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学习起点,落实探索过程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索规律单元的设置是苏教版教材的编排特色,拥有探索规律的能力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备技能和基础。通过研读教材,在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落实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使得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处发展。
  [关键词]探索规律;周期;学习起点
  “简单的周期”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探索规律这一专题的内容。笔者在一次教学比赛时选择了这一课题,但在首轮试教结束后产生了许多疑惑:学生对于根据余数来判断第几个是什么早就驾轻就熟,超过一半的学生甚至能口算出结果,难度系数和新鲜度过低导致学生失去探究热情;课堂上开展了猜数游戏、摆珠子、画规律等丰富的活动,看似热闹,学生的思考却不够深入,探索规律的能力并未得到本质的提高。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让规律的探索落到实处,还得从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且重构教学入手。
  一、 找准学习起点:反思与重构
  【教材实际】笔者在研读各版本教材关于周期规律的编排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教材版本 安排时间 呈现形式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例题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练习题 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 独立:数学广场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 独立:探索规律 ]
  通过对比和解读后不难发现,人教版教材和北师大版教材是将有余数的单元编排在二年级下册,更注重周期规律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脉络的联系,弱化了探索的要求。因此,基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目标可适当降低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和活动的引领中探索简单情景下的变化规律。而沪教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将其设置为独立内容,并安排在中年级,且将周期规律单独分离出来,调整并定位为一次“探索规律”的活动,教学过程中更是凸显了探索这一主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数与代数的教学内容里专设了“探索规律”这条线索,并分学段做了具体要求“第一学段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第二学段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均体现了探索规律的重要地位和意义。苏教版教材依据这一标准,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册均编排一个探索规律的专题活动,一般安排1课时。这特殊又宝贵的1课时当然不能仅用于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如果只是单纯的练习课,那就少了探索的意味,但太过依赖游戏、动手操作等活动又只有课堂的热闹而降低了数学的韵味。反思试教的过程,笔者感受到教学的价值更应侧重于让学生经历规律的完整探索过程,引领学生逐步感悟规律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学生起点】苏教版教材将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二年级下册(如图1),学生除了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有充分的感知,对除法中的余数有规律地出现是有具体经验的,甚至能用语言来概括和表达。
  尽管教材中没有出现过周期规律的相关习题,但不少教师都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拓展过,因此学生有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这次探索规律课是一次再发现和再认识的过程。加之本阶段的学生处于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并且具备初步的概括能力,由此,笔者将教学设计与教材进行了重构,重点定位为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和探索规律的完整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初步的模型思想,以此呼应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中“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的指引。
  二、把握规律本质:表达与完善
  【教学片段1】感知规律
  师(猜星游戏):老师带来了一串幸运星(2颗),猜猜下一颗是什么颜色?
  师:一开始好多同学都猜不中,后来怎么能一猜一个准呢?对呀,有了规律好办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索规律。
  师:请欣赏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师:日出,日落,接下来呢?
  生(齐):日出,日落,日出,日落。
  师:昼夜不停更替。
  师:春、夏、秋、冬,接着呢?
  生(齐):春、夏、秋、冬。
  师:对,四季有序变化。
  师: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排队的?(图略)
  生1:2個男生、2个女生,接着又是2个男生、2个女生不停地排下去。
  师:虽然这些现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生2:都很有规律。
  生3:它们都是重复出现的。
  师:大家用不同的词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板书:重复出现)。像这样,一组现象重复出现就是周期现象。
  【思考:客观世界看似纷繁复杂却又是稳定有序的,许多现象和事物都按一定的规律有条不紊地运行和相互影响。游戏导入能让学生自然地关注到在探索规律的学习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和学习经验都与规律的事物有关,这些是非常有意思的学习素材。教学中融入这些生活中的周期现象能让学生自然地从整体上感知周期规律的外显特征,为下一步探索规律奠定积极的情感基础。】
  【教学片段2】探索规律
  1.且认识,且表达
  师:大家是怎么表示的?
