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晚钟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2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不管你是否愿意,都应该好好想想,这一切的相遇是为了什么?是爱,或更好的什么?我想让你知道,如果世界是一件木器,则词以及词所寄生的语言,以及语言所寄生的物体(比如床、道路、窗户、花),以及物体所寄生的人的思维,都是被错误安置的楔子。而万物已饱受这些不准确的组合的伤害,以至于最初相见时,就真的以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另一半与“我”互补的“我”。我们中了自己的圈套,在认识活动的精心粉饰下,毫不怀疑就相信了所见的假象。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并非一无所获,反而有幸体验了真正的爱情——如果爱不意味着误读,那它有什么资格备受推崇?
  也许我们该谈论的不是爱的质地,我们应该首先揪出那在暗处怂恿生活说谎的家伙。不论其是否是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神学家所称的冲动、本能或造物主,都必须受到审判:它的罪,是促使我们与错误互为彼此,并成为可怜可笑的失败品。
  现在,我们必须重新界定对方了,那为何不就从见面时的打招呼开始?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我们不能再互相呼唤以错误的称谓,比如:亲爱的。很明显,你我都不曾于彼此处得到曾无比憧憬的完美之爱,温柔而明媚的彼岸。以此类推,爱人这个词,也无疑是你曾错用的姓名。如今我们都该明白,这些残破的废墟不过是种幻象,就像词与词的聚合,不过象征着虚无。
  尽管经历并不欢愉,但爱——迷人的水果——依然诱惑着我们原始的味蕾。它指引我们:在这不可得的世界,如果想要满足自身最古老的基因,就必须接受另一个由镜像化现的主体,一个迥异的、陌生的身体。哦,我要赞美他者永恒的引力!但有些时候,没有谁愿意让孤独失守,即便你否认自己体内存在着这种决绝的保守倾向。这很矛盾,那些已逝去多年的倾诉也会在意识界重生,然后是美好的愿望们再度来临,并一遍遍瓦解、消散,瓦解、消散。它们有时会具象成一个场景,比如在鸽子都缺席时路过晚间广场。
  没有钟声。
  你可知道,每天最让人沉醉的是什么时候?你应该去听听广场上的钟,那是挈鐘氏报晚的工具。多年来,它每天只说一句话。多美啊!一天中所有的思绪,都凝结为一句特别的语言;它把它告诉每一个人,但只有一个人能够明白。灵犀、默契或其他什么,终究还是贪恋外物之光,因为它比身体朽坏得慢,因为这就是生活、生存;而爱欲,是人类存在的唯一原因。存在是痛苦之源。可你仍沉湎于那些陈腐的过往——算了吧,这不是用来强化所谓的爱的手段。我们还欲借此确认自我的真实,并更清晰地刻凿出与其他生命体之间的边界。而事实是如果你还在期盼什么,你将得到的无非徒劳;如果你想要诉说你的心意,那么一切话语都将以沉默显现。
  平和与自在,是爱欲到来前的甜蜜时光。但爱的刻痕,在每一次相处的尝试中,却变得更加清晰。这让我认识到,每一个自认有“我”的个体,都只属于自己的囚笼:一部分是身体,一部分是意识的监牢。除此之外,我无法想象还有其它什么地方更适合爱欲这种习气。说起来,它已近乎于永恒了——我们忘记过一切,却没有把它忘记。换言之,我们会忘掉记忆,而爱不会。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借助一系列看似快乐、悲痛或充实的无用功,好虚设那些过眼烟云的景致。它们可信或不可信,归你自己判断,你早已学会了最残暴、最蛮横的二元论。但这并不意味着多元论和一元论就能宣布自己的合法性。理性、感性、神经元们都应该死去,应该和无数个相异的自我一起被打开。边界必须消泯——创造出界限,是世上最恶毒的阴谋!不朽的言说创造了那么多围墙,耳朵却没有穿墙术。
