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地衣用力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hlxj13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比·斯普利比尔出生于美国蒙大拿州的一个偏僻山区,他很喜欢离家不远的森林,爱那里的一草一木,最让他着迷的是丛林中随处可见的地衣。那些地衣有的生长在原木上,有的附着在树皮上,还有的包裹在石头上。在一般人看来,它们杂乱无序,毫无生机,但在托比眼里,它们要么像珊瑚一样美不胜收,要么像蠕虫一样生机勃勃。托比决定,自己一定要去正规学校,学习有关地衣的知识。
  托比长大后,被德国的哥廷根大学破格招收。通过学习,托比知道了地衣在生物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曾一度被人们当成植物,直到1868年,瑞士科学家西蒙·施文德纳提出,地衣是一种由真菌与微型藻类结合的复合生命体,他把这种存在方式命名为“共生”,并借助于精密的显微镜,将藻类与真菌成功地分开。随后,西蒙和多位地衣学家开始千方百计地想在实验室里栽培地衣,却始终无果。了解到这些后,托比决定对地衣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011年,获得博士学位的托比回到了蒙大拿州,开始研究当地两种常见的地衣(学名叫Bryoria fremontii和B. tortuosa)。前者无毒,呈深棕色;后者呈黄色,能制造名为“狐衣酸”的强力毒素。它们有着相同的基因,所含真菌和藻类也是一样的,可究竟是什么导致两者的区别呢?
  考虑到子囊菌(一种真菌,平时见到的霉菌属此类)一直被地衣学家们视作地衣中真菌的来源,于是托比便开始研究它们,然而却一无所获。但托比不甘心,将研究的范围扩大到整个真菌群。2016年春天,托比在观察担子菌(各种蘑菇大多属于此类)时,突然发现了地衣当中大量的基因都来自于此。他十分兴奋,但又立刻想到:150年前,施文德纳说过地衣是来自子囊菌的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难道是他弄错了?还是担子菌碰巧长在这份地衣样本上呢?于是,托比将担子菌的基因从数据中移除。这时,他发现狐衣酸的毒素也随之消失了,于是他大胆推测:担子菌实际上就是地衣的一部分,两种地衣都有,但是呈黄色的地衣有毒的含量非常多。
  接下来,托比又研究了大量的地衣,结果无一例外地检测到了担子菌。他将这一切告诉了美国地衣专家约翰·麦卡琴,约翰难以置信地说:“如果地衣中真有担子菌,为什么150年来没有人发现它们呢?”托比解释道:“在显微镜下,地衣就像一根油条,即藻类子囊菌都长在厚厚的外壳上,而担子菌则在外壳的最外层,并且跟子囊菌的菌丝横断面一模一样,所以它被忽略了150年。”
  约翰仔细观察地衣后,问道:“你要如何显现担子菌的存在呢?”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托比费尽心思,受到荧光棒的启发,他为担子菌、子囊菌和藻类分别标记上了不同的荧光分子,让三者分别呈现出红色、绿色和蓝色,这才让这种三位一体的生命形态得以显现出来。
  2016年夏天,托比公布了这一重大发现,全世界的地衣学家们对此震惊不已,他们终于明白,正是由于缺少担子菌这个“第三者”,他们才无法在实验室成功栽培地衣。《纽约时报》对此评论道:“托比成功地改变了地衣领域。这一发现颠覆了150年来地衣研究领域的权威理论,许多地衣学的基础知识都需要被重新审视,教科书上关于地衣的定义将被修改。”
其他文献
说到法国最著名的地标之一,很多人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埃菲尔铁塔的身影。1889年落成的埃菲尔铁塔赢得许多好评,设计师古斯塔夫·埃菲尔更是得到了各方赞美。但不为人知的是,他在铁塔的最顶层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小公寓。  这套公寓面积不大,却非常舒适,和铁塔的钢铁大梁相比,这里的风格反而走了简单、温馨的路线。公寓的墙上不仅贴满了温馨的壁纸,还有精巧的木制橱柜,甚至还放了一台大钢琴,搭配着1000英尺高的美景,
