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体育工作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为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机能正常发展,做到育德于教学活动之中,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及其生长发育的骰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合理化、科学化。
关键词:体育教学 探索思考
学校体育课是青少年增进健康的重要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旧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为了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使学生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独立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发展体能,为终身受益于体育获得丰富的能力储备,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根据多年的教学感想和经验,要成功的做好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上作得从以下方面出发。
一、注意学生个性与教学有机结合据调查
在当今的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对多数,可他们的体质明显偏弱,特别是独生子女。导致他(她)们体质明显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孩子过度宠爱,不忍心看孩子在体育运动中受苦受累;给孩子吃最好的,玩最好的,什么事情都干依百顺,使得孩子在正常的年龄有着不正常的体重。另一方面就是现实的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性格太孤僻,不喜欢参与大的群体活动,过分强调“个人”为中心,这就严重阻碍了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研究现实的学生,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仅关系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宏观研究,更是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扩大学校的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课题。要解决“独生子女不可独处”,要让独生子女从“独处”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作为我们体育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的观念,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尽可能多的采用团体协作、相互帮助的教学方法。如存进行广播体操的教学中,适当采用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分组练习中尽可能多的进行相互交流和帮助。小组练习既要讲合作,还要讲竞争,从而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以小组为主体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強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的进取精神,还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了解、相互帮助。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1、化繁为简的教学方法
化繁为简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小学生在学习中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简单的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学习广播体操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的团体性及一致性更是无从谈起。我在具体教学生学习第二套广播体操中的肩胸运动时,把整套动作进行“肢解”,把较难学的跑跳步动作比喻、分解成小孩子们平时调皮高兴的动作;同时,采用“先进生”带“后进生”的教学方法,通过他们相互帮助,相互交流,达到共同提高。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尽可能把运动技术简单化,让学生在学习动作要领时一学就懂。在课堂上,老师讲解完动作要领后,让学生根据老师说的要领去做动作,做对了,及时加以鼓励肯定;做的不好,老师再次做示范动作,并帮助他们完成。那样学生就会对自己在课堂的表现会非常满意,感觉自己在上课的时候会有成就感,从而很好的提起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2、变烦躁无味为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现在的少年儿童为什么不太喜欢上体育课呢?通过我在实践的体育教学中发现:第一、上体育课太累,搞得一身的臭汗;第二、上体育课时缺乏趣味,每天做同一动作而感到烦躁。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趣味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每天体育课前必须做的准备活动时,不要总是单纯的采用徒手操,在适当的时候采用跑步、游戏、民族舞蹈等形式进行教学。相同两堂课的准备活动学习的技能一样,但是练习的方法不一样,这就增加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三、就地取材,自制体育用具
长时间没有体育器材的体育课,学生、教师早已索然无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带领学生改进、自制、自创了一些体育器材,也许这些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学生玩得开心.玩得快乐,体育课的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些器材的选材、改进、制作和使用,表(略)。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用具的自制,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联系生活,开发校本课程
“连教材都没有怎么上体育课?”这是经济条件较好地区的体育教师的问话。我们没有教材,却认认真真地上好了每堂体育课。没有教材,就去学、去问、去抄、去借。而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我们还搜集、整理了适合于学生活动的民间体育活动素材,孩子们依然玩得津津有味。我们还根据新课标并结合学校现有条件,对教育教学内容,作了适当调整、补充,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现略举几例:以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真正落实了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功能。加深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调动了锻炼身体的热情与积极性。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体育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体育活动时间也越来越多。在教育教学中我常常与孩子们一道攀藤爬岩、追逐嬉戏,看着孩子们的脸儿红了,手臂粗了,腿有力了,心情好了,我也乐不可支。同时,我们还群策群力,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同时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去丰富一些体育活动项目、器材,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体育活动中去,并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引导下,逐步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我深信,通过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无数体育教师的不懈努力,学校的孩子们同样会身心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 探索思考
学校体育课是青少年增进健康的重要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旧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为了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使学生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独立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发展体能,为终身受益于体育获得丰富的能力储备,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根据多年的教学感想和经验,要成功的做好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上作得从以下方面出发。
一、注意学生个性与教学有机结合据调查
在当今的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对多数,可他们的体质明显偏弱,特别是独生子女。导致他(她)们体质明显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孩子过度宠爱,不忍心看孩子在体育运动中受苦受累;给孩子吃最好的,玩最好的,什么事情都干依百顺,使得孩子在正常的年龄有着不正常的体重。另一方面就是现实的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性格太孤僻,不喜欢参与大的群体活动,过分强调“个人”为中心,这就严重阻碍了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研究现实的学生,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仅关系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宏观研究,更是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扩大学校的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课题。要解决“独生子女不可独处”,要让独生子女从“独处”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作为我们体育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的观念,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尽可能多的采用团体协作、相互帮助的教学方法。如存进行广播体操的教学中,适当采用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分组练习中尽可能多的进行相互交流和帮助。小组练习既要讲合作,还要讲竞争,从而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以小组为主体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強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的进取精神,还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了解、相互帮助。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1、化繁为简的教学方法
化繁为简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小学生在学习中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简单的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学习广播体操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的团体性及一致性更是无从谈起。我在具体教学生学习第二套广播体操中的肩胸运动时,把整套动作进行“肢解”,把较难学的跑跳步动作比喻、分解成小孩子们平时调皮高兴的动作;同时,采用“先进生”带“后进生”的教学方法,通过他们相互帮助,相互交流,达到共同提高。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尽可能把运动技术简单化,让学生在学习动作要领时一学就懂。在课堂上,老师讲解完动作要领后,让学生根据老师说的要领去做动作,做对了,及时加以鼓励肯定;做的不好,老师再次做示范动作,并帮助他们完成。那样学生就会对自己在课堂的表现会非常满意,感觉自己在上课的时候会有成就感,从而很好的提起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2、变烦躁无味为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现在的少年儿童为什么不太喜欢上体育课呢?通过我在实践的体育教学中发现:第一、上体育课太累,搞得一身的臭汗;第二、上体育课时缺乏趣味,每天做同一动作而感到烦躁。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趣味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每天体育课前必须做的准备活动时,不要总是单纯的采用徒手操,在适当的时候采用跑步、游戏、民族舞蹈等形式进行教学。相同两堂课的准备活动学习的技能一样,但是练习的方法不一样,这就增加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三、就地取材,自制体育用具
长时间没有体育器材的体育课,学生、教师早已索然无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带领学生改进、自制、自创了一些体育器材,也许这些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学生玩得开心.玩得快乐,体育课的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些器材的选材、改进、制作和使用,表(略)。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用具的自制,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联系生活,开发校本课程
“连教材都没有怎么上体育课?”这是经济条件较好地区的体育教师的问话。我们没有教材,却认认真真地上好了每堂体育课。没有教材,就去学、去问、去抄、去借。而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我们还搜集、整理了适合于学生活动的民间体育活动素材,孩子们依然玩得津津有味。我们还根据新课标并结合学校现有条件,对教育教学内容,作了适当调整、补充,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现略举几例:以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真正落实了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功能。加深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调动了锻炼身体的热情与积极性。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体育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体育活动时间也越来越多。在教育教学中我常常与孩子们一道攀藤爬岩、追逐嬉戏,看着孩子们的脸儿红了,手臂粗了,腿有力了,心情好了,我也乐不可支。同时,我们还群策群力,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同时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去丰富一些体育活动项目、器材,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体育活动中去,并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引导下,逐步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我深信,通过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无数体育教师的不懈努力,学校的孩子们同样会身心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