  现在,我要忏悔。我骗了你,我从没听过三月的晚钟。
  整个春天,灵魂都在大街上流浪:自言自语,自欺自嘲,缺少静坐的勇气,不敢走入空寂。
  我坐公交车,下车坐在广场。
  这城市空荡荡的,竟没有一个心灵。

2


  去面对世界吧,但也要面对自己。面对世界时,人是孤独的个体;面对自己时,自己就是整个世界。
  我看着语言的偶像和时间的七鳃鳗蚕食我,在满目温柔如新闻联播的学术书籍构筑的寨堡里,一个道理开始浮现:隐蔽恶与标榜恶一样无耻。这个时代的电视节目:调笑、没有政治的政治正确。民众永不会掌握政治,他们只适合享乐,享受综艺节目和无脑编剧杜撰的戏剧垃圾,甚至一些自然类节目也在劝诫观众:要学习丛林野兽,恪守无知,并牢记物竞天择;相信大自然的绝对法则,提防每一个人。因此,没有人能去指责一个热衷于欢乐的公民未满足政治正确,没有人会完全相信另一个人。但这样的种族会听从广播的绝对声音并因此开怀大笑,也会听从这个声音去反抗被规定的敌人。这些人被用心地雕刻为某个社会的标志性建筑物,像宣传真正的美德一样宣传他,挂他的海报——像工人阶级一样放弃领导权,恰是他人学习的楷模。
  在这个国度,千年前,那些首先觉醒的仆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破烂,比如法术势和可供谈论的仁义道德。如果还有人提倡非暴力与爱你的敌人,这个人最好出现在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一个圣王不应吝啬他的知识,他必须支持烧书,并主动甄选出那些堕落的、遮遮掩掩的东西。当他举起火把时,他应以最宽容的气度屠尽大恶之心——如果这颗心说“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但当我们的王——无论单数的王、复数的王,或个体的王、复合的王——说“去爱,尽情的爱”,其潜台词则意味着:去混乱,那样可保我平安。
  现在,在这样一座空洞的城市,我们到底应该爱什么?我们能否找到一个名叫爱的实体?一些由意识与尘土混成的主体,渴望去役使另一些主体,据说爱的起源与此极其相似。那些被役使的人或许想要转变自己的地位,但大多数人选择服从,如同牺牲,并宣称这是对他们愿望的最大满足。
  如果你真的是我渴望亲近、信赖和保护的人,我会把自己献给你,全身心如同对待唯一的上主。
  可拥有自由意志的人啊,在这没有钟声的三月,没有野鸽的三月,无论你是否全心全意地爱着,我宁愿对着你高唱:石头,石头,石头。
其他文献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作文题目是“如何提高语文素养”,对于这个题目,最有发言权的恐怕是作家和语文教师了。作家写得了文章,语文素养确实是很高的;语文教师,整天与语文打交道,按理说应该有很高的语文素养,但并非如此。本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以自己的一点粗浅见识谈一下如何提高语文素养的问题。  首先有必要理清语文素养与语文成绩之间的关系。语文素养绝不等于语文考试成绩,语文考试成绩仅仅是语文素养的一个小小
期刊
01  南方的夏天总是潮湿,尤其碰上梅雨季。  古朴的木床,被长年累月香火烟熏而泛黄泛黑的桌椅,刻满童年岁月里丈量身高划痕的绿色大门,稍经敲碰,便发出吱呀吱呀的聲响,缓慢而笨重。木头会因潮湿吸水,慢慢膨胀氤氲,散发出其特有的香味,或柚木或檀木,抑或是胡桃木香。  风没到访的日子里,香味也是安静的,没有四处飘动,直升往上,试图接触阳光。屋子里若是没有人走动,便真真是静止了,除了那些生命体在呼吸,但呼
期刊
北方,是一个群体的记忆。北方,是尽管陌生却一见如故的土地,是根,是我临别时的叹息。  要是一个人北上,注定会背负很多,譬如寂寞,譬如晕车时的尴尬,譬如人群里的格格不入……还有很多无法预想的事情。然而当经受过北方烟尘的洗礼后,那些,都会无关痛痒。  如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出发,那么就必然会迷失在时光的消磨里。出发之前,我虽未曾刻意去想,却踏着冥冥的脚步,走完一程又一程。认识北方时,我在圆明园。离开北方
