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宝石项链
绿 叶
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走进一间小珠宝店。
矮矮的她,脸儿贴着玻璃展览橱柜,很留心地看一件一件的首饰。店内没有别的顾客,只有老板一人,便任由她看。
她终于停下来,出神地盯着橱柜里的一串蓝宝石项链。许久许久,指着一串项链说:“我想买这一串项链,你可以替我包装得美丽一点吗?”
老板问:“你买来做什么?你有多少钱?”
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结成的小包,解开了,全是一些硬币,约几十个,说:“这是我所有的钱。我还不到一岁时,爸爸就去世;六岁时候,妈妈也去世了。姐姐停学打工养活我,还像妈妈一样爱我。明天是她的20岁生日,我要买这项链送给她做礼物!”
老板犹豫一会,说:“好的!”
老板把项链放人一个小盒子,用浅蓝色的包装纸包好,再系上结了花球的深蓝色丝带,说:“你要在路上小心。祝你姐姐生日快乐!”
小女孩紧紧拿在手里,满心高兴,跳跳蹦蹦地回家。晚上,珠宝店将要打烊。一个漂亮姑娘走进店来,把礼品盒打开,放在橱柜上,礼貌地问老板:“这项链是在这里买的吗?多少钱?”老板微笑着回答:“是的,是在本店买的。不过,价钱是本店与顾客之间的秘密,不能告诉别人。请问,你有什么疑问呢?是不是这项链是假的?”
姑娘说:“不!我知道这是真货。但我妹妹没有那么多钱,她是买不起的!”
老板拿起盒子,再细心把它重新包好。系上了丝带,双手交给姑娘,说:“你的妹妹付出了她所有的钱。这个价钱比任何人会付出的,不知高多少倍。我觉得你该戴上这蓝宝石项链,去配你那美丽的蓝眼睛。祝你生日快乐!”
不可“从零开始”
宋彦春
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都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从零开始’才可能有永远的新天地。”另一位哲人则说:“一个人可以弃旧图新,可以再接再厉,都不能‘从零开始’,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在这里,笔者赞同第二个哲人的观点。
“零”,在我们的思维习惯中,代表着“没有”或者“一无所有”。倘若凡事都“从零开始”,那么就意味着要从“一无所有”做起,这实在是一种笨拙而且低效的做法。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百年来,登高望远的诗人给予我们“善假于物”的智慧。综观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无一不是建立在前人丰硕成果基础之上。
秦王赢政的前六代先祖都完成了他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他继位后继续广泛搜罗人才,重用客卿。甚至包括从敌营中来的人或曾讥评过自己的人,使秦国人才济济,“奋六世之余烈,亡六国之诸侯”,四海归一,天下一统,成就了秦始皇“千古一帝”的美名。
公元105年,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新的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虽然蔡伦并不是第一个发明造纸术的人,但他善于借鉴前人的智慧,并加以革命性的创新,后世遂尊他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牛顿,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开创者,在科学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三大成就——光的分析、万有引力定律和微积分学,对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牛顿为什么能在科学上获得巨大成就?他是这样回答的:“假如我有一点微小成就的话,没有其他秘诀。唯有勤奋而已;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它生动地道出牛顿获得巨大成就的奥妙所在,那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献身的精神,勤奋地创造,开辟出科学的新天地。
前人智慧不可抛,前人经验不可弃,万万不可“从零开始”。唯有立足过去,善采纳,善吸取,我们才能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绿 叶
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走进一间小珠宝店。
矮矮的她,脸儿贴着玻璃展览橱柜,很留心地看一件一件的首饰。店内没有别的顾客,只有老板一人,便任由她看。
她终于停下来,出神地盯着橱柜里的一串蓝宝石项链。许久许久,指着一串项链说:“我想买这一串项链,你可以替我包装得美丽一点吗?”
老板问:“你买来做什么?你有多少钱?”
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结成的小包,解开了,全是一些硬币,约几十个,说:“这是我所有的钱。我还不到一岁时,爸爸就去世;六岁时候,妈妈也去世了。姐姐停学打工养活我,还像妈妈一样爱我。明天是她的20岁生日,我要买这项链送给她做礼物!”
老板犹豫一会,说:“好的!”
老板把项链放人一个小盒子,用浅蓝色的包装纸包好,再系上结了花球的深蓝色丝带,说:“你要在路上小心。祝你姐姐生日快乐!”
小女孩紧紧拿在手里,满心高兴,跳跳蹦蹦地回家。晚上,珠宝店将要打烊。一个漂亮姑娘走进店来,把礼品盒打开,放在橱柜上,礼貌地问老板:“这项链是在这里买的吗?多少钱?”老板微笑着回答:“是的,是在本店买的。不过,价钱是本店与顾客之间的秘密,不能告诉别人。请问,你有什么疑问呢?是不是这项链是假的?”
姑娘说:“不!我知道这是真货。但我妹妹没有那么多钱,她是买不起的!”
老板拿起盒子,再细心把它重新包好。系上了丝带,双手交给姑娘,说:“你的妹妹付出了她所有的钱。这个价钱比任何人会付出的,不知高多少倍。我觉得你该戴上这蓝宝石项链,去配你那美丽的蓝眼睛。祝你生日快乐!”
不可“从零开始”
宋彦春
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都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从零开始’才可能有永远的新天地。”另一位哲人则说:“一个人可以弃旧图新,可以再接再厉,都不能‘从零开始’,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在这里,笔者赞同第二个哲人的观点。
“零”,在我们的思维习惯中,代表着“没有”或者“一无所有”。倘若凡事都“从零开始”,那么就意味着要从“一无所有”做起,这实在是一种笨拙而且低效的做法。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百年来,登高望远的诗人给予我们“善假于物”的智慧。综观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无一不是建立在前人丰硕成果基础之上。
秦王赢政的前六代先祖都完成了他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他继位后继续广泛搜罗人才,重用客卿。甚至包括从敌营中来的人或曾讥评过自己的人,使秦国人才济济,“奋六世之余烈,亡六国之诸侯”,四海归一,天下一统,成就了秦始皇“千古一帝”的美名。
公元105年,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新的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虽然蔡伦并不是第一个发明造纸术的人,但他善于借鉴前人的智慧,并加以革命性的创新,后世遂尊他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牛顿,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开创者,在科学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三大成就——光的分析、万有引力定律和微积分学,对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牛顿为什么能在科学上获得巨大成就?他是这样回答的:“假如我有一点微小成就的话,没有其他秘诀。唯有勤奋而已;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它生动地道出牛顿获得巨大成就的奥妙所在,那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献身的精神,勤奋地创造,开辟出科学的新天地。
前人智慧不可抛,前人经验不可弃,万万不可“从零开始”。唯有立足过去,善采纳,善吸取,我们才能站得更高,望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