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然之笔,成千古绝唱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r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斑马鸣。
  李白这首非常著名的送别诗,写作时间、地点都不清楚,学者或认为开元二十六年(738)作于南阳,或认为天宝六载(747)作于金陵,但这都不影响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因为这显然是一次普通的送别,对象并没有提供给李白太多可以入诗的素材,诗人只好选择较少个人色彩的内容,来完成一篇略尽送别之谊的作品。
  送别是古典诗歌中程式化程度较高的一个类型,通常以行人的家世、仕履、才能、彼此关系、送别地点、时令、事由、旅程及目的地等内容为基本要素,采用不同的结构方式加以排列组合,视需要而突出、强化或省略某个要素,从而构成作品。我们从中唐前期的大量送别诗中已能看到上述技法的娴熟运用。李白这首五律,有关行人的信息完全缺如,可以推想这方面大概没什么内容可写,因此作品的取材和表现只好落于虚处,以装饰性为主导的表现手法来支撑全诗。
  请看,起首一联对仗就是很平常的写景,只是凭借字面之工和色彩鲜明,勉强算是交代了送别地点。但想一想,青山对白水没什么描述的意义——两种颜色都是虚指;北郭和东城也是随处可用的地点,与青白二色一样,在这里只有字面上的装饰意义。颔联仍然是虚写,但有了个性化特点:“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两句似对非对,按对仗的规定肯定是不工整的。但没关系,首联本不需要对仗的,作者却用了对仗,颔联因此就可以不对了。这就是所谓的“偷春体”,意思是说像花儿不到春天就偷着开了。颔联两句意思相贯,是一种特殊的对法——“流水对”,不仅语意显得活脱,而且“一别”之轻与“万里”之遥形成强烈的对照,就加重了旅途的艰难和惜别的伤感。用“孤蓬”比游子,不仅渲染了旅人飘泊无依的茫然感觉,更连带引出颈联的比喻式表现:旅人如孤蓬,那么送别者呢?诗人妙手偶得,抓住眼前之景,以浮云来比拟旅人的情怀,愈益强化了居处无定的飘泊感。相比之下,送别的诗人却恍如夕日的余辉,依依不愿隐落。在这里,浮云比拟游子似乎已与颔联的孤蓬略有重复,还不仅如此,尾联的“挥手從兹去”写启程,又与“此地一为别”有些重叠,好像全诗游子意写了两次,离别也写了两次。但实际上,读起来却毫无重复杂沓之感,这是什么道理呢?
  其奥秘就在于,这首五律开阖承接,全以自然取胜;意到笔到,毫无造作之嫌。起联没什么可写就以眼前景作对,颔联无法工对就付以宽对,意到为止。颈联化眼前景色为情思,或者说以习见的自然物色与离人、送客的当下情怀相比照,说出了人人心中都有却从无人能道的典型情境,所以妙绝人意,脍炙人口,成为千古送别名句。就因为这一联太出色,以致读者都不再计较结句袭用《诗经》成语“马鸣萧萧”的呆板了。
  我们知道,李白对诗歌的审美理想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首《送友人》正是充分实现其艺术理想的杰作。诗的构思取意,如“浮云”一句虽然脱胎于曹丕,但将浮云与“游子意”作一个蒙太奇式的组接,顿化腐朽为神奇,成为神来之笔。诗的章法,原本像清代屈复所说,是非常严密的:“青山、白水,先写送别之地,如此佳景为‘孤篷万里’对照。‘此地’紧接上二句,‘一别’送者、去者合写。五、六又分写。‘自兹’二字,人、地总结。八止写‘马鸣’,黯然销魂,见于言外。”(《唐诗成法》)但因通篇措辞的收放适意,自然天成,就不为人所觉察了。清代朱谏的评价也非常到位:“句法清新,出于天授。唐人之为短律,率多雕琢,白自脑中流出,不求巧而自巧,非唐人所能及也。”(《李诗选注》)这就是李白被尊奉为古今独步的天才诗人的理由罢。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客观性、求真性、系统性、实证性四个方面。它既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之源,也有深深的当代社会实践之根。在理论与现实的交互作用中,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客观性、求真性、系统性、实证性四个方面。科学发展观既有鲜明
摘要 中国在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以及人口红利消失之后,劳动力投入型的增长模式不再可行,急需挖掘新的经济增长源泉。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者技能的需求大大提高。如何避免教育回报率下降产生的负激励,发挥国家在各个教育阶段的恰当作用,创造新的人力资本源泉,是当下该思考的问题。政府要发挥恰当作用,通过合理的制度,促进教育发展。教育发展也要靠人力资本回报所产生的激励,通过社会、家庭和个人的需求而
【摘要】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印太战略使用了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已被普遍接受了的“印太”概念,其在地理空间、地缘战略指导思想、拉抬印度、重视印度洋等方面均对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政策有明显继承。但由于美国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印太战略在重视海上安全的同时,对涉华经济竞争格外关注,并试图充分发挥美日澳印四边机制的作用。印太战略虽得到日澳印等国的认同,但仍面临大战略指导思想缺失、政策投入不确定