  (学生给出了文字、图画、符号等不同形式)
  师:虽然形式不同,但都能表示周期现象。交流不纯粹是把大家的想法展示出来,更要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让我们来对比这几组,看出区别了吗?
  生1:一个有分组,一个没有分组。
  师(追问分组的学生):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这样画一画,就能看清一组一组了。
  师:这样一分组就很容易看出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板书:一组现象)。还有什么办法能把一组一组分开?
  生3:画顿号,圈一圈……
  师:这些方法都可以。我们不妨采用圈一圈的方法。
  师(出示作品;图略):这份作品和前面的不一样,加了省略号,你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生4:表示后面都是不停地重复,用了省略号就不用画那么多了。   师:真厉害,眼睛看不到的,可以用省略号来弥补。聊着聊着,大家对周期的认识逐步深入了,带着这种感悟继续研究。
  2.细辨别,渐深入
  师:判断下列现象是否有周期规律。(用手势来表示对错)
  (1)苹果、苹果、梨、苹果、苹果、梨、苹果、苹果、梨……
  (2)苹果、苹果、梨、苹果、梨、苹果、梨、苹果、苹果……
  师:每组还是3个水果,为什么第(2)组没有周期规律?(板书:依次)
  (3)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研究学生的“学困点”,以学定教,有效化解疑难,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比较法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整合知识点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学困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学困点;比较法;小学数学  “学困点”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相似内容互相混淆、学习内容负向迁移、知识点螺旋递进等原因所产生的困惑点,也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提问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构建学习版图、串联课堂活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因此,不少一线教师开始向教学的根本活动——课堂提问发起研究攻势。与此同时,大量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语文课堂离不开提问,语文原本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它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于一身。在王荣生教授的《阅读教学设计要诀》中指出:语文阅读教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各学科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采取多样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树立文化意识,提升文化品质。道德与法治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本文将以传统文化孝老为例,就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实现孝老教育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孝老教育;教育问题;教育对策  传统文化教育是新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才能读懂文章,但这种理解不是停留在词语表面上的理解。在教学中,我们要立足文本,去探究词语的内涵。引导学生走进字词的世界,去理解、积累、运用,感受词语的魅力,让词语教学情趣盎然,充满生命的活力。  结合语境,丰富内涵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清平乐 村居》中“无赖”一词的教学片段。  教师:这里的“卧”是什么意思?还可以用
[摘要]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视角,从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贴近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降低问题的难度。教学“小数除以整数”时,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可以事半功倍。  [关键词]小数除法;算理;竖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23-0040-02  在学习“小数除以整数”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整.数除法的计算经验。而在本冊第三单元,学生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适时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相继启动了“211工程”和“985工程”。2015年底,国务院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双一流”建设规划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双一流”建设囊括了此前实施的“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项目,将以“到21世纪中叶,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日益渐增,教育不断趋向于世界化水平,提升教育竞争力成为当前教育的核心,基于这种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们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投以更多的关注,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是什么?其本质的特性如何定义?相信每个教师都有自身独特的理解。而核心素养的有效开展,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开展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并坚定了“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想实现核
[摘 要]思维导图模拟人脑神经网络放射结构,以视觉形象化的图示展现认知结构,外化大脑思维图谱,亦称“心智地图”“思维地图”。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不同,它以放射性的思维模式和多感官学习为特性,图文并茂,以一种形象可视的图像来呈现抽象的逻辑思维过程,使左右脑有效地沟通与交流,是记忆、学习和思考的有效思维工具。在小学数学复习中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可促进思维深刻化
[摘 要]“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特色板块,因为内容选材上引用了学生熟悉的、富有童趣的经典数学问题,受到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各级各类优质课评选、公开课中,“数学广角”教学频频亮相,学生在探究、发现等体验过程中,能发现事物隐含的数学规律和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创新思维。  [关键词]数学广角;运筹;优化;烙饼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教学渐渐地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模式也成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本文提出的辅助教学模式是在“微课程”的基础上,利用短小的视频或者是由一段简短的文字组成的对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描述和概括的一种行为和方式。通过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结合以及对现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利用目前微信公众平台的普及程度和覆盖范围,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