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hig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人类社会已迈进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歷史门槛。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国际化、信息化、民主化和多元化的社会阶段,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愈加激烈。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不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基础教育改革。我国基础教育知识、经济的崛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改革,前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新的课程教材体制,树立新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下是从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和研究。
  一、阅读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就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带有生动形象和间接概括认识事物的特点。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看来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所以,想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阅读教学是一项特殊的智育活动,无论是阅读的速度,理解的深度,还是记忆的劳度,都与思维密切相关。这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只重视知识技能训练,还应重视智能训练。想象是进行阅读不可缺少的智能因素,也是达到阅读目的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法。
  1、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培养想象力的前提。
  (1)教师要善于创造一个适于展示学生想象能力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心理环境,要重视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因素的价值,建立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平等融洽的关系,讲究教学民主,解放学生手脚,让他们充满勇气和信心,在想象世界里自由驰骋。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美文。如何唤醒学生的审美感应,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我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满眼新绿,鸟语花香,万象更新。现在我们就乐观地生活在阳春三月,让我们走进《春》天,一起观察山、水、草、树、花、鸟等景物的姿态色彩,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距离。”学生被这诗一般的意境所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开始形成,学生在和教学内容相协调的教学环境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体味着《春》的美好。
  (2)采用多种多样的形象化教学手段来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在生动形象的基础上进行,进而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视觉形象上,自编自改自演课本剧,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创建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例如学生根据《日出》改编课本剧。所谓课本剧就是将情节紧凑、任务鲜明的记叙性课文,按照其提供的情境,改编成小品式的课本剧,由学生扮成各类角色演出。首先布置预习,让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然后分派角色,在课堂上演出。黄省三的懦弱、李石清的冷酷无情、阴险卑鄙……,学生扮演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学生不仅对扮演角色的心理有所体验,还加入主观意念,更加深入理解了课文内涵、人物的思想性格。此外,挂一幅色彩斑斓的挂图,放一段美好的幻灯片等,都能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保证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听觉形象上讲,特别是在赏析文学作品时,适当地播放一些相关音乐,把教学内容和乐曲意境不露痕迹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美妙音乐感染的同时,更好理解文章的精髓。
  实践证明,课堂上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宽松气氛,教师尊重信任学生,一个微笑、一个信任的眼光、一句充满期待和鼓励评语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保持良好的心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学习当做一项有趣轻松的活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培养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1) 生动描述法
  1、阅读教学更多的是教师讲解、描述,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是正确、清晰、生动的,它是启发学生想象的重要因素。
  如在讲《乡愁》一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朗诵《乡愁》,并配上音乐,学生在含着淡淡哀思的音乐氛围中准确、生动、形象的描述中,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体会着诗中所蕴含作者思想感情。
  2、朗读、复述法。
  用朗读,复述法,调动学生记忆中各种表象,在头脑中构成一幅再造想象的图景,从而更好地体会课文美的意境。
  “读”的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如速读、品读;略读、精读;默读、郎读;习读、范读;跳读、复读等,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比如强调“读”要有切分关系,即读出主谓的陈述关系,读出修饰语和中心词的限制关系等。“读”里还要有情感的深入,读出喜怒哀乐,读出技巧,如轻重缓急等。此外,通过复述,操作演练,变换增删词语、句子的方式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学语文的灵气和悟性。
  (4)实践活动法。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最好的课堂,它打破了封闭、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以增加感性认识丰富头脑中的表象,使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得到正确和充分的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我改革课堂教学,上好、上活作文课,把讲读课与写作课紧密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思路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关键。
  文学家所创造出来的典型形象,是根据作家客观现实的表象而想象出来的形象。读一课的题目,想象一下作者的思路;读小说想象小说的情节及人物命运;读论文,想象作者论证的过程;读说明文,想象说明顺序;读诗歌散文,想象作者的构思等。这样既能学到作品构思精巧的特点,又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李白的《望天门山》短短的七言绝句,却描绘出了祖国山川的美丽,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作者构思巧妙、奇特,因此,教学时,我把文字形象化,画出一幅风景画,让同学们看图,口
  作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美景,想象出诗人的感受。同学们思维活跃,展开想象翅膀,觉得自己就是大诗人李白,一叶扁舟,从水天相接处顺江而下,师生共同陶醉于诗情画意中,真正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淡化文体,一题多写,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所谓“淡化文体,一题多写”就是指打破以写作训练中对体裁的严格限制,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正如恒星的光芒不只是向着某一个方向发出的一样,只要材料选用得好,就一定能够收到十分显著的成效。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全面性思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读文章,评价是非也会有相同的感受。学生成长环境及自身性格的差异,使他们对具体事例所能引发的感受和体会也是多元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训练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3、丰富想象,升华主题,培养创新性思维。
  联想是思维主体对意象进行能动的加工组合,形成可供显示、描述的整体形象过程。其中显示和描述在写作语言上就是一种思维活动。联想的方式很多,通常的办法是由一事物写起,联想到另一事物,进而联想到人,想到人的精神品格。如《白杨礼赞》,有时也可以从时间上进行纵式联想,或者是从空间上进行横式联想,它以现实的生活、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风情为基础,有深化和升华主题之妙用。这种训练能够使学生不断地提高思维的创新能力,进而适应新世纪瞬息万变的挑战。
  时下新概念作文已应运而生,所谓“新概念作文”就是力争摒弃以往的作文写作模式,以及常规的审美思维方式,力求推陈出新的写作方法,抒写真实而独特的内心感受。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锻炼好思维的创造性。
  三、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感教育就是通过教者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训练,使其从中体会到作品所描绘到事物的美好、人物心灵的高尚。达到陶冶人的灵魂和情操的目的。
  中学语文教材,有着众多古今中外名篇,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无所不容,挖掘教材中的美感,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唤起他们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1、运用语言技巧,调动学生思维,体会作品中的美感。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饱含着情感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进行讲授和渲染,沟通作者和学生的思想渠道,诱发学生的感情,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共鸣,将他们自然地引入美的境界。古人提出过:“其音动心,其色夺目”的语言要求。这样,把教材中无声文字变为有声文字。一方面增长学生的知识、智慧和能力,另一方面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
  2、创设情境,活跃思维,感知作品中的美感。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具有欢乐气氛的情境中,人可以感染别人,起到传感作用,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因此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气氛,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教育和智慧启迪。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学科教学是一个重要层面,语文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语文思维训练属育人范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了人的素质,促进了个性思维品质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新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在焊接专业教学中,实训教学尤为重要。本文以提高实训教学水平为出发点,提出模块化教学模式符合我校焊接专业现在的特点,简要提出自己的设想,力求找到提高我校实训教学的新途径。  关键词:焊接,实训,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4[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高职焊接专业的模块化教学结合企业、行业需求,满足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以培养职业技能为宗
如果说每一个学生是一朵花,那它必须经过园丁们的精心呵护与培养才能绽放。如果说学生的思维就是一个个礼花,那么必须把它点燃,它才能火花四射。按照课程改革的理念,课堂教学就应成为教育创新的平台,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舞台。我们的教学既可以成学生的发展动力,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光芒四射,也可能使之缓缓熄灭,甚至阻碍和扼杀其创新思维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鉴于此,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说在前,做在前
【内容摘要】: 现代的学生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家长的娇惯,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帮助他人等方面都有所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只注重表面而忽略了本质。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其核心就是人文精神,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十分必要。可以借助课文,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名人事例、格言警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创设情境,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教育、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学会自立
摘要:本文通过我校开设校級选修课的实践经验,阐述了校级选修课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并针对开设校级选修课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健词:素质教育,选修课  在新时期, 加强素质教育, 不仅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 有助于推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也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引入多种教学模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思
如何培养低年級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始终是教师的工作重点,也是影响学生一生的行为习惯,所以我对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总结了一些方法,现在提出来希望能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争取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进行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的培养,并指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认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既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要帮助学生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