形容已婚女性外遇的成语“红杏出墙”的典故,通常认为是出自南宋的江湖派诗人叶绍翁的七言绝句《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尽管早于叶绍翁生活时代的陆游也有“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但不大为人提及,把“红杏出墙”的专利权还是给了名气不及陆游的叶绍翁。  “红杏出墙”的专利归谁,暂且不论,叶绍翁的这首诗要比诗人本身有名。为人们耳熟能详,大概要归
[摘要]当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遇到各种形式的就业歧视,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笔者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权受到侵犯的表现及成因做简要分析,提出了通过建构完善合理的立法体制、立法原则及具体保障措施等途径实现应届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权在就业领域的实现。  [关键词]大学毕业 生平等就业权 实现 途径    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事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事关人才强国的百年大计,事关改革发
【摘要】中国改革模式是由政府主导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的、渐进型的改革模式。面对转型期的经济社会矛盾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改革模式的侧重点必须调整,未来将更加强调共同富裕、进一步强化宏观调控。  【关键词】中国改革模式 矛盾 共同富裕    中国改革模式的关键是“中国特色”    我国经济改革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同我国特有的改
【摘要】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它对市场经济运作具有一定的说明作用,可以批判地借鉴吸收;但作为当代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国际垄断资本集团的核心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则必须坚决地反对和抵制。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自由主义是近二、三十年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在我国渗透流行,自称为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影响到学界、媒体以及一些执政官员,现在确实需要认真清理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了寻找新的发展动力,激活更大发展潜能,制定国家发展空间布局新战略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依据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基于大国复兴的新使命,系统谋划了新时期我国发展空间布局的新战略,确立了陆域与海域统筹开发的大国土观,极具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其中,长江经济带这一重
【摘要】浙江省A县H村“村民财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创新源于村民自治“五步法”机制,它一是突破了“宪法财产权”关于公民因纳税而参与公共预算的民主财政理论范畴, 二是突破了“政治嵌入”关于公民从体制外非制度性“嵌入”政治活动的利益表达理论范畴,三是突破了“正当妥协”关于国家政治权威与民间社会权利之间宽容妥协的协商民主理论范畴。因此,在照搬财政立宪主义理论却无益于中国代议制民主政治发展之困局下,运用“宪法
郑思肖是宋元之际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寒菊》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抒写了诗人的忠肝义胆,深为后人推崇。从元至清,历代文献对郑思肖的这首咏菊诗均有记载。如元代王逢《梧溪集》,明代李诩《戒庵老人漫笔》、程敏政《宋遗民录》、徐《榕阴新检》、蒋一葵《尧山堂外纪》、邵经邦《弘简录》,清人潘永因编《宋稗类钞》、徐枋《居易堂集》、洪亮吉《北江诗话》、邵长蘅《青门剩稿》、况周颐《蕙风词话》、郑方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