愿地学习,如何能够使儿童具有良好的兴趣爱好,这样的问题一天一天的变得敏感起来。为了21世纪的主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面对各种挑战,我们更应该培养以及引导他们展开兴趣的双翼,去翱翔辽阔的天空,去探索浩瀚的海洋。我们要通过教师的自主引导和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儿童具备自主、自愿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感觉到书中的乐趣、知识的美好,从而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