从巨大的餐厅到豪华的游泳池,再到1997年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斯莱特携手走过的著名楼梯……电影《泰坦尼克号》让世人对那艘号称“上帝也弄不沉”的巨型游轮浮想联翩。  日前,澳大利亚矿业大亨克莱夫·帕尔默表示,他一直梦想着让那艘在1912年4月起航却最终不幸毁于冰山的豪华巨轮重回大海,重启跨洋之旅。新泰坦尼克号的首次起航定于2018年,起点是中国的江苏,目的地则是阿联酋的迪拜。
那天下午,我關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累了,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的剧痛,我意识到它蜇了我了,连忙把它撇到窗外。  蜜蜂走了,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蜂针不长,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我把它拔了出来。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我的拇指顷刻间肿胀起来,而且疼痛难忍。我懊
那日,我偶然读了徐志摩的《偶然》,恍惚间,心中有根弦好似被轻轻地撩拨了一下:“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这诗让我突然回想起我的世界的每一次温柔邂逅。  记得四五岁时,家住在部队旁边,我每日都是在沙坑里摸爬滚打,纵然一届女流也因天不怕地不怕的胆识做了院子里孩子们的扛把子,叱咤风云,风光无限。有一日,阳光很好,部隊大院前开来一辆擦得锃亮儿的黑
俯卧撑是一项时间与耐力的考验,人们可以比速度、比数量,甚至比不同的姿势。1980年,曾经有人一口气连续做了10507个俯卧撑。不过,这项看似简单的运动却并不简单。  很多人在做俯卧撑的时候,做不了几个就肌肉酸痛,人们都认为疼痛感是愚蠢的肌肉在作怪。实际上,疼痛感取决于人们的大脑。人感到疼痛是由于运动造成的局部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刺激了肌肉、神经而引起的症状,进而被大脑叫停了。  那么,能不能忽视大
梨花  在土墻上滑动  牛铎声声  大婶拉过两位小堂弟  站在我面前  像两截黑炭  日光其实很强  一种万物生长的鞭子和血
我极少在朋友圈转发东西,对于某些能深深打动我的图文音画,第一反应是点击收藏,待方便之时,再去温习,重拾感动。但是,一篇题为“对于江一燕的这种行为,我只能选择转发表立场”的微文,让我一改常态,立即转发了。这是演员江一燕的访谈视频,只附有短短几百字的介绍,但感动像春末夏初的暴雨,席卷而来,让人震撼。  十年前,江一燕到广西巴马县东山乡小嘎牙村拍戏。从南宁下飞机,一路颠簸,坐车到巴马需要六七个小时,从巴
曾文正公说:“做人从早起起。”因为这是每人每日所做的第一件事。  这一件事若办不到,其余的也就可想而知。  记得俞平伯先生有兩行名诗:“被窝暖暖的,人儿远远的……”。在这“暖暖……远远……”的情形之下,毅然决然地从被窝里钻出来,尤其是在北方那样寒冷的天气里,实在是不容易。  唯以其不容易,所以那个举动被称为开始做人的第一件事。  偎在被窝里不出来,那便是在做人的道上第一回败绩。  历史上若干嘉言懿
堂哥三十出头,毕业后独自在外闯荡,数十年来吊儿郎当,没往家里寄过一分钱。大伯夫妇脸朝黄土背朝天,大半辈子没休息过一天,这两年好不容易种葡萄有了点收入,大伯本来准备给自己和大妈买一份保险,为子女减少负担。但堂哥狮子大开口:要钱买车!  大伯说:“十万元的车也能开,家里情况你知道,不一定非要买三十万元的车。”堂哥不悦,反唇相讥:“这么多年,我没有提过什么过分的要求,买一辆好点的车给我撑撑门面,不行吗?
在时下热播网剧《古董局中局》的同名小说里,提到了五件青花人物罐,分别是“鬼谷子下山”“刘备三顾茅庐”“周亚夫屯兵细柳营”“西厢记焚香拜月”“尉迟恭单骑救主”。主角许愿和反派老朝奉,以及国内外各方势力围绕这五件古董周旋,斗得那叫一个欢。但五罐最终只是掩人耳目的障眼法,拨开重重迷雾,沉睡在秘密里的是有着“熊猫瓷”之称的柴窑。  柴窑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相传,柴窑的“柴”字源自后周世宗柴荣。以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