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中思维错误及原因探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u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物理学习调查中,发现约占40%的学生普遍存在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现象,即:一是同其他学科相比成绩偏低甚至偏低幅度较大,呈现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二是物理学科的多次检测或是成绩欠佳,或是有一定下降.
  對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表现都比较好.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与动机的明显反差呢?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从学习方法尤其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寻找原因.
  下面是调查整理后的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主要思维错误.
  一、形象思维中的形象淡漠
  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
  例如,学生头脑中因为没有物质原子结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对于摩擦起电的理解、对于电的中和的理解、对于带正电与带负电的理解都产生了困难;又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光线的鲜明正确形象,没有建立起光的直线传播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影子形成、小孔成像等许多具体的物理问题.
  二、因果思维条件的制约
  事物的因果联系总是受着条件制约的.对条件的认识是一种较复杂的思维过程,一些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以进行这类思维,教材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学生也无法对一些条件进行分析和选用,从而使得一些学生在有条件关系的习题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例如,关于功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出来,但解答具体问题时,很多学生又往往不自觉地把“在力的方向上”这一限制条件抛在脑后,从而出现错误.
  三、逆向思维不知反其道而行之
  逆向思维是从对立的角度考虑问题.逆向思维解题的显著特点就是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关物理量方面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路线的分析途径.
  由于受从已知到未知解题方法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加之有的教师没有注意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知道运用逆向推理、逆向论证、逆向分析.
  四、比较思维中的操作不当
  比较思维是初中物理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调查表明,近一半的学生不善于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有的完全不理解两种事物的可比性,有的不理解比较在解题中的特殊作用,不善于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不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如回答直流发电机与交流发电机在主要结构上有何不同时,很多学生先直接回答直流发电机的特点以后,再回答交流发电机的特点,而不去比较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异.
  同样,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区分相邻、相近的物理概念、物理量等.
  例如,压力和压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功和功率,功率和机械效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等.
  五、思维定式导致思维嵌塞
  思维定式在习惯上也被称作思维上的“惯性”.在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式还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作用.
  思维定式在人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时,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时的影响是消极的,也是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上述的初中学生物理学习中的几种主要思维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没有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和概念所反映的物理事物、现象的本质;二是不能准确区分相近的物理量;三是忽视或误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四是没有搞清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而乱写乱套公式;五是片面分析问题,只见局部不顾整体;六是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缺乏从论证推理得出结论的习惯;七是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和某些结论,对具体问题不会具体分析;八是不能全面、准确地分析题目描述的全物理过程;九是不能对题意的分析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景.
  究其根源,一是物理知识本身与实际联系紧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灵活多变;二是教材的编写比较原则,缺少形象化的说明;三是缺少训练学生思路的典型范例;四是学生还没有把握住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不善于从多方面去理解物理概念,不善于做比较分类工作,没有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不能从题干中分析抽象出物理模型——确定遵循的规律——找出已知和未知的联系——建立方程——探讨答案的物理过程.
  有些学生在学习了物理之后,观察物理现象还仅停留在日常生活经验的水平上,心理层次未得到发展,错误未得到纠正,新观念未曾建立.因此,学生的学习方法是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不仅要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排除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克服心理定式的消极影响,是学好初中物理的关键.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通过走访调查周边自然保护区、查阅文献资料、向有关专业人员多方咨询等形式,对白芨滩国家级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开展的各项科研工作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总结,分析了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的现状以及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保护区科研能力。  关键词 白芨滩保护区;科研;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X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
一千个班主任就有一千种班级管理方法,随着班主任性格的不同,每个班级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与风采今天,我把自己几年来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做一归纳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供大家参考.    “1”:一个目的.    一个班集体就像一艘大船,船员很多,事情很杂,作为一船之长的班主任想让船开得又快又稳,明确的航行目的、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强有力的执行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目的”就是指“建立良好的班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
摘要 影响果树生长的因素有多种,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有光照、土壤湿度、温度等,对果园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是实现果园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果园环境信息监测系统是由不同的传感器收集不同的数据信息,并通过终端发送到协调器,协调器收到终端的环境数据后再通过串口连接至电脑;经过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后,通过上位机控制软件实时显示环境数据,并且通过显示控制软件远程控制继电器。应用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
数学课堂上,常见的画面是教师讲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不知所云;教师偶有提问,应者寥寥,出现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事不关已”的尴尬气氛.同行们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尝试各种办法活跃课堂气氛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几年的实践中,笔者深切感受到信任这一心理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所起到的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信任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相信学生的智慧,把问题交
摘要 以浙江省庆元县200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样本数据,选择树龄、海拔、坡度级、土层厚度、A层厚度、郁闭度6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因子,利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分优势树种对森林资源蓄积量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自变量因子与因变量(蓄积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今后研究中若能加入一些其他影响因子(如太阳辐射指数、地形湿度指数等),并结合高精度的遥感影像(如天地图),然后再对数据进行一定的预处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所谓创新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  从新型试题上分析,新试题较侧重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  从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照方抓药”,缺乏创造性  实验功能性单一,主要是以验证性实验过多,片面强调了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看着实验册的要求,一步一步地“照方抓药”,机械操作.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束缚了学生的尝试欲望,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2.“同组合作”,缺乏独立性  学校的财力有限,再加上政府投入不足,因此相当一部分学校开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根据科学方法教育的特点,在物理教学的各种课型、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寻找出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有效途径,创造良好的科学方法教育环境,有机地将知识、方法、能力、世界观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发展能力、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以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的.    一、在引课中了解方法    利用物理学史结合物理学
水稻缺锌是其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生理性障碍,导致移栽后迟迟不发棵、不返青,甚至于返青后不分蘖直至萎缩,产生“坐兜”现象。一般在插秧后20 d左右达到发病高峰,病苗先从基部叶片的叶尖开始干枯,下部叶片沿主脉出现失绿条纹,接着叶片中部出现棕色至赤褐色不规则锈斑,进而全株发生,新出叶形状细窄,基部和中脉失绿褪色,植株变得矮小,叶尖变褐焦枯,生长整齐度不一致。初期根系细短,呈现白色或黄白色,中毒发僵时变为棕褐
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比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更具有发展空间,这种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能在理解语句的同时,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很好地利用了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