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国外的交流日益增多,本地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景象;同时,对本地化翻译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地化翻译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本地化翻译的现状却不是特别令人满意。
【关键词】本地化 翻译人才 培养 策略
一、本地化翻译及其特点
本地化是指从文化、外形、语言等方面对某种产品进行加工,使某种产品满足国际上的市场要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国际间的经济往来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被销售到我国;同时,我国的产品也被销售到国外。在这个贸易过程中,就要对我国产品进行包装,想要获得长期的经济利益,就要让我国的产品满足国外客户的需求,迎合客户的语言习惯和使用要求等,所以,在产品的销售中都会用到语言的转换,由此可见,本地化翻译在商品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地化翻译与传统翻译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换句话说,本地化翻译更加迎合市场的需求。首先,本地化翻译在经营管理上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据有关调查显示,本地化翻译占据了市场份额的五分之四,而传统的翻译向本地化翻译转型也成了必然趋势;其次,本地化翻译涵盖了越来越多的内容,如电子软件、网站、电子材料等,这是传统翻译所不能比拟的;最后,本地化翻译除了包含语言上的转换之外,还增加了很多环节,如技术操作、软件平台等。
二、本地化翻译的现状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的本地化翻译人员不论是从数量上来说还是从专业素质来说,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虽然,在我国有很多从事翻译行业的兼职人员,但是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很难满足市场中对专业翻译人员的能力的需求。在我国,目前只有少数的培训机构已经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很多高等学校中并没有开设相关内容的课程,这对于培养专业的本地化翻译人才来说,相当于损失了一个专业的获取翻译能力的机会,所以,高等学校应该开设与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有关的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获取本地化翻译知识的机会。
三、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的策略
1.因材施教,分层培养。现在有很多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一些与本地化翻译有关的内容,而非外语专业的学生,除了一些公共课程也会学习专业英语课程,但不管怎么说,大多数学生对于本地化翻译领域是不熟悉的,但是在工作中大多会涉及到本地化翻译。为了让大学生在应聘中有更强的专业能力,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就要在大学时期学习与本地化翻译有关的课程。
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中所积累的翻译技巧和基础知识并不能够满足工作需要,也很难快速达到专业的本地化翻译人员的能力需要,所以,在大学期间开设专业化翻译的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对于非外语专业的学生也要开设与本地化翻译相关的课程,这些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外,如果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对学生的就业也是有好处的。
2.在技术上做好充分准备。想要更好的完善和发展本地化翻译这个行业,就要加强技术上的准备,技术上的准备包括本地化翻译人才对产品的了解程度和翻译软件的运用能力。培养本地化翻译人才就是要根据客户的需要,将产品从语言上进行包装,而想要客户购买某种产品,本地化翻译人员需要对这种产品充分了解,这样才能解答客户的疑问,让客户了解产品的性能;而对于翻译软件的应用,这就需要本地化翻译人员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能够做到熟练的运用翻译软件,这样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翻译工作。所以,在翻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从这两方面有针对性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专业能力更强的人才。
3.加强本地化翻译的语言培训及能力培养。一名合格的本地化翻译人员,在推销产品的过程中,如果想要获得客户的接受和认可,在翻译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客户的语言习惯,更离不开翻译的语言技巧和语言之间的转换。对比本地化翻译和传统翻译,两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本地化翻译的结果会影响到产品是否能够在销售的地方打开销售市场,如果客户接受产品的翻译结果,那么,该产品就能够站稳脚跟。由此可见,翻译语言的转换就是培养本地化翻译人才的重要内容。当然,我国不仅向国外销售产品,还会从国外引进技术先进的产品,这就要求本地翻译人员根据我国的语言习惯将产品的使用方法及功能等内容翻译过来,所以,在培养本地化翻译人员的能力时,不能忽视培养翻译人员的汉语能力。
4.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调查得知,很多企业对刚刚从事工作的毕业生不是很满意,从能力上来说,刚刚步入翻译领域的毕业生不能够独立完成本地化翻译任务,对本地化翻译流程也不能做到熟记于心;另外,他们不能熟练的运用翻译软件,只是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而已,这就需要企业花费精力和财力来培养这些毕业生,所以,高等学校要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任务,有针对性的教学,并与企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这样,不仅能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有专业的本地化翻译能力的人才,还能为学生安排一份不错的工作,这是互惠互利的合作。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本地化行业的发展,市场上需要越来越多的本地化翻译人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要培养更多的专业的本地化翻译人才。当然,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策略,同时也要在保证翻译能力的基础上提高翻译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让更多的本地化翻译人才为全球化经济而服务。
参考文献:
[1]穆雷,仲伟合,王巍巍.从职业化角度看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J].中国外语.2013(01).
