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语言思维训练方式探微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qing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语言的训练,最核心的是思维训练。基于此,从高中生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合适的训练路径、方式,抓住联想、想象能力培养,着力开展形象、抽象互转思维训练。
  【关键词】思维;训练;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学生作文语言的训练,最核心的是思维训练,正如马克思所言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基于此,从高中生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寻找适合的训练路径,抓住联想、想象能力培养,着力形象、抽象思维训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
  一、合理定位,有效开展联想、想象能力训练
  联想和想象是思维的一双翅膀。刘勰早在《文心雕龙·神思》开篇即道出了写作思维的特性:“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所揭示的现象正是联想和想象发挥作用的生动呈现。对于高中生而言,其联想和想象能力已具有一定基础,应将训练目标定位为拓宽联想空间,提升想象能力水平。
  要进一步打开高中生联想空间,提升想象能力,得从夯实基础、优化方法、模式导引几方面来做。从实践来看,扩大阅读面、写作构思的发散思维训练及加强范本学习是强化高中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有效方法。
  选取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科学、自然、艺术等方面的文章,让学生做浅阅读或深阅读,以利学生储备更多的知识、情感、思想。学生通过更多领域更大范围的阅读、思考、体悟,建立全方位的知识框架及思维联系点,从而打开丰富的联想、想象通道,提升联想、想象能力。
  在写作构思时,分步进行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模式的训练,使学生既能想得开,又能收得拢,在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因果联想、相反联想等方法指引下,不断优化和提高联想、想象能力。例如,在学生以“水”为题的练笔中,先引导学生发散开来,广做联想,可从其物理属性相似性生发,可联想到江、河、海、湖等,其相关性联系有雨、雪、汽、彩虹、眼泪、鱼等,而相反性联系有山、石、树、钢等;再从其社会属性联想有水灾、水污染、水滴石穿、水之柔弱无骨等。再围绕立意方向进行聚合思维,选出有关的物象、社会现象、事例结构成文。
  用好阅读、音像范本,调动思维积极性,提升再造想象力和创造想象力。中学课内外都有不少可供想象力培养的范本,精选精练,以少胜多。比如,借助“杨柳岸,晓风残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古典诗词,描述其意境画面,使其在审美体验、情感陶冶中得以提高想象能力。借助“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的文字描述,想象揣摩朱自清淡淡的哀愁和郁达夫的清净悲凉。借助对《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改写、续写,培养创造想象力。还可借鉴乐曲《春江花月夜》,去想象美丽的月夜春江图,以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二、抓好关键,开展形象、抽象思维互转训练
  从多年实践看,形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大都阅读面广,知识积淀深厚,視野开阔。而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则大多概括能力突出、推理缜密。
  可见,无论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在阅读和写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重视厚积而薄发。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和高考作文的特点,把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及二者的转换及综合运用作为训练的重点,应该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当然,落脚点还是放在语言上,以突出具有学科特点的实用价值。
  从实践经验来看,这种转换训练,首先,应精选试题,使题目具有形象或抽象特点,内涵丰富,且切近学生生活实际、开放性强。其次,要强化写作要求的指向功能,具体清晰,操作性好。再次,应明确语言要求,体现思维和语言训练的统一。
  (一)抽象转形象类型
  请看例题:
  请以“青春”为题,展开联想、想象,联系生活现象,挖掘其中蕴含的哲理,写一段具有文采意蕴和形象生动的话。
  这个训练题的提示和要求已经包含了较多的内容:将抽象的“青春”借助于联想、想象具体化、形象化,初步实现从抽象到形象的转换;接着,又要求将文中的形象哲理化,使之具有“意象”的特点,实现抽象形象的统一,再借助于有文采的语言形式加以表现,达到多向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的统一。
  优秀习作:
  1.青春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年少的轻狂,白日放歌,随着温润的时光,而克制收敛。不再向似水流年索取,而是向光明奉献自己渐次平静的心。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都被记得,那些暴虐的邪恶渐次遗忘!青春如风,我们挽不住他的脚步,却能与激浪千层的生活化干戈为玉帛,风烟俱静,不问因果。
  2.墨色的天幕挂在头上,让繁星点缀的格外神秘,而最璀璨的那一颗便是我们的青春。青春如水晶球一般在形形色色的少男少女身上投影,带着透明清澈和白璧无瑕。青春是人生这条马路上的转折点,转角处遇到最美的时光。白衣胜雪的青春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汇成涓涓流水般抹不去的惦念。
  这两篇优秀习作都比较好地达到了训练要求,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高度融合,思维呈现出综合性,语言多意蕴、文采。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很难展开想象,找不到关联点和对应物象,使“青春”在空泛议论中失色;或堆积物象而缺少内在联系,使“青春”成为碎片。反思这个结果,从学生方面看,有阅读量少、知识积累不够、语言能力等问题;从教学方面看,主要是典型解析不够、缺少可学可范的模式、思维训练不具体等问题。