期刊
一帘幽梦花影深,清风明月露天真。山川万物皆文史,阅尽沧桑自在身。  ——题记  清代学者朱锡绶曾在《幽梦续影》中如是说:“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书籍,这一抹流离于世的人间芳华,历经沧海桑田,染上湖山风月的美,袅袅娜娜,走向我。似位故人,为我轻轻擦洗风雨后身上的尘埃。  这一路,是书陪伴了我十几载春夏秋冬。喜不自禁,但愿朝朝暮暮,与书共。  尚在垂髫之年,家人
期刊
“它透彻、岿然而宁静/以较小的隐喻来说,它更像我的意志/而不像我的心脏:这神圣的容器/正在我胸口砰砰撞动……”夜读骆一禾诗句,好像一把利箭射中了心窝,在令我窒息的怔忪中,仿佛回到了木垒博斯坦乡的深山里。我眼前刻画着远古图像的赭红石岩,头顶上空的蓝色苍穹,放眼远眺,山脉追逐着草的青茂踪迹,直伸向远方。我耳旁刮过的熏风,并非吹自东边的博斯坦水库,也不是来自树梢闪闪的山柏楊林,它像是直接从岩石内迸发,从
期刊
从前的马车很慢,从前的时光很慢。  ——题记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生活被快节奏所充斥,而我自己,只能被裹挟在这股“快”的潮流里,做了摆渡时光的那个人。  从前的邮递很慢,一封封信,承载着或是恋人间的絮语,或是父母对儿女的牵挂,亦或是异乡人对故土的思念,静静地躺在信箱里,等待着打开信封时,照到信封上的绵长阳光。然后它们,将经过长时间的跋涉,转过很多人的手,由穿着绿色工作服的邮递员将信送达。这时间或
期刊
淡雅的墨香,萦绕书房,是那般的沁人心脾,透骨温存。  “沙沙,沙沙……”磨墨的声音是那样的清脆,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谱成欢快的乐章。  现在的我,拿起毛笔,淡定从容,所书之迹早已了然于心。  以前的我,拿起毛笔,信心满满,可终被简单的点横撇竖捺所磨灭。但,我没放弃。十岁时,爸爸第一次教我怎样拿毛笔,我一学就会,时不时地冲爸爸做个鬼脸。爸爸嘴角一扬:“既然你这么聪明,对你来说这么容易,那我就教你写‘
期刊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微雨绵绵,惊漾的是一圈圈水纹,微凉的春意并不能阻挡我们炽热跳动的心,更无法抵挡我们迸发的激情。细雨如织,却别有一番意境。我们在如此蕴含着绿色和新生的氛围中,驶向了重山环绕的那一方净土。  一路欢笑,倦意也不经意的控制着我们,可一踏上带有清新泥土香味的土地,我们感受到的是从脚底涌上心间的难以名状的感觉。那定是来自最为淳朴的力量源泉:汗水和艰辛。我们心中增添了几份敬意,也不
期刊
每每困顿或夜不能寐,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题记  写。我此刻就在写。山风落清涧的时候,我在写;月出东山的时候,我在写;日光照耀的时候,我在写;四季更迭,天地轮回,我,还在写。写,不只是为了写,而是为了记录。记录人事,记录生活。笔下的东西,如同一颗颗水珠,自然地串起,也就连成了生活。  我不记得与写作的缘分是从何时开始的了。唯一记得的,是它陪我走过了一段大概很长的路。内心的种種情感如蛛
期刊
今年(2008),端午节成为法定节日。这是晚近复古思潮悄然兴起的一种表现。  二十四个节气是天文节日。端午节是人文节日。  民俗学认为,端午节来源于古越人的图腾祭祀,插艾蒲、饮雄黄、挂香囊、禳灾异,都是公共卫生的原始防疫。  但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端午节是纪念屈原投江的受难日。龙舟是到水中去找寻屈原,粽子是给屈原的灵魂祭奠。屈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受难象征,正像耶稣是以色列人的受难象征。  屈原(前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