[2]姚亚芝.地化翻译人才的培养:以欧美高校的实践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01).
【关键词】本地化 翻译人才 培养 策略
一、本地化翻译及其特点
本地化是指从文化、外形、语言等方面对某种产品进行加工,使某种产品满足国际上的市场要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国际间的经济往来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被销售到我国;同时,我国的产品也被销售到国外。在这个贸易过程中,就要对我国产品进行包装,想要获得长期的经济利益,就要让我国的产品满足国外客户的需求,迎合客户的语言习惯和使用要求等,所以,在产品的销售中都会用到语言的转换,由此可见,本地化翻译在商品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地化翻译与传统翻译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换句话说,本地化翻译更加迎合市场的需求。首先,本地化翻译在经营管理上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据有关调查显示,本地化翻译占据了市场份额的五分之四,而传统的翻译向本地化翻译转型也成了必然趋势;其次,本地化翻译涵盖了越来越多的内容,如电子软件、网站、电子材料等,这是传统翻译所不能比拟的;最后,本地化翻译除了包含语言上的转换之外,还增加了很多环节,如技术操作、软件平台等。
二、本地化翻译的现状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的本地化翻译人员不论是从数量上来说还是从专业素质来说,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虽然,在我国有很多从事翻译行业的兼职人员,但是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很难满足市场中对专业翻译人员的能力的需求。在我国,目前只有少数的培训机构已经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很多高等学校中并没有开设相关内容的课程,这对于培养专业的本地化翻译人才来说,相当于损失了一个专业的获取翻译能力的机会,所以,高等学校应该开设与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有关的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获取本地化翻译知识的机会。
三、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的策略
1.因材施教,分层培养。现在有很多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一些与本地化翻译有关的内容,而非外语专业的学生,除了一些公共课程也会学习专业英语课程,但不管怎么说,大多数学生对于本地化翻译领域是不熟悉的,但是在工作中大多会涉及到本地化翻译。为了让大学生在应聘中有更强的专业能力,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脱颖而出,就要在大学时期学习与本地化翻译有关的课程。
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中所积累的翻译技巧和基础知识并不能够满足工作需要,也很难快速达到专业的本地化翻译人员的能力需要,所以,在大学期间开设专业化翻译的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对于非外语专业的学生也要开设与本地化翻译相关的课程,这些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外,如果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对学生的就业也是有好处的。
2.在技术上做好充分准备。想要更好的完善和发展本地化翻译这个行业,就要加强技术上的准备,技术上的准备包括本地化翻译人才对产品的了解程度和翻译软件的运用能力。培养本地化翻译人才就是要根据客户的需要,将产品从语言上进行包装,而想要客户购买某种产品,本地化翻译人员需要对这种产品充分了解,这样才能解答客户的疑问,让客户了解产品的性能;而对于翻译软件的应用,这就需要本地化翻译人员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能够做到熟练的运用翻译软件,这样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翻译工作。所以,在翻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从这两方面有针对性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专业能力更强的人才。
3.加强本地化翻译的语言培训及能力培养。一名合格的本地化翻译人员,在推销产品的过程中,如果想要获得客户的接受和认可,在翻译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客户的语言习惯,更离不开翻译的语言技巧和语言之间的转换。对比本地化翻译和传统翻译,两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本地化翻译的结果会影响到产品是否能够在销售的地方打开销售市场,如果客户接受产品的翻译结果,那么,该产品就能够站稳脚跟。由此可见,翻译语言的转换就是培养本地化翻译人才的重要内容。当然,我国不仅向国外销售产品,还会从国外引进技术先进的产品,这就要求本地翻译人员根据我国的语言习惯将产品的使用方法及功能等内容翻译过来,所以,在培养本地化翻译人员的能力时,不能忽视培养翻译人员的汉语能力。
4.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调查得知,很多企业对刚刚从事工作的毕业生不是很满意,从能力上来说,刚刚步入翻译领域的毕业生不能够独立完成本地化翻译任务,对本地化翻译流程也不能做到熟记于心;另外,他们不能熟练的运用翻译软件,只是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而已,这就需要企业花费精力和财力来培养这些毕业生,所以,高等学校要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任务,有针对性的教学,并与企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这样,不仅能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有专业的本地化翻译能力的人才,还能为学生安排一份不错的工作,这是互惠互利的合作。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本地化行业的发展,市场上需要越来越多的本地化翻译人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要培养更多的专业的本地化翻译人才。当然,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策略,同时也要在保证翻译能力的基础上提高翻译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让更多的本地化翻译人才为全球化经济而服务。
参考文献:
[1]穆雷,仲伟合,王巍巍.从职业化角度看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J].中国外语.2013(01).
[2]姚亚芝.地化翻译人才的培养:以欧美高校的实践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