  (二)形象转抽象类型
  请看例题:
  请以“一枝红杏出墙来”为题,联系生活现象,挖掘出其中蕴含的哲理,写一段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和文采的话。
  这则训练要求以具体的自然现象“一枝红杏出墙来”为思维生发点,联系与之对应的社会现象,挖掘其中的深意,从而实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对接,在抽象思维中完成对现象的深度开掘。
  优秀习作:
  1.一枝红杏出墙来,因为他敢于、勇于打破束缚它的规矩,跨越阻挡他的高墙。因为他出墙来,所以他一枝独秀,成为与满园春色相对应的另一风景,如果被自己的内心与外界的环境所束缚,你只能于群芳中沦为普通。勇于打破藩篱,另辟一个崭新的天地,方能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2.墙,冰冷的墙,环立四周。人性的冷漠,已成为人人明哲保身的守则,人人都怕欺骗,都怕多奉献一点点。爱心也只好尘封在心中,百年孤寂。但是,在这人性的禁锢下,在温暖和冷漠相砌的砖缝中,人们看到了一枝吐露芬芳的爱的花蕾,越墙而出。他们在无私地奉献,默默地为这个时代抹去冰封一般的囚笼;他们在呐喊,他们在挣扎,他们在为更多的人带去关爱。不论在何时何地都会有那么一簇含苞的芬芳,在翘盼黎明的曙光。爱心是禁锢不了的。
  优秀习作抓住了红杏与墙的隐喻意义及其内在关系,进行具体而有深度的开掘,使枝头“红杏”有了沉甸甸的分量,也使抽象的道理得以形象地展示。但习作反映的问题依然不少,主要有对红杏与墙的含义把握不准,或对二者的关系理解不透,联系不准确。反思自己的教学,练习前的引导不够,发散思维训练少都是主因。
  对于这两个类型的训练,一般应该交替进行,以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也可根据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强化某个类型。特别应要求明确,指导具体,保证过程落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我们以自己的课堂为试验田,努力尝试,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结晶智慧,把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既有的环境和现有的基础上搞得更好。
  综合上述,对自己在素材与语言教学训练得失的总结,使我清楚地认识到,作文语言的教学一定要在学生自然积累的基础上,强化教学的计划性,并且将其具体化,分类分项分层次,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步实施,重视实践,强化引导,加强 督促,才能求得实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情,因学而动,持之以恒,反复强化,方能见效。
  参考文献
  [1]谢海龙.高考作文思维训练[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附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行业也在改变。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语文作为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相关部门和高中语文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如何才能提高教育效率,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随着大家对语文课堂最好模式的不断探索,逐渐发现了很多有效的方法,例如读与写结合教学。本文以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高效课堂  【中圖分类号】G633
【摘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和践行,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高效的课堂,“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出具有一定自主性及发散性思维的学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迎合当前课改教学理念,引入合作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将以中国的教学现状为出发点,阐述合作学习的优势,并对如何高效引入合作学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这就使得高中语文教学更要注重方式方法。而引入合作
【摘要】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实际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广泛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效地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只有将读写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水平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读写结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读写结合;
【摘要】现如今,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正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在进行小学教育与教学的过程中,生本这一教育理念受到的关注是越来越多。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阅读教学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小学这一阶段所进行着的语文教学,正因为在生本这一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对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有效